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作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代表,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关注。在莫言小说英译中,葛浩文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翻译大家。他在践行追求忠实、关注读者、创造性叛逆等文化翻译观念基础上,采用了彰显主体性、化解"悖论"、积极改写等文化翻译策略,为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齐文化具有务实、开放、自由、浪漫的特点。莫言的故乡高密在古代隶属齐国,因此莫言的小说创作深受齐文化精神的影响。齐文化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莫言小说中的人物具有勤劳勇敢、敢于抗争的精神;二是莫言小说中的人物具有开放自由、独立进取的精神;三是莫言在小说创作中采用了大胆想象、追求万物平等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齐文化精神为莫言的小说创作注入了厚重的地域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3.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几乎所有影视、平面、网络媒体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形成了"莫言热"的媒体化效应。在这一连串的效应链条中,文学作品突破其本身的价值,通过媒介这层外衣的包装加工,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莫言小说改编的剧本、莫言小说的人物分析、莫言本人的人格魅力都成为媒介评论报道的突破口。莫言极大的媒体价值表现在各媒介单位通过与莫言相关的节目或版面提高收视率、阅读量、点击率,并对这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进行深度挖掘,跟踪、深刻阐述,从而最终形成各自逐利的文化产业链。  相似文献   

4.
依凭对"高密东北乡"的独特叙事,莫言不仅获得了国内文坛主流作家的崇高地位,也赢得了国际文坛重要作家的充分认同。在葛浩文已译介的20多位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近50部作品中,莫言的小说翻译最多。《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标识性小说,其英文版充分表征了葛浩文以"直译式意译"或"异化式归化"为原则的翻译伦理。  相似文献   

5.
原型批评是西方文学批评的重要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外文学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型作为一种约定性、稳定性的集体无意识,深刻的影响着文学的发展。母亲原型就是这些原型中的一种。莫言小说《丰乳肥臀》中的母亲原型有着复杂的文化隐喻特征,通过原型批评的方法来解读莫言小说中的母亲原型,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莫言在解构中重构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6.
强烈的感官性为莫言小说打上了鲜明的风格标记,而嗅觉作为感官经验的一部分,在小说叙事中具有叙事、美学、话语等重要意义。文章以《天堂蒜薹之歌》为例,以文本中的气味描写为中心,将嗅觉感官作为载体,通过厘清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活动与气味变化的关系,探索隐于气味描写之中的深层寓意。  相似文献   

7.
作为首位中国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不仅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作品在中文之外的各个译本也为西方认识中国文化、了解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国(境)外对于莫言的关注研究在各类评论文章、公开讲座、硕博学位论文中日趋提升,虽然有"趋同"情况,但从域外对莫言及其他中国作家的研究中也看到了评价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别致思考。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檀香刑》被看作是莫言在创作上的"民间性小说实践",在这部小说里莫言有意地把地方戏曲因素引入到小说中,通过戏曲中"独白"的方式安排人物的出场,并且根据不同的角色扮演,人物的独白语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媚娘和钱夫人是民间和殿堂两种文化身份的代表,表现在语言上,话语的对立交织,使得人物形象更见鲜明。  相似文献   

9.
莫言在小说《蛙》中植入了别具特色的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地方文化与民风民俗。人物的取名、关于"蛙"的传说与象征以及书中描述的民间艺人捏泥娃娃的高超技艺等地方文化的植入一方面暗示了书中人物命运,刻画了人物精神与心灵,另一方面为小说增添了民族特色,丰富了小说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曹刚 《安康学院学报》2013,25(2):43-45,60
莫言作为中国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文学创作与百年中国文学的写作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对莫言小说的阅读,可以发现在他的小说中鲜明体现出了一种"田野"意识。这种"田野"意识不仅表现在"说书人"立场的确立上,也体现在"田野"的独特空间特征上;莫言小说的另一特征在于向读者展示人性当中的"朦胧"地带。这两方面的努力成为了莫言在世界文坛上获得相应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