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德能 《云南教育》2007,(8X):42-43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一个十分精辟的论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于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于农民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福音。但建设新农村,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探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一直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从哲学意义上看,农民与农业、农村属于主客体的关系,农民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农业、农村则是客体对象。建设农村、发展农业的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客体双方的相互统一,要受种种限制,其中主体自身的限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正确认识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现主客体的有机统一,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闻背景     
《辅导员》2009,(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和人民生活的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200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折射出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考察中阐发了一系列关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农业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也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城乡关系一改变,整个社会也跟着改变","无产阶级在维护农民利益方面应当而且完全能够比资产阶级做得更多更好、我们可以很慷慨地对待农民","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工作是两个划时代的主要任务之一"等等。这些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最多的是农民,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最大的市场在农村,三农问题是中国最根本的问题.这是中国的国情.可以说,"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农业强,则天下强.然而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经济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现状出发,对我国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作了一个简单的设想,并据此提出了现今的工作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职教必须从农业产业化切入 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农民致富,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中,农民致富和农村城镇化属目标体系,而农业产业化则为生产方式,是效益主要产出点。一般将其模式简化为"农户+公司+市场"。这种模式符合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具体实情;是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后我国农村的第三次重大变革,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生产方式。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  相似文献   

7.
《神州学人》2004,(9):16-16
对于一个有着13亿人口,9亿农民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农民、农业这。三农”问题在中国从来就不是配角。在农村,人多地少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发展农业、振兴农村经济,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周恩来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对"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他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农业问题上,周恩来坚持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主张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重视科技兴农和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科技成果.在农村问题上,周恩来坚持各行各业都应该面向农村,为农业服务;统筹兼顾全国人民生活,适当安排城乡建设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各方面的建设,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在农民问题上,周恩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关心农民生活,心系农民困苦.  相似文献   

9.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全局的根本性问题。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对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方向、动力等重大问题都作出了精辟而深刻的论述,这对于当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全面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农民日子过好了、素质提高了,广大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因此,我们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目的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提高农民收入,而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则必须坚持“科教兴农”的道路,而大力推广和普及先进的农业技术、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则是当前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中国一个根本问题,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促进农民富裕、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十六大以来始终坚持,一以贯之的政策。但是,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侧重点不同,如何将其一体化考虑安排,是历届政府推进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党的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发展的目标,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今年刚刚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指出"要发挥农村职业教育作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新型  相似文献   

12.
一、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没有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职业教育区域性范畴。把职业教育划分为城市与农村两个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客观反映。“农业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农民教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农业职业教育则是农业这一行业的职业教育,前者涵盖的范围远大于后者。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国职业教育在城市和农村并存,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于农民、农业、农村,是为适应农村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发展需要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并且部分研究对该概念的界定有误区,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被理解成在农村地区举办的中职教育;二是其培养对象被限定为农村户籍的人;三是其教学内容被局限为农业技术。本文提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地域包括城乡两地、培养对象包括传统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教学内容包括农业技术与非农业技术,并进一步提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人才的中职教育。  相似文献   

14.
农民贷款难、农村融资难是制约"三农"发展的重要问题.正常情况下农民对资金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资金需求总量持续增长.一旦农业受灾,农产品往往会大幅度减产,农民收入随之大幅减少,进而影响农业的可持续生产和农民生活,甚至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此时如无外部资金融资渠道,不仅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挫伤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湖北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农业从业人员仍然占区域人口较大比重,农业在三次产业中占较大份额,是全国的主要农产品生产和输出的省区.  相似文献   

15.
自《诗经》始,中国文学素有"兴农"、"乐农"、"悯农"的传统,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描写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文学在表现农民苦难、农村凋敝、乡村批判、农民的觉醒与反抗、农民进城等五个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赵树理创作的个性特征可以得到清晰的体认:始终立足于黄土地,与农村、农民保持着血脉相连的关系;致力于表现农村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表现农业生产方式、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这一过程中农民的命运与心态的变化;反映出带有晋东南特征的农村社会伦理状况,表明了国民性批判线索的历史性超越;执著地追求乡野风格,其作品带有浓郁的乡土趣味。赵树理是现代文学史上从精神内涵到文体形式、审美风格整体上最能代表农民的作家。赵树理对于当今文学创作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民素质教育的切入点秦学斌从整体看,欲使农民素质适应建立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对于已在业农民来说,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则是大力抓好农村成人教育.实践证明,从以下三项工作入手,更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1.明确...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两个方面的矛盾:一是农业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二是农村经济呈多元化发展态势,而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推行缓慢。农业发展靠什么?靠科技进步,靠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而农村教育则是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加快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素质、农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农村教育的地位问题,仍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历史进程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能否建立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发展的后顾之忧,是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回顾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历史进程,有利于吸取经验,尽快建立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9.
一、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没有农村职业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职业教育区域性范畴。把职业教育划分为城市与农村两个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客观反映。“农业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农民教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农业职业教育则是农业这一行业的职业教育,前者涵盖的范围远大于后者。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国职业教育在城市和农村并存。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于农民、农业、农村,是为适应农村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发展需要而设计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又处在一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