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视野的大学课程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布鲁贝克所主张的"认识论和政治论张力下平衡"的高等教育哲学观,观照中国大学课程实践,中国大学课程存在诸如学术自由与社会控制的矛盾;课程起点重视高深学问与社会实际问题的矛盾;课程评价追求科学化,存在量化课程评价与质性课程评价的矛盾等.中国大学课程变革可以尝试以下路径:确立社会本位与学术本位统一的大学课程目标;形成多元相对起点的大学课程结构;大学师生成为课程建构共同体;大学课程走向高标准、多样化的量化与质性评价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教育变革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相关者的利益的活动,鉴于教育变革的非直线性及结果的不确定性,各利益相关方对教育变革存在着利益上的博弈,从而产生相应的利益冲突。任何教育变革的设计、实施必须充分兼顾到各方面的利益,这对促成教育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生命哲学家看来,现代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寻觅、发现和建构各种关系的过程,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应是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经验和多元真理观的过程,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直觉体验的作用,合理且科学地采用艺术化的方法和手段,在回归生命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充实学生的生活内容,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费尔巴哈的“现实的”和施蒂纳的“唯一者”的扬弃而形成的。“现实的个人”具有丰富的内涵,是马克思的新唯物史观的起点所在,同时它还蕴涵了马克思哲学的方法论变革,使得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现代哲学的转折。  相似文献   

5.
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迅速延伸到教育领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传统的教与学的过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在教的方面主要体现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手段的变更.  相似文献   

6.
原初的、本源性的希腊哲学是对人的生存境界的追问,“此在”在世界中如何敞开,如何显示其意义的智慧性探究,即是关注时间性界限中的有限个体的生命自由地实现其生命价值,而这也正是构成现代哲学的重要维度。本文认为,现代性哲学思想意味着三个方面:人活着,人实践着,人审美地生成。人的生命活动展开及其展开的形式探讨是现代哲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原初的、本源性的希腊哲学是对人的生存境界的追问,"此在"在世界中如何敞开,如何显示其意义的智慧性探究,即是关注时间性界限中的有限个体的生命自由地实现其生命价值,而这也正是构成现代哲学的重要维度.本文认为,现代性哲学思想意味着三个方面:人活着,人实践着,人审美地生成.人的生命活动展开及其展开的形式探讨是现代哲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而其变革的实质并非创立了一种新的本体论形而上学,而是实现了其哲学的人学转向。马克思在批判传统哲学的基础上,以人类世界为主题,从现实的人出发,从而实现了哲学主题和出发点的人学转向;同时,把人的实践活动作为理解和把握人类世界及现实的人的根据,即以人的实践活动作为其哲学的建构原则,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由此实现了其哲学对象及其根本内容的人学转向;从实践唯物主义出发去审视现存的人类世界,揭示受资本统治的现存人类世界人的异化现象的普遍存在,由此提出改变现存人类世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从而实现了其哲学价值目标的人学转向。  相似文献   

9.
谈及对哲学的印象,目前的青年学生主要有两种误区:一种认为哲学游离于现实生活,只传授“形而上”知识;另一种则相应地把哲学归结为“无用之学”,其产生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楚哲学“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事实上哲学不仅包括形而上的理论,而且,它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相应地在内容上,青年学生就不仅要学习理论,更要学习融会贯通“形上形下”的能力。哲学通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因此,学习哲学就是一个以各种环节为媒介,从“形下”到“形上”再到“形下”无穷反复的过程。懂得了哲学“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两种误区即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10.
吴仕金 《考试周刊》2012,(27):162-163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如今,从党中央到地方各基层党组织都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哲学层面上看,作者认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理论创新是前提,实践创新是根本,两者辩证统一于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的政治革命的理念具有同构互演的特征。在西方政治思想中政治革命的理念历经古希腊至中世纪、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以后等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各个时期的政治思想家阐述对政治革命理念的认识以及形成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无政府主义革命、法西斯式革命等模式。政治革命与政治改良、工业革命、历史循环论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和平年代,其理念潜移默化中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致力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改革与革命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为拯救和富强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革命运动和渐进的社会改革,二者虽然方式各异,却往往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为推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数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哲学的高度分析现代数学的本质特征,可以发现:恩格斯关于“数学是什么”的论断并未过时.21世纪的哲学家学习现代数学,数学家学习哲学,对于数学与哲学的发展都是重要和必要的.当前我国大学的现代数学教育存在以下几个误区:大学数学专业开设的现代数学课程课时太少;面对现代数学课程难教难学等困难,一直把学习现代数学思想当作了解现代数学的捷径;现代数学与哲学的教育脱节.  相似文献   

14.
在辛亥革命运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吴玉章在日留学期间曾参与同盟会的领导工作,创办具有较强革命性质的《四川》杂志,宣传革命的思想与理论,促进革命力量的联合;参与革命武装起义,策划一系列的革命暗杀行动,沉重的打击了清政府在四川的统治;其作为近代四川民主革命的领导人之一,策动荣县独立和内江起义,巩固了蜀军革命政府,为近代四川民主革命做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西方传统历史哲学中一直隐藏着一种以“人”的理性、人性来解释历史、构造世界历史的话语模式,其实这正是人道主义历史观充当其逻辑底线的结果。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以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为起点,抽掉产生于人类实践和生产活动之上的人性、理性作为历史解释之因,建构起以人类自身实践为基础的解释人和人的世界的历史观,从而就直接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历史哲学解释逻辑的变革和超越。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后引起传统历史哲学的话语系统和建构系统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使充满理性思辨和人性色彩的近代历史哲学转向更具生活世界蕴涵的新历史学和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问题、发展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作了较为深刻的论述。文中的一些观点,如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性哲学、没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国化过程中实现了三次理论创新等,相信读者有见仁见智的评析。  相似文献   

17.
哲学基本问题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教科书中一个普遍的观点--“思存关系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提出质疑.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一、思维和存在的对立起源于人类生产力低下,是人们愚昧无知而做的无可奈何的设想;二、思存关系是在近代反击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过程中被明确提出的.它是历史的产物,而不是超时代的金科玉律;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实践,它彻底解决了过去一切时代因思存分裂导致的各种自圆之说.这些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文革潜写作诗歌的过往研究中,我们一直有着这样一种忽视,即忽略了其诗歌主体自我精神的独特追求和现代精神的表达向度。文革潜写作诗歌中的"情感革命",从现实爱情出发,进而突进到人类存在的基本情感,批判对于人情感禁锢的反人性运动,并最终朗示人是有着自然天性的人,是有着繁复情绪的人。这是其"情感革命"所展示的独特的诗歌之思,也是文革潜写作诗歌所绽放出的特有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发展观片面地强调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危机,具体表现在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诸多方面。面对这些全球性问题,人类发出“增长极限”的叹息。本文研究了现代科技革命的复杂性理论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运用耗散结构、超循环理论,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作为哲学家对“诗”所施加的责难是“诗哲之争”的最初原点,在现代、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这一争论并没有自然获得消解,而是在不断的流变中脱离了最初的诗学和美学的狭隘命题的局限。衍生出各种新的形式和更加丰富的内容。列奥·施特劳斯从反思现代性危机的立场出发尊重哲学的最高合法性,而在玛莎·纳斯鲍姆看来诗同样具有哲学性的崇高目的。两位当代思想家关于同一问题的不同态度正是当代文化多元性的体现,争论所构成的交流平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消除任何极端立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