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琦 《中国广播》2014,(4):35-3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利用微信创新广播媒体新闻报道模式,成为主流传统媒体中借助微信这一新媒体寻求突围的先行者。本文试图以中国之声的微信平台报道实践为主要样本,探究广播媒体如何借助微信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易康 《东南传播》2014,(3):101-104
腾讯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正式推出,这种综合了短信、博客、社交网络(微信朋友圈)、IM即时通讯特点于一身的手机应用,很快便由一个即时通讯的微信聊天工具转变成为又一个大型媒体平台。推出不到2年时间,用户使用人数便轻松突破六亿人。基于当下微博平台媒体竞争已经十分激烈而微信公众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媒体大环境,探讨传统媒体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营销传播对媒体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文章中将利用大众传播学理论分析微信公众平台的媒介传播特性,并结合营销学对该平台上媒体的营销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基于目前传统媒体进驻微信平台的现状和一些媒体、企业利用微信营销的实际情况进行案例分析,为传统媒体进驻微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微信公众号作为传统媒体提升自身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如何在内容、服务、创新和运营方面独树一帜,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新势力?本文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987都市生活频率公众微信号"987私家车广播"运营为例,探讨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4.
张婧 《新闻传播》2015,(2):44-45
2014年的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正式吹响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号角。广播媒体顺应移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大趋势,与微信、微博、APP、云端等平台的自觉融合是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广播新闻将如何适应这一变革、何去何从,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微信公共平台的推出,传统媒体纷纷紧跟时代潮流,依托微信公共平台拓展业务.坚实可靠的用户依赖、圈层式的分享、持续性的互动以及丰富多样的形式是微信传播的特点.但微信公众号在运营过程中也普遍反映出内容同质化、片面化,标题党、鸡汤文盛行等问题.针对问题,结合微信传播的特点,我们提出鼓励原创、强化运营、拓展盈利,形式视听一体化,注重开发并打造平台功能多样化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唐智元 《中国广播》2016,(10):62-65
微信作为一种用户基数庞大的即时通信工具具有其他新媒体平台所没有的优越性,广播媒体可以与之结合,开发新的传播平台。从传统广播新闻与微信平台的特点来进行分析,二者也具有重要的互补性。传统广播应深入发掘微信特点,以此拓宽广播新闻来源的宽度和报道深度,创新广播新闻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信软件的应用,人们已经习惯于用微信沟通交流,微信营销成为企业宣传自己产品的一种推广方式。微信广告依托于微信庞大的用户群体、多样化的功能和即时通讯的特点,相比传统媒体更具有优势,但是微信广告的发展也会存在一定的困扰,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8.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不仅没有消亡,却愈加显得生机勃勃,这得益于节目不断推陈出新,得益于广播与新技术的紧密融合。譬如,听众如今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参与节目的互动,节目中主持人则在其中抽选留言予以播放,本文简要概述在微信互动音频播放中,播放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相似文献   

9.
当下,新媒体的发展日益侵蚀着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微信公众平台无疑是这股力量中的佼佼者,也因此,传统媒体不得不纷纷布局微信公众平台。然而,旧有的新闻报道方式与新的平台、新的内容范式并不兼容,促使传统媒体不得不做出改变。本文选取人民网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从内容、标题、编排等方面的特点入手,探讨人民网微信公众号创新转变后呈现的规律和特征,并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把握趋势谋划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和传播手段的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近年来,广播媒体充分挖掘移动媒体的伴随性优势,发挥音频媒体特点,顺应移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大趋势,关注用户体验,通过车载移动、微信、微博、App、在线广播等平台,延伸和拓宽广播的传播通道,满足用户个性化、碎片化、伴随化的收听诉求,在传统媒体整体发展趋缓的情况下,广播媒体依然保持了一定幅度的调整性增长。  相似文献   

11.
微信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很大程度上对传统的媒体业带来很大冲击。同时微信这一新媒体的应用不但不会导致传统媒体消失,而且微信平台将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方向,二者相互协调融合促进共同发展。本文阐述"自媒体"时代的微信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传统媒体纷纷入驻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而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依据新媒体指数发布的媒体微信数据,以阅读数、点赞数最多的报纸和电视的微信公众账号为例,分析这些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新闻标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前,县级广播电视台影响力在逐渐减小,建立微信公众号无疑增加了一个新的信息发布渠道。只要充分利用好微信公众号平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创新报道方式,精心策划,扩大影响,就能进一步扩大县级广电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  相似文献   

14.
余素琳 《中国广播》2014,(11):69-71
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日益加速和深化的当今,作为传统媒体,广播应该如何运用微博与微信有效延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本文以广东电台部分节目制作为例,探究广播合理运用微信与微博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赵笛  李蕾 《青年记者》2012,(21):50-51
如何利用微博这一平台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与传统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已经成为当下传统媒体的一个新课题.以青岛本土的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为例,现已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的包括所有纸媒、大多数广播频道和电视新闻栏目.通过观察青岛传统媒体对微博平台的利用,笔者认为,微博不仅是传统媒体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正日渐成为与传统媒体本身同样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形成新的媒体传播方式,这就是新媒体,新媒体是就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而言的。目前新媒体的主要样式包括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新闻客户端、抖音等途径。与传统媒体进行比较,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内容形式和传播路径都有非常大的发展。新媒体可以消除国家、产业、社群之间的边界,其快捷性、跨时空性和交互性的优越特点,为广大企业的品牌传播带来了新的理念。本文通过分析电力品牌传播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为广大企业在品牌传播过程中做以引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正在积极探索自身渠道与新媒体渠道的融合,从而保留自身在传媒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并为自身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为此,笔者以微信平台为研究对象,结合微信平台特点,分析了传统媒体与微信融合的影响力,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新老媒体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已经在实践中搭建并开始使用现代传播平台。如今传统媒体使用最有效最快捷的当属微信公众平台,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到地方媒体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不仅仅成为传统媒体的新闻延伸,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媒体公众账号以传统媒体做后台,越来越显示出新媒体的特性,其影响力、实用性也越来越大。做为传统媒体人,如何运营好新媒体的微信公众平台是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业在2013年拉开了变革的大幕。应急广播登上舞台,履行主流媒体社会使命;微信广播如火如荼,广播新媒体转型方兴未艾;广播媒体积极与行业内外的力量联姻,谋求整合发展。从传播实践到理论探讨,中国广播都已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桎梏,凭借平台、新渠道、新内容,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兰建芹 《东南传播》2015,(8):130-131
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是深远的。微信具有独特传播特征,电视新闻栏目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微信,建立相关的微信公众平台,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情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不仅能够弥补传统媒体的劣势,还可以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本文对微信自身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微信在电视新闻栏目中的应用现状,进而达到利用微信提升电视新闻栏目传播力,拓宽受众市场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