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敏 《新闻实践》2014,(4):82-83
在灾难危机报道中,媒体资源整合已成为传媒新型的一种运作模式.媒体资源整合包括媒介形态、技术手段、媒介功能、传播手段等要素,即分别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持智能终端等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其著作《了解传播媒介》一书中印证了这一观点,他称:“媒介的交叉或混合,如同分裂或熔合一样,能释放出新的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2.
2016年11月9日,美国总统大选落下帷幕,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战胜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而此前,美国主流媒体一直靠向希拉里一边、抨击特朗普.有资深媒体人士分析认为,特朗普获胜体现了大众对于媒介主导话语的抵抗与颠覆.人们在听够了媒介精英人士的鼓噪之后,情愿依靠自己的判断做出选择.如何看待西方“媒介精英主义”之下的大众抵抗?20世纪70年代,英国传播学大师斯图亚特·霍尔就曾预言:“媒介主导话语不是决定性话语,受众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立场,大众可能发生对于媒介话语的抵抗和消解.”重温霍尔关于媒介意识形态功能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西方媒介精英主义的衰落.  相似文献   

3.
从学科起源来看,媒介话语研究仍然是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媒介话语研究兼顾话语分析与媒体研究两个传统,涉及语言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从媒介话语的发展脉络来看,它与临近学科或是研究范式的融合越来越明显,其研究方法也呈多样化的趋势.在当今宏观的社会实践中,这种由符号或是意义流转所产生的不同价值和身份的表述构成了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相互争夺的对象,作为意义栖息最重要载体的媒介话语也因此变成了各种利益争斗的战场.以上两种路径形成了媒介话语研究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4.
赵斌 《传媒》2017,(17)
新世纪以来,媒介文化异军突起,根据媒介形态不同,形成了电影文化、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等类型.作为主流媒体文化和社会价值的主要承担者和传播者,媒介文化实际上更加强调文化的媒介呈现方式,以及媒介形态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作为大众文化下的亚文化系统,媒介文化肩负着传播新时期主流文化以及边缘文化的历史使命,这也成为传播学日益关注的焦点.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王月博士独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的《新世纪媒介文化的变迁》一书,从新世纪文学期刊、文学出版、影视和网络四大媒介对文学生产的影响着手,以新世纪以来发表、出版的小说为对象,对媒介文化变迁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以其自身的优势成为覆盖率广、收视率高并受欢迎的信息传播媒介。电视传播学中,一般把电视传播的符号分为图像、声音、文字,在以往的研究中,电视传播的特性集中在声画的研究中,文字往往被忽略。在少数民族语言节目中,电视节目字幕还未引起重视。为此,本文从电视视觉传播等方面论述少数民族地区完善电视节目字幕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以传播媒介技术与文化内涵的思考为基点,通过电报如何体现古典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区别、现代科学的发展如何借助于电报等力量推动媒介技术的作用脱颖而出,以及电报的发生发展如何预设了当代信息革命的基本问题,又如何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播内涵等角度,来揭示电报的传播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21世纪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可能没有人还会想起曾经有一个媒介对我们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是它确是存在的,它叫电报。它的问世对于世界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迅速取代了古老的通讯方式,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它的问世与其近缘媒体的关系密不可分,对其做出重要贡献。其中包括人类以电报技术为基础,实现了广播电台的大发展;电报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世界通讯事业的发展;电报被广泛应用于报业,大大促进了报纸的发展。作为通讯手段的电报,它对人们日常生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基于此,立足上述三方面,着重对作为媒体的电报进行探析研究,以提高人们对电报的认识,以及凸显它在我们媒介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以传播媒介技术与文化内涵的思考为基点,通过电报如何体现古典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区别、现代科学的发展如何借助于电报等力量推动媒介技术的作用脱颖而出,以及电报的发生发展如何预设了当代信息革命的基本问题,又如何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播内涵等角度,来揭示电报的传播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危机传播的研究中,由于研究者的背景和观察视角不同,在诸如概念界定、研究的侧重点、话语体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同。但是,学者们一致认为,危机主体与受众间的“信息处理”是危机传播中的核心。在危机传播管理实践中,信息的处理也贯穿整个过程。所以,深入认识危机信息的本质、特点与传播规律,对于促进危机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危机信息的本质与特点。  相似文献   

10.
倪江毅 《大观周刊》2013,(7):276-276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①长期以来,博物馆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博物馆网站来发布信息,而达到宣传目的,微博的出现,为博物馆宣传提供了新的媒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介技术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媒介时间”的主导性开始逐步显现。对此,媒介环境学派从技术物质性出发,提出媒介技术造成了对当下的执着和时间视野的塌陷,推动了时间延续性的毁灭与西方文明的危机。而机械钟表的发明产生了可被切分与割裂的抽象时间,并在媒介技术的推动下型变出曝光时间、点状时间、无时间之时间等新型时间形态。在此背景下,媒介信息的因果链接被切断,社会同步性韵律被打破,受众的公共性反思与社会行动能力逐渐丧失。不仅如此,由媒介技术所驱动的时间加速则形成了阅听者去空间化的、去历史性的、去时间化的现实体验,造成了生命体验与现实社会的疏离与异化。回溯与剖析历史脉络中时间形态与传播学研究范式的转向,对于探究数字时代下的媒介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的媒介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艳 《新闻大学》2007,(1):20-27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核心报纸上289多篇以“城中村”为标题的新闻报道所做的内容分析,试图揭示主流大众媒体在“城中村”这一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社会空间的社会建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权力关系对于这一媒介建构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文章主要回答了中国主流媒介如何再现“城中村”这样一个社会空间、“城中村”如何从一个被忽视的空间演变为一个受人关注的公共问题,不同的社会权力如何影响着媒介对于“城中村”的报道内容、不同的社会权力在“城中村”这个话语场中呈现出怎样的关系,又是如何相互咬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社会,电视对于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电视开始出现不久就逐渐为社会研究学者注意.特别是电视暴力引发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例如:少年儿童对电视节目中暴力行为的模仿、社会不安全感的产生、犯罪率的升高等等.越来越成为社会研究和媒介研究的一个热点。几十年来。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媒介暴力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政策制定者、大众传媒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其他杜会各界解决因媒介暴力而产生的社会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美国传播学界对于电视暴力的一项大型研究——“国家电视暴力研究”(National Television Violence Study)为近年来各界广为引用的权威证据来源。  相似文献   

14.
张咏华 《新闻记者》2001,(12):33-37
在 传播学领域 ,媒介分析作为一个大的研究部类(范畴 ) ,主要指的是对如下内容的研究 :媒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各种媒介技术的特征及作用 ,媒介技术及其发展史同人类社会变迁、文明发展史的关系 ,等等。在传播学的发展史上 ,传播技术与媒介作为信息传递和接收的手段、载体 ,并非总是研究的重点。在西方传播学兴起的初期 ,传播学者们的注意力主要倾注在大众传播媒介所传递的讯息内容及其所产生的效果上。然而 ,近年来信息传播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的社会现实 ,却使媒介分析的现实意义清晰地凸现。因而 ,世界范围内 ,信息传播新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行业动态     
《视听界》2014,(1):7-8
这一年,中国电视在调控中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在多元媒介环境中继续扛起主流媒介内容创新的大旗。但是,电视的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改变,电视的压力空前巨大。电视人仿佛陷入一场正在直播的“饥饿游戏”,危机随时袭来,但方向只有一个——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大众传播学中,把大规模复制和传递信息的媒体称为大众传播媒介。一般包括两类:以报纸、杂志、书籍等为上的印刷媒介;以广播、电视等为主的电子媒介。本文所指的不同媒体主要是指复制与传递新闻信息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介。 新闻传播过程从其形式上看,是一个借助语言或图像进行的符号传播活动。不同媒体借助不同的符号作用于受众,产生传播效果。受众在接受不同媒体的传播时,不同的传播符号在其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应,呈现出不同的接受心理特征。本文试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报纸、广播、电视这三种媒体的受众接受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文化是以电视媒介技术为基础,以影像成品为表现形态,在现实及潜在的制度规约下形成,并对社会成员及现实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控制作用的媒介文化形态。电视文化应该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的内容,即电视物质文化、电视制度文化和电视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20):49-56
研究主要通过"大阅兵"在微博平台的传播,具体分析被传统媒介预构的"媒介事件"话语共识,在自媒体平台到底存在话语解构危机还是共识重建效能?研究发现:自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更倾向于构成一个不同言论相互影响的"诠释社区",但这并不影响专业媒介在"媒介事件"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同时,这种网络围观和集体协商过程也伴随着冲突与"脱轨"的话语显现,但其中的一些"抹黑"或"破坏"性信息,只是一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下的边缘性存在;同时,微博评论的立场与原微博立场有较大联系,负面立场的信息传播效果更好,这警示各大传播主体应积极利用微博平台理性表达自身观点。  相似文献   

19.
浅析“媒体”及“第五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媒体”的概念所谓媒体,也叫媒介、传媒。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给出的定义不同。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媒介是指“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从传播学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国外学者有两个经典的论述。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有一个对媒介的决断性定义:媒介就是信息。麦克卢汉认为,传播媒介不只传递信息,还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样子。人们在掌握文字前主要使用当面交谈的手段,即听觉、视觉并用。而有了印刷文字后,人们便长期依靠报刊、书籍(视觉);及至有了电视,人们才视觉、听觉并用,既延长了感官,也恢复了感官的平衡,所以…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作为电视媒体最重要的节目形态之一,近年来,由于受到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影响,在构成形态、传播方式和话语表达上产生了一些变革。泛视频化的电视新闻充实了新兴媒体的内容需求,却也消解了电视新闻原有的严肃和正式,弱化了舆论引导功能。本文将对这一现象产生的技术背景、市场价值和话语生成等内容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