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炜 《传媒》2018,(10):80-82
二次创作网络图像表情符号(以下简称"再创表情符")是利用网络热词和受网络流行文化影响二次创作出来的社交表情符号.在社交媒体"碎片化"背景下,表情符号的形象意义逐渐淡化,象征意义日益突出,笔者通过对其成因、影响、现状的研究,分析探讨了其内涵与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魏然 《东南传播》2016,(10):107-111
网络表情符号是以图像为主、综合了文字等其他符号的综合视觉传播现象。在结构形态方面,表情符号主要运用图像与文字两种视觉修辞手段,经历了图文"一体"、"分离"和"合体"三种结构形态。在表情符号及其意义的建构方面,常用的修辞方法包括视觉比拟、视觉夸张和视觉转喻。表情符号的结构形态变化和修辞方法选择倾向受到交际需求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双重影响,呈现出直观性、意指丰富性与精确度、娱乐性不断增强的特点。从视觉修辞视角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分析,将有助于认识互联网中的人际传播行为,进而更好地对视觉传播加以引导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夏冬 《青年记者》2016,(26):90-91
社交媒体上的图像:网络表情符号 当前,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电影、广告、网络视频等所产生的图像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眼球.我们已进入了一个以图像为中心的时代.而各种各样的网络表情符号就是图像时代在社交媒体上的一种表现.2015年上半年,腾讯公司发布《中国网民表情报告》.其数据显示,2014年QQ全年表情发送量超过5338亿次,8亿QQ网民中,超过90%在聊天时使用过表情.①由此可见,网络表情符号已成为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实际上,不论是简单的美式ASCII字符,还是日式颜文字,抑或是流行全球的emoji表情符号,都可以将其理解为某种或简单或复杂的图像.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表情符号已成为图像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何婷  冯锐 《东南传播》2021,(2):125-129
信息与传播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媒体形态的进化与升级。由新技术催生和发展起来的社交媒体不只是引发了传播形式、传播生态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重构了媒体的社会权力结构,这使得媒体社会责任的价值内涵、指标体系、履行路径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近十多年来,社交媒体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所造成的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大,使得国内学者对其产生的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本文选取了国内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文本分析方法对我国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的研究缘起、热点话题、研究趋势进行探索,力求梳理和勾勒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研究路径和研究内容,洞察我国学者对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研究的内涵演进,从而对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王佳炜 《今传媒》2021,(4):114-116
国际社交媒体给国际传播带来了深度渗透和冲击,也为陕西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崭新空间与契机。本文以构建陕西文化国际社交传播机制为依托,提出增强陕西文化对外传播力的"国际社交融入"传播策略,包括创建陕西文化全球社交传播内容资源库、创设陕西文化全球社交传播内容遴选机制、挖掘日常生活维度的陕西故事的国际社交表达、搭建陕西文化国际社交媒体多源动态监测体系、培育陕西文化全球社交传播协同内容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融合媒体时代,网络表情符号成为青年群体开展互动性传播活动的主要媒介之一,在塑造青年群体价值观、构建认知结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论文基于青年亚文化视角,以边缘性、抵抗性、风格化的基本特征分析网络表情符号的青年亚文化特征,从心理需求、社交需求以及技术基石三方面深度剖析网络表情符号盛行的现实成因,并对其泛娱乐化、全民狂欢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以呼吁对其行业发展进行合理引导和适度管理。  相似文献   

7.
巴宁  马纯锋 《传媒》2018,(3):50-52
"圈子"是人际关系格局中的重要构成,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是当前社交媒体中人际关系格局的现实依托.社交媒体中的"圈子"以社交媒体为平台依托,使拥有共同价值诉求和情感认同的人们形成不同类型的社交群体.不同于现实人际关系格局中的"圈子",社交媒体中的"圈子"属于非正式的组织形式,平台流动性决定了社交媒体"圈子"传播具有临时性和相对闭合性.客观审视社交媒体"圈子"传播的特征,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把握社交媒体"圈子"的逻辑生成与运行模式,而且有助于人们快速建构起强关系与弱关系环环相扣的虚拟社交网络.基于此,笔者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从四个方面入手对社交媒体"圈子"传播的特征进行解析,以期为社交媒体"圈子"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移动终端逐渐普及的背景下,微视频传播活动日益兴盛。目前,国内社交媒体微视频传播主要有以下两种运营模式:微视频应用商、第三方社交平台和用户等多方交互合作运营模式,微视频应用商基于平台优势采取的差异化竞争运营模式。社交媒体微视频传播具备如下优势:参与式社交传播触动受众的兴奋点,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高度契合,消费者即生产者,"口碑+内容"的组合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9.
胡祎 《新闻前哨》2022,(5):33-35
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推动了社交媒体的出现与繁荣.舆论传播入口从"固态化"演变为"液态化",推动民间舆论场日趋中心化.在社交媒体时代,官方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正在被社交媒体所影响,舆论话语权正在被社交媒体分流.迫切需要官方主流媒体改变信息传播的表达方式,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全面提升主流舆论的影响力,从而重塑社会主流价值.在实践过...  相似文献   

10.
档案文化产品的宣传工作离不开社交媒体的运用.文章基于网络调研和现状梳理,借鉴“故宫淘宝”在社交媒体上的宣传方式,分析其在微博和微信平台上的传播特点和传播效果.文章认为档案文化产品的宣传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传播平台,构建多平台推广,丰富传播形式,及时发现社会热点与传播内容相结合,并与大众保持联系,不断完善宣传工作机制,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1.
郅阳 《传媒》2019,(2):103-104
自2014年以来,经济新常态理念已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广告作为经济的“体能表”,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商品流通,而且是一类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兴文化艺术形式。近年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社交软件发展迅速,互联网媒体的社交功能日益显著,研究社交媒体背景下广告信息的传播方式与途径,对于推进我国广告行业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告传播学》一书由徐小娟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13章,从广告传播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广告传播的概念、特点、发展历史、传播模式、媒介特点、传播符号、文化传播与传播效果测评等内容。该书理论框架完整、逻辑内容清晰,适合作为媒体传播学、经济学、广告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课外读本。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节期间,爆发于虚拟网络世界中的"抢红包"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建立在Web2.0技术上的社交媒体,依靠人与人之间快捷的交流、便捷的沟通等方式,"抢红包"的游戏迅速地传播开来,甚至成了一场全民"社交"的公众现象。为什么"抢红包"遇到了"社交媒体"之后会变成一种"现象级"的公众行为?笔者从社交媒体的社交性、娱乐性和互动性、传播性等角度来分析,"抢红包"究竟诠释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交媒体思维?  相似文献   

13.
媒体图像传播与社会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图像传播是当代社会文化的主体表现形态,当代人的文化实践活动和文化创造活动都与媒体图像传播息息相关,因而人们对媒体图像的社会文化传播的认知、观念、人格和心理表现各异。这就需要发挥人的能动性,正确处理好受众的认知因素、行为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社会文化功能的回归和社会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鲁佑文  李德 《现代传播》2023,(12):152-160
基于社交媒体语料素材,归纳总结网络谐音的分类与特征,认为谐音于社交媒体中的涌现和变异是汉语内部、民族心理、文化传播、技术更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社交网络语境下传统汉字符号的语言变异,具有多元化、戏谑化、隐喻性和浅表化等特征。社交媒体谐音的形成机制可从其自身形成的内在机制即语言机制和外在机制即传播机制两个学科视角进行探讨,前者遵从语言内部结构因素、以拼音输入为主的工具条件、求异心理与趋同心理及经济原则与礼貌原则;后者表明社交谐音的传播可分解为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社交谐音遵循快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丰富汉语言文化,化解社会焦虑,促进社会交流与合作;也带来语言失范、交流困境甚至社会撕裂等问题,应合理地扩大其正偏离并规避其负偏离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16):32-36
社交媒体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也是情感交流、情感建立、情感互动的场域。社交媒体以其圈层传播、熟人传播、强关系链接等传播特点,极易将某种恐慌情绪作为事件传播的背景,植入风险论证的各种话语建构当中。情感在公共事件的意见表达中,并非全是非理性成分,相反,在中国语境下,情感是人们参与网络抗争的一种"社会冲突的道德语法"的直接体现。在研究社会突发暴力事件在社交媒体的风险传播中,有必要对情感因素在风险传播中的作用与功能进行考察,以期能够更加全面解释为何在社交媒体的风险建构和风险论述中会呈现出与传统媒介系统与专家系统较为尖锐的对抗。  相似文献   

16.
JK制服文化,作为ACG亚文化在中国发展出的重要分支之一,经过中国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与融合,展现出了有别于日本高中制服文化的新型文化符号,并且伴随着消费主义的发展,这种亚文化群体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迅速传播开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采用对比研究法分别分析了新浪微博、腾讯微信和抖音这三个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对JK制服文化的传播与营销,力求通过质化研究探寻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与营销中JK制服文化的引进和发展之路,研究消费主义文化对其通俗化的影响,最终反思这一亚文化潮流趋势下亟待解决的青少年身体及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从情绪角度开展危机传播的研究成为社交媒体时代危机传播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由此本文主张在关注危机传播中个人情感因素的同时,引入社会情感的维度,主要分析了"怨恨""对立""不信任"这三种在我国危机传播中主要出现的社会情绪。同时结合媒介环境的变化,分析指出在社交媒体时代危机情境下情感传播呈现出"后真相"、"后现代"特征,以期丰富发展原有的理论,对危机传播管理和舆论引导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旧媒体共同影响信息传播的今天,信息的传播呈现出更高效、更快速、更多元化的特性.为揭示新、旧媒体共同作用下信息传播的结构和特点,笔者借助于"5w传播模式",对武亦姝走红现象进行解读.结论认为,在传播者、传播内容、媒体、受众的共同作用力下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合力不仅能设置议题而且能形成社会议题、反映社会议题,使武亦姝走红的同时进一步传播了传统古诗词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情境下的在线社交网络——并非只是政治传播阿拉伯之春、伦敦之夏、华尔街之秋、莫斯科之冬……2010年末到2011年,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发生的吸引主流媒体关注的群体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在线社交媒体。在这些事件中,以微博客(miniblog,或称microblog)以及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s)等在线社交网络(Online Social Network)体现了其"社会化"媒体(Socialized Media)和"媒体化"社会(MediatedSociety)的强大变革力量。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产生的移动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基于语言学习目的的国际社交软件逐渐兴起。本文以一款多语种学习社交软件——"Hello Talk"为例,通过内容分析法与问卷调查、访谈,分析语言学习社交软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现状、优势与问题。研究认为,当下语言学习社交软件为国家间的跨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的路径,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传播渠道。未来应进一步关注与利用国际社交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国际民众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让中外的国家形象与社会文化得到更加真实、具体的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