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作为传统媒介之一的期刊,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向数字化进军,但是现在大多数所谓的"电子期刊"还停留在传统期刊的副产品的境地,是在纸媒衰落的大背景下,被逼无奈做出的一种妥协与尝试。本文以文艺类电子期刊《文艺生活周刊》为研究对象,在对该期刊概况简要阐述的基础上,着重从微信公众平台、移动阅读平台和第三方音乐平台对《文艺生活周刊》的发布渠道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其在发布渠道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沁蓉 《传媒》2014,(5):51-53
正2013年11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龙源数字传媒集团龙源期刊网、期刊网络传播中心、全球中文电子期刊协会共同发布了"2013期刊数字阅读影响力TOP100排行榜",其中,《三联生活周刊》《电脑爱好者》《看天下》《故事会》《漫画世界》《大众摄影》《读者》《意林》《轻兵器》《南方人物周刊》位列前十。这些刊物影响力较大,且经营水平很高。当然,不是所有的期刊都能取得如此成绩,在传统媒体直呼"寒冬"的今天,期刊一样面临严峻的现实。笔者在撰写这篇文章时听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类期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三大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致自1995年始,一种不同于《纁望》等传统期刊的新闻类期刊在中国大陆悄然兴起。它们是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风窗》,上海的《新民周刊》等。但是,相对于《读者》、《家庭》、《知音》这些文选文摘类期刊与文化生活类期刊,前述新型新闻类期刊还远非对手;相对于国外的同行,如美国的《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周刊,英国的《经济学家》,我国的上述新型新闻类期刊又还显稚嫩;甚至于相对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上述新闻类期刊同样不能匹敌。本文所说的新闻类期…  相似文献   

4.
家庭期刊集团有限公司的李慧云在《出版广角》撰文说:在某种程度上,以数字产品形态呈现的电子期刊是对传统发行渠道的颠覆,但这种颠覆是相对的。我们不难发现,位于各家电子期刊点击率排行榜前列的,主要还是在传统渠道表现好的期刊品牌。分析原因,我们发现,电子期刊在网络渠道的表现,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期刊原先的品牌影响力,二是期刊的内容价值。  相似文献   

5.
家庭期刊集团有限公司的李慧云在《出版广角》撰文说:在某种程度上,以数字产品形态呈现的电子期刊是对传统发行渠道的颠覆,但这种颠覆是相对的。我们不难发现,位于各家电子期刊点击率排行榜前列的,主要还是在传统渠道表现好的期刊品牌。分析原因,我们发现,电子期刊在网络渠道的表现,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期刊原先的品牌影响力,二是期刊的内容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电力建设》《电网技术》等电力科技期刊电子数据进行整合,构建了基于电子商务的电力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平台。介绍该平台的技术实现,以及论文数据库、电子在线支付、在线阅读器等主要功能模块的建设,以期进行期刊社自建网站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实践及探索。  相似文献   

7.
2019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与复旦发展研究院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上海共同发布了"2019年中国网络理政十大创新案例"。入选的十大创新案例分别是成都天府市民云平台、河南省人大"智慧人大"平台、甘肃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公安部交管局微博矩阵、广西北海智慧党建、广东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我的南京APP、上海“一网通办”、深圳秒批和浙里办掌上办事平台。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运用互联网改善民生、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刘艳凤 《青年记者》2007,(18):48-48
从1995年开始,一种不同于《望》等传统期刊的新闻类期刊在国内悄然兴起,如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风窗》、上海的《新民周刊》等。但是,相对于《读者》、《知音》、《家庭》等文摘类与生活类期刊,上述新型新闻类期刊还远非其对手;甚至相对于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上述新闻类期刊同样不能匹敌。到目前为此,中国几乎没有一份真正能影响主流阶层的新闻类期刊杂志。市场呼唤新闻类期刊,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新闻类期刊业发展,笔者试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权佳 《今传媒》2012,(7):6-8
《凤凰周刊》由香港凤凰卫视主办,2000年创刊,获得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特许在中国内地发行的香港旬刊,囊括时政财经文化生活以及凤凰卫视资讯,主要报道两岸三地及全球华语地区发生的时政、文化、财经方面的大事件。创刊十多年来,始终恪守媒体的良知和底线,追求做有责任感的期刊,已成为华语期刊中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为全球华人提供独立意见",这是该杂志主编常说的一句话。他以独特的新闻表达方式、将品牌价值和社会责任充分结合;以敏锐的新闻视角与笔触,让每一处文字直击读者最敏感的神经,为华语读者提供了独立意见的发布平台,他就是本期的前沿访谈嘉宾——《凤凰周刊》主编师永刚。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8,(1)
鲁迅先后主编过9种刊物,计有《莽原》、《语丝》、《奔流》、《朝华周刊》、《萌芽月刊》、《文艺研究》、《前哨》、《十字街头》、《译文》,堪称文艺期刊界一位功绩卓著的资深编辑家。从1925年创办《莽原》起,直到1936年逝世,他在编辑出版期刊上付出的心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类期刊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晓凌 《新闻传播》2005,(12):59-60,67
《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和《新闻周刊》这四家新闻类期刊占据目前中国新闻期刊市场的大头;《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和《新周刊》分别入选2003年中国最有影响力、最具公信为和最具成长力的杂志:[1]《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和《南风窗》列广告收入最高的周刊(除时尚类和经营管理类)前三名。  相似文献   

12.
在旧中国,有一些知识分子,热衷于办书店办杂志。十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办杂志起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韬奋一生办杂志,从民国十五年(1926年)接手办《生活》周刊开始。1933年《生活》周刊被迫停刊。其后生活书店继续出版《新生》周刊、《大众生活》周刊、《永生》周刊、《国民》周刊、《生活星期刊》。改  相似文献   

13.
在2013年传统纸媒经营形势吃紧,国内各大主流媒体在传统经营和内容建构上,纷纷探索新媒体转型之际,楚天都市报编委会发扬平媒优势,紧扣潮流脉搏,在2014年2月下旬改版之时,以16个常规版的大手笔,打造时尚生活消费周刊《I尚周刊》,践行了"责任媒体百姓情怀"、"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宗旨,提升了楚天都市报的时尚度、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增强了广告吸纳能力和造血机能,同时也为《I尚周刊》成为都市报新的报道品牌、活动平台、盈利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报刊主编。他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周刊等报刊。这些报刊,在争取人民民主运动和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积极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重大作用,对中华民族的解放、民主政治的实现和建设、进步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新闻类周刊伴随改革开放历程的推进,与社会转型思潮的变迁同步发展。它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取得跳跃性的发展,从最初的《半月谈》、《瞭望》,到现在市场销量较稳定的《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以及《新民周刊》,三十余年间,中国的新闻类期刊以西方同类先导性周刊为典范,历经深化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历程中的起伏跌宕,形成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期刊类型,并以兼容并蓄、心怀天下的开放性视野,在转型中国的社会发展场域中发挥稳中向好的作用。然而,游走于"时事"与"时尚"两界的定位局限,当前国内新闻类周刊总体发展格局有待提升与拓展。  相似文献   

16.
创刊于1994年的《三联生活周刊》是一本综合性时政新闻类周刊,它和邹韬奋先生在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一脉相承,并秉承了《生活周刊》传统文化的精髓,依托三联书店在人们心中的品牌优势,是一本以知识分子为对象的刊物。因此,从一开始,它便有着自身的优势,有着作为一份精英刊物的责任和使命。也因此,它一创刊,就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受到一致好评,成为中国新闻类期刊的代表。和其他刊物相比,它有一种可贵的人文关怀,没有传统报道的严肃,相反却有中国知识阶层的睿智和个性。从栏目设置上我们就可看出一点端倪。《三联生活周刊》是综合性时政新  相似文献   

17.
毛慧 《青年记者》2008,(17):23-24
《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的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95年1月14日由三联书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北京复刊,创刊时为半月刊,2000年转为周刊.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新闻期刊越来越成为引人注目的媒介力量,现在,我国的新闻期刊除《南风窗》、《视点》外,基本上是周刊。比较有影响的有《瞭望》、《深圳周刊》、《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在目前的初步发展阶段,中国新闻周刊的优点与不成熟并存。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世界》2020,(2):66-66
自2020年1月1日起,全国多家报纸宣布将进行改版。其中,《光明日报》将开设《新科技》周刊,聚焦前沿科技;《大健康》周刊将问世,为"建设人人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国"提供助力。此外,《光明日报》还将新设《青年说》和《网络文艺》专刊。  相似文献   

20.
《京江晚报》2013年新推五大周刊,就是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陆续推出了主推年轻人的《她/他周刊》,关注养生健康的《慢周刊》,吸引投资理财客的《钱周刊》,锁定喜欢研究法律读者的《法周刊》,展示60岁以上老年生活的《银潮周刊》和文艺中青年喜欢的《江花周刊》等,因为定位细致,所以各自吸引了一大批固定的读者群、投稿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