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冀中南地区,信奉民间信仰的居民普遍在家中供奉"神案"。神案是这一地区特有的一种神灵画像,一般由专业艺人画在棉布制成的长轴上。神案的制作和使用有着相应的规定,因而形成了一套地方习俗惯制。同时,作为当地民间信仰习俗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和组成部分,神案不仅是神灵的象征和形象表现,而且神案上不同神灵的位置安排也表征着当地人观念中的神灵阶序体系,并折射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华智亚 《文化遗产》2014,(1):129-135
在冀中南地区,信奉民间信仰的居民普遍在家中供奉“神案”.神案是这一地区特有的一种神灵画像,一般由专业艺人画在棉布制成的长轴上.神案的制作和使用有着相应的规定,因而形成了一套地方习俗惯制.同时,作为当地民间信仰习俗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和组成部分,神案不仅是神灵的象征和形象表现,而且神案上不同神灵的位置安排也表征着当地人观念中的神灵阶序体系,并折射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正>关于景德镇陶瓷与佛教之间的关系,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基本是从器型、纹饰、图案、工艺等角度进行研究,至今无人阐述佛教神灵如何成为景德镇瓷业保护神、佛教在景德镇瓷业中对官方和民间信仰的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原因等,有鉴于此,特写作本文。一、景德镇佛教发展概况景德镇最早兴建佛寺可能在东汉年间。  相似文献   

4.
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在地方社会中被视为一位灵验的民间神祇。本文以慧能的出生与圆寂地广东新兴县为例,结合地方史料、民间资料及访谈材料综合分析,认为慧能从寺院祖师演变成民间神祇,经历了神灵崇拜的正统性、灵验性及民间化的文化建构过程。地方官绅对慧能的关注,建构了信仰的合法性基础。与此同时,六祖慧能逐渐由禅宗祖师演变为地方"灵验"神祇,与地方社会产生诸多的契合关系,表现为维护地方利益的灵验事件之中。地方民众为获得供奉六祖慧能的合法权,做出了诸多努力。在地方民众、寺庙及士绅之间,六祖慧能成为不同阶层与人群所认同的"象征符号",成为凝聚地方认同与建构地方社会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5.
王琨 《文化遗产》2016,(5):90-98
在具体的社会空间中,民间信仰文本在不同的力量与话语下被生产出来,而不同层面的群体或个人也都在运用各自的叙事策略来塑造着自认为"合理"与"有效"的文本。本溪地区王大仙姑信仰文本即可分为民间、寺庙与官方三个维度,其中民间文本关注合理性与情感向度,寺庙文本寻求宗教化与谱系化,而官方文本则着重打造遗产化与商品化。随着民间信仰的复兴以及"非遗"保护与民俗旅游的兴起,在多重力量的交织下官方文本与寺庙文本不断进行重构,同时民间文本也并没有失去讲述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利用三峡地方文献可以勾勒出该地区民间信仰的神灵体系.因该地以农耕为主要产业,地理环境神被广泛重视而工商业神灵涉及甚少;因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深入人心,该地尤重对祖先神灵的祭祀.民众对神灵的供奉有着明显的功利动机,被创造的民间信仰神灵只不过是为该地民众服务的偶像.  相似文献   

7.
黄桂秋 《文化遗产》2010,(1):109-116
壮族巫师是指能沟通鬼神算卜治病的人。他们信仰世界中的宇宙观、灵魂观和神灵观等具有中国南方族群巫文化的鲜明特征,这些信仰观念除了被壮族麽教、师公、道公、僧公等民间教派融合吸收以外,还对壮族民众信仰心理产生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台湾宗教与大陆肖恩芳台湾宗教可以说是渊源于大陆。台湾各寺庙所奉祀神灵,几乎全是来自大陆。如观音菩萨来自浙江普陀山;孔夫子来自山东;张天师来自江西;瞿公真人来自河南;文昌帝君来自四川等。绝大多数来自福建和广东,尤以福建为多。"三山国王庙"123座,是清...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舟山群岛民间海洋宗教信仰就十分盛行。但是,目前舟山民间海洋宗教信仰文献还处于零散和缺失状态,有待于系统整理与挖掘。为了文献整理的方便和研究的深入,可将舟山民间海洋宗教信仰文献分为空间场所、祭祀仪式、信仰神灵、地名称谓、风俗习惯和碑铭序跋等几个方面,并进行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谱系学、符号学等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句丽早期信仰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始宗教,但随着佛教、道教的相继传入,高句丽社会原有宗教信仰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虽然原始宗教在高句丽社会底层的民间信仰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日趋没落,高句丽宗教信仰趋于多元化,上层社会则多以释道信仰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宝卷是至今尚未被充分发掘、整理、研究的一大宗民间文献,是继敦煌文献之后,研究宋元以来中国宗教(特别是民间宗教)、民间信仰、农民战争、俗文学、民间语文等多方面课题的重要文献。七百年来,中国宝卷在特殊的民俗文化背景中产生、演化、流传,乃至逐渐消亡,因此,宝卷文献的整理、研究,便同一般古籍有许多不同之处。现将有关的几个问题分述如下: 一、宝卷发展概述中国宝卷源渊于唐代佛教的俗讲。宋代,原来集中于寺院、庙会中的说唱文艺形式大部分转移到勾栏瓦子中演唱,但佛教寺院  相似文献   

12.
"舁神"仪式是佛教"行像"仪式与乡村"祭社"仪式结合的产物。就"舁神"仪式象征意义而言,巡境反映了民众祈求神灵保境安民的愿望,朝觐和解饷则是"官本位"在民间的折射。  相似文献   

13.
赵宏艳 《兰台世界》2017,(11):84-87
在历代文献和诗歌文本中禹庙"梅梁"故事不断繁衍,萌芽于东汉,盛于宋元,明清以后渐稀,"梅梁"典故的传播地域主要在浙江。禹庙"梅梁化龙"俗信反映了宋代浙江地区的农业生产信仰民俗。政治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多发的旱灾使得民众的丰收意愿不得已转向对神灵的崇拜与祭祀,而越地自古以来崇祀的民间文化也渗入到这一信仰之中。在与民间俗信的融合中,大禹完成了从圣王到治水英雄再到民间俗神的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14.
闽文化的多元性主要表现在各区域差异鲜明、人的性格特点千差百异、方言复杂、民间信仰神灵众多、民俗民风不同、各种艺术难以交融。造成多元性原因有地理环境复杂、闽文化构成成份复杂、中原文化延伸到福建后无法形成坚强内核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董鸿安 《兰台世界》2016,(12):143-146
在汉传佛教文化体系中,天目山是继普陀山等四大名山之后的第五大佛教名山。天目山佛教文化的核心是老郎菩萨、韦陀菩萨和黄檗祖师信仰,在上千年的文化传承、演变过程中,佛教文化与地方传统习俗走向融合,对民众的生产、生活、教育及民间习俗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影响天目山地区民俗活动的佛教文化全面、系统梳理,不仅有利于挖掘、整合其佛教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好佛教名山,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其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李倩 《大观周刊》2012,(14):15-15
城隍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城市保护神。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城隍神是影响中国社会的最重要神祀之一。城隍神信仰拥有丰富的内涵,其作为众多民间信仰中的一种侧面反应了长期存在的民间信仰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的排除异己宗旨 ,使传统文化受到重大摧残的 ,不仅儒家经典和儒家著作 ,佛教寺庙和经疏在太平天国地区也遭到同样境遇。佛教不是我国的本生宗教 ,但自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 (公元 6 7年 )传入我国后 ,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四五百年间 ,由于读书人的参与 ,佛经的翻译与研究日渐发达 ,到了隋唐遂产生天台宗、华严、唯识、禅宗、净宗、密宗等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宗派 ,这些宗派的综合 ,构成中国佛教 ,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国佛教思想对我国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思想、伦理、风俗 ,甚至语言都有深刻影响 ,所以研究隋唐及其以后…  相似文献   

18.
康健 《北京档案》2016,(1):37-39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庙,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潭柘寺在晋代叫嘉福寺,唐代改称龙泉寺,金代御赐寺名为大万寿寺,在明代又先后恢复了龙泉寺和嘉福寺的旧称,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一直称其“潭柘寺”.寺庙位于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  相似文献   

19.
从锡伯族民间信仰演进的漫长历史可以看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主流文化,在塑造我国民间信仰过程中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我国民间信仰在保留、传承这些主流文化的过程中也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阳 《兰台世界》2011,(7):76-77
从锡伯族民间信仰演进的漫长历史可以看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主流文化,在塑造我国民间信仰过程中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我国民间信仰在保留、传承这些主流文化的过程中也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