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期刊出版发行趋势逐步实现多类别的工具传播管理,覆盖人们可以试听的全感官认识,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标准。新媒体时代选择合适的媒体形式和渠道方法,深化分析其中存在的服务标准,深化受众群体,全方位覆盖全媒体时代,达到最佳效果的期刊出版工作,实现全媒体船舶的趋势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全媒体时代期刊发展出版形式下,需要以出版期刊发展为主要趋势,抓住时代机遇,更好地为我国的期刊出版工作提供良好全面的媒体条件。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出版——出版业的方向和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时代的到来正日益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认知结构和消费行为。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满足读者不同介质的阅读需要,全媒体出版或将成为出版产业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出版时代亟需强化编辑的文化选择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全媒体出版时代呼之欲出2008年12月,长篇小说《非诚勿扰》以传统图书、互联网、手持阅读器、手机阅读等四种形式同步出版。2009年3月,英国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同名原著也以全媒体出版方式全球同步首发,实现多渠道同步出版。近  相似文献   

4.
文心 《出版参考》2009,(14):1-1
2008年年底,在冯小刚的贺岁电影《非诚勿扰》刚刚上映之际,其同名长篇小说《非诚勿扰》亦在京以全媒体出版方式首发,自此国内掀起了一股全媒体出版热潮,《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我的兄弟叫顺溜》、《也该穷人发财了》、《刘谦自传:见证奇迹的人生》等图书都宣布采用全媒体方式出版,各种媒体对全媒体出版进行了广泛报道,有关单位还举办了全媒体营销的研讨会,在日前举办的数字出版博览会上,全媒体出版更是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惊呼,全媒体出版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5.
全媒体出版时代到来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年底,在冯小刚的贺岁电影<非诚勿扰>刚刚上映之际,其同名长篇小说<非诚勿扰>亦在京以全媒体出版方式首发,自此国内掀起了一股全媒体出版热潮,<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我的兄弟叫顺溜>、<也该穷人发财了>、<刘谦自传:见证奇迹的人生>等图书都宣布采用全媒体方式出版,各种媒体对全媒体出版进行了广泛报道,有关单位还举办了全媒体营销的研讨会,在日前举办的数字出版博览会上,全媒体出版更是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惊呼,全媒体出版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6.
吴颖 《新闻前哨》2021,(2):103-10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期刊出版工作基本已经告别了传统的纸质工作时代,逐渐地实现了期刊的数字化建设。而且随着各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在线阅读也成为了当下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期刊编辑的社会职能和角色的定位也逐渐地发生了变化。笔者结合数字化时代期刊编辑的实际工作情况,分析期刊编辑在期刊数字化时代职能的变化和编辑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为期刊编辑的发展寻求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型的阅读方式和载体的纷纷出现,引导了当前的全媒体时代,使纸质图书的出版和发售面临着巨大的困境,纸质图书能否在电子阅读的冲击之下寻找突破的道路,是出版单位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笔者在当前全媒体时代下对纸质图书出版进行思考,来寻求纸质图书的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刘倩 《青年记者》2013,(6):53-54
典型宣传历来受到重视,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各种新媒体对人们接触和选择信息的方式形成了猛烈冲击,对典型宣传的开展提出了诸多新挑战。因此,在全媒体时代,典型宣传需要与时俱进,在传播手段、方法等方面积极创新,建立新的操作原则,以与全媒体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开展全媒体传播,扩大典型宣传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数字阅读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方式.不同年龄层次的数字阅读人群在阅读习惯和阅读内容等方面有着许多差异,分析总结不同类型数字阅读用户的阅读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数字阅读服务水平,促进数字阅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查询、获取、阅读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基于数字技术的复合出版、跨媒体出版、全媒体出版等新型出版业态方兴未艾,传统期刊向数字化出版的转型乃是大势所趋。国防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科技期刊是指由国防装备研制、教学和使用等相关单位主办的期刊,既包括军队科技期刊,也包括国防科技工业部门主办的期刊。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部门主要包括船舶、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从文本时代发展到了音、像、文、图各种信息之间相互转移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出版成为近年来出版业的热点话题。在此背景之下,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也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其发展趋势非常明显。那么,在全媒体出版的背景下,数字教育出版面临怎样的挑战,又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本文将作以下讨论。  相似文献   

12.
周晟宇  吕建新 《编辑学报》2020,32(2):209-211
在当今全媒体时代,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崛起,各种新兴媒体形式和传播手段不断涌现,给面向市场的传统行业期刊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本文重点阐述在全媒体的大背景下,行业期刊如何打造自己的全媒体平台,利用新的媒体形式和传播手段,做好融合营销。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融合了报纸、杂志、期刊、广播、音像、电视等各类传播工具。受众在全媒体时代通过电视、广播、手机、互联网等各种方式获取信息。以前,人们观看新闻图片都是一种由点到面的传播方式,媒体决定了人们看什么内容,什么时候看,以及如何播放新闻画面。而现在全媒体时代,人们观看新闻的方式多种多样,实现了面到面的,交互传播的模式。党报摄影记者必须要认识到自身作为新闻提供者的职责所在,这就意味着党报摄影记者必须应对挑战,成为多面手,来更好地适应媒介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吴明翠 《大观周刊》2012,(52):19-20
随着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传统媒体改变单一的办刊形式。与新媒体结合走向全媒体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母婴类杂志的读者群主要集中在20-4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接受新技术的速度很快,也是数字阅读的主力人群。因此,积极适应年轻读者的阅读需求,将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有效结合走八全媒体时代,是母婴杂志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发展新媒体之前,母婴杂志需要在全媒体的视野下做好全面规划,明确自身的桔心优势和即将面对的挑战,重新定位,并制定可持续性发展的运营策略和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5.
龚捷 《编辑之友》2016,(11):21-24
场景作为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的第四大媒介要素,深刻改变着移动阅读方式与读者需求.移动阅读需求呈现出移动伴随与碎片化、时空合一的个性定制和提前“半步”的预测与服务等新的发展趋势.因此,为适应场景时代移动阅读新趋势,充分发挥场景要素功能,移动出版发展可沿着运用场景进行移动定制出版、融入场景实现全媒体移动出版服务、构建场景生产移动阅读需求这三条路径渐次而行.  相似文献   

16.
龚捷 《编辑之友》2016,(10):22-25
场景作为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的第四大媒介要素,深刻改变着移动阅读方式与读者需求.移动阅读需求呈现出移动伴随与碎片化、时空合一的个性定制和提前“半步”的预测与服务等新的发展趋势.因此,为适应场景时代移动阅读的新趋势,充分发挥场景要素功能,移动出版发展可沿着运用场景进行移动定制出版、融入场景实现全媒体移动出版服务、构建场景生产移动阅读需求这三条路径渐次而行.  相似文献   

17.
朱波 《采.写.编》2021,(1):184-185
全媒体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这种图书馆阅读推广与社会合作联系在一起的新兴的阅读方式的策略研究,是一种阅读推广形式的创新与实际应用,它所体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对人们的未来发展是有益处的.而且它将阅读推广与社会结合起来,可以鼓励人们多读书,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这种阅读推广创新策略的研究与探索,值得人们去提倡和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跨越传统、网络及无线通信平台的全媒体出版方式日渐升温,成为图书出版的发展趋势。3月26日,作家出版社与中文在线联手,将目前已被翻译成36种语言,在世界各国热销的以印度社会为背景的畅销小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全球全媒体——同时采用传统图书、互联网、手持阅读器、手机阅读平台等出版方式同步出版。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意义上,人们对新闻图片的获取是点到面的方式,媒体决定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内容,在全媒体时代下,报纸、期刊、电视、音像等媒体之间实现了深度结合,受众可以获取更加多元化的信息,给新闻摄影工作也带来了新挑战。本文针对全媒体时代对新闻摄影的挑战做出了分析,探讨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出版又可以称作"复合出版"或"跨媒体出版",是一种整合多种媒体形式对同一内容进行多媒介同步发行的全新出版理念.即一方面以传统方式进行纸质图书出版,另一方面以数字图书的形式通过互联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进行同步出版.2008年12月19日,长江文艺出版社和中文在线将冯小刚首部长篇小说<非诚勿扰>以传统图书、互联网、手持阅读器,手机阅读等四种形式同步出版,实现了全媒体出版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