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报网融合的融媒体时代。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首先探讨了报网融合的诱因,然后站在媒体融合视角下分析了报网融合的现状,之后从组建全媒体、媒体人员协同合作、提升报网内容质量、注重用户体验等方面,探讨了基于媒体融合视角下网报融合的创新思路,希望能为我国媒体行业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从而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丽丽 《传媒》2021,(13):33-34,36
媒体融合是行业报面临的必然选择,如何在新技术和新理念层出不穷的语境下快速突围、迅速转型、加速融合,是摆在所有行业报面前的重大课题.《北京商报》在多年的探索中不断创新求变、坚持正确导向、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努力加快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其他行业报有着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彤 《传媒》2022,(7):29-31
传媒行业进入全新的融媒体时代,行业报要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更好融合发展。如何守正与创新?本文以行业报《中国食品报》媒体融合为例,结合具体实例证明,媒体融合对于行业报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行业报既要转变思维模式,还要适应传播规律,同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闻思想为指导,占领舆论高地,在守正创新中更好地履行行业报的职责和使命,为推动行业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做出新时代行业报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4.
2017年12月23日,由中国行业报协会主办、《传媒茶话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新思路、新举措、新力量"为主题力邀广电、报业、传媒公司等行业内专家共话传媒行业热点议题,探索媒体未来融合发展。中国行业报协会会长姚军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17年第二届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正是中国行业报协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采取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行业报作为中国报业体系中一个重要且特殊的类别,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行业报由社会行业组织主办,服务于特定行业的发展.行业报除了报道本行业内的信息外,还承担着引导行业舆论导向、针砭行业发展问题等作用.本文将结合实例,探讨媒体融合发展大潮中,行业报新闻评论所面临的困境与寻求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王志敏 《传媒观察》2014,(10):27-29
在逐步经历了有报无网、报网并存、报网互动三个阶段后,作为我国传统主流媒体的党报,在数字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逐渐步入了全面媒体融合(报网融合)的新常态。在新的传媒变革的大趋势中,如何通过组织转型谋求自身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强化主流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成为主流党报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全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以来,县级融媒体基本整合了两微、两台、一网一报等平台,做到了技术层面的融合。而县级融媒体要更接地气,关键在于内容融合。从信息来源端、生产端、传播端三端入手可以做好县级融媒体的内容融合。在生产端,以连促通实现信息源融合;在生产端,通过融中有特,创作新闻内容;在传播端,通过反馈直达,让受众反馈变得"重要"起来。县级融媒体在内容融合上独具优势,但依然要坚守内容融合的核心:新闻性。  相似文献   

8.
张路曦 《中国出版》2023,(17):62-66
自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行业报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一支重要力量,主动顺应潮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媒体融合,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融媒体之路。但“复合型”人才紧缺、平台建设薄弱、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也为未来的发展带来挑战。在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行业报要扬长避短、守正创新,立足行业、服务行业,把重心从产品创新、业态转型向构建全媒体传播新格局转变,提供专业化和特色化的行业资讯和信息服务,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黔西南日报社以一报一网为基础,全力打造"2+N"宣传平台,助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媒体融合激发了党媒发展新活力,激活了人才队伍活力,传播了黔西南好声音,报社事业发展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探寻行业媒体迈向全面创新、集成创新、系统创新的融合发展新思路。【方法】通过梳理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的不同案例,剖析行业报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内容供给创新以及运营服务模式创新、数字技术应用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上的经验做法。【结果】从优质内容、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行业报深度融合发展之路的建议。【结论】促进行业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提升,使媒体的传播能力更优,运行协调能力更佳,服务发展能力更强,从而促进行业媒体内容优化提升和服务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媒体行业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加速推动传媒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如何在媒体融合中发挥数据价值、如何确立数据应用规范、加强数据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叶蓁蓁在《党管数据与媒体融合平台化》中表示媒体融合是中国方案,从党管媒体到党管数据管的是发展、规则与安全。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势在必行。推动省级电视媒体的深度融合,要在理念、内容、形式、技术等层面上实现创新发展;要形成"报、广、视、网、端"融媒体传播矩阵,融合、整合、联合相关资源,实现融通共享,从而在信息时代开创传统电视媒体的融合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3.
刘星  黄小刚 《传媒》2021,(10):28-30
长江云是湖北省重点打造的媒体融合服务平台.其通过平台大战略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云航空母舰,以"新闻+政务+服务"的核心指向实现传播功能大融合,以内培外引的共建之道实现数字技术大整合,以机制与模式的创新之举构建媒体融合大生态,形成了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湖北模式".  相似文献   

14.
郑弘  单丹丹 《传媒》2019,(11):69-72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来,各级媒体"融"声一片,摸爬滚打数年,进行了众多尝试与探索。如何促进媒体融合创新可持续性发展和纵深发展,成了推进媒体融合过程中难啃的"硬骨头"。本文以央视新闻融合传播实践为例,对当下各类现象级产品的特点、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特点以及媒体融合创新的模式与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仁刚 《传媒》2023,(1):32-34
新媒体技术突飞猛进,高端融媒技术人才不断流向互联网头部平台,区域传统行业报受到编制、机制、体制、实力以及影响力等诸多因素制约,如何融合转型才能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以四川法治报融合转型发展之路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传统行业报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以期为行业报融合发展提供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6.
孔保尔  滑珊 《今传媒》2012,(7):118-119
本文笔者主要通过对我国报网融合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报网融合背景下"新型记者"的概念,并说明"新型记者"的本质是传统报纸媒体记者的三个转型。同时,笔者又补充强调了"新型记者"应具备的三个素质,以供业界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凯  韩强  毕文佳 《传媒》2021,(22):35-37
在探索"新闻+政务商务服务"运营模式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赋能,形成融合度高、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融媒产业服务体系,成为媒体深度融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大舜云"平台为例,阐述了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中,探索"媒体+"模式路径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媒体融合,是新老媒体变革的过程,媒体间的竞争空前激烈。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若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就会被替代。变革中仍有核心价值需要媒体人坚守和光大。如何增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媒体取胜的关键。"公信力"就成为媒体不变的核心竞争力。变革是时代使命,转型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得好可以释放几何倍增的能量。蚌埠日报积极探索报网融合模式,倾力打造全媒体矩阵,延伸报业价值链,"全天候滚动播发,多终端丰富呈现,多介质深度融合",力求自身品牌、运营效益、社会影响等多方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报网融合:进展及其操作层面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仁忠 《今传媒》2011,(7):106-107
在"报网融合"思想和思维方式支撑下,"报网融合"进入了"报网一体化"阶段。论文以观察、研究文献和资料综合的方式,对"报网融合"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描述,提出了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全媒体记者、编辑与专业精神还有冲突,表达方式和呈现手段仅体现为量的增加,报道内容在被不断复制,学界或者媒体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提出操作性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化技术和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兴盛的时代,产生了新的词汇——融合,在自媒体的作用下,传统的媒体想要生存下去必须通过"融合共生"的外在驱动的作用融合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媒体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必须抓住"媒介融合"这一机遇,积极备战,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