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仝鹏 《出版广角》2016,(17):85-87
近些年,新闻传播“标签化”现象明显,造成很多传播偏向,尤其在网络热点事件中“标签化”传播成为显要特征。这种带有明显价值判断的贴标签行为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负面标签更是给新闻报道的媒介载体、报道人物、报道事件和受众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媒体只有去“标签化思维”,才能真正解决客观性原则与新闻“标签化”传播之间的悖论,回归新闻客观报道。  相似文献   

2.
郭蓓 《报刊之友》2014,(9):54-55
通过对老人摔倒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文章论述了新闻媒体对摔倒老人的标签化建构,发现新闻媒体在对摔倒老人的报道中戴着有色眼镜,给摔倒老人贴上了“碰瓷”、“讹诈”等标签,从而使公众对这一群体的认识带有偏见。这种潜意识成为了“老外撞倒大妈”事件引起逆转性报道的内在依据。文章解析了新闻报道对摔倒老人标签化建构的过程与影响,提出去标签化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媒体新闻报道中的负面新闻往往更能吸引公众。为了便于受众对报道内容进行归类和接受,负面新闻常常采用标签化的策略。媒体制作的标签和泛化的群体或个人全面评价之间的关系凝固僵化,形成对报道对象的污名化。从标签的制作过程来看,报道者一般先以"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对报道对象的属性进行定性,然后用非常精炼的结构、固定的话语叙述出来,完成标签的制作。标签完成后经过媒体的报道成为社会集体记忆和刻板印象,也成为了社会认知报道对象的框架。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之间互相"标签化"导致互相"污名化"。同时,以标签去思考,妨碍了受众理性探讨和深入思考,进而丧失理性判断。因此,媒体应该全面系统地呈现事件信息,不要轻易"贴标签";同时负面新闻的报道对象应积极应对,将真实正面信息告知公众。  相似文献   

4.
左晶 《科技与出版》2014,(4):117-120
"标签化传播"是近年来网络热点事件传播的重要特征,热点事件的标签往往是对事件的高度浓缩与概括,以充满智慧的挖苦和讽刺博得广大网民的意会言传和广泛参与。"标签化传播"既是媒介竞争的产物,也是我国目前网络新闻管理不规范造成的,而我国社会转型期民众强烈的公共表达意愿则是"标签化传播"的深层动因。虽然"标签化传播"符合网络时代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满足受众碎片化、快餐化的阅读需求,但标签的肆意张贴,不仅容易造成人们认知的简单化、随意化,也影响人们对事件真相的全面认知,扭曲社会价值观,形成社会刻板印象和社会偏见,媒体的公信力也会在大量劣质标签中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性,那么新闻人物的真实性如何实现?在一些报道中,人物形象容易陷入扁平化、标签化的困境,千人一面,毫无个性,以致沦为新闻报道的"工具人",也大大削弱了人物形象的说服力.这一问题,在法治新闻报道中尤为凸显.在被害者、加害者、执法者或司法者为核心人物,其他相关见证者、经历者、专业解读者为边缘人物的法治新闻...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新闻媒体对离异家庭子女负面形象的标签化刻画,既造成受众对离异家庭子女的认知偏见,又损害了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全面、公正的原则,新闻媒体必须纠正认知偏见,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才能保护青少年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7.
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快速大范围传播使许多社会议题不断放大,新闻媒体在利益环境下为了迎合受众,往往以特定的新闻热点为依据进行泛标签化新闻报道,这种传播态势很容易忽视社会舆论走势,影响社会环境稳定,"扶人反被讹"就是新闻热点议题中的代表。本文以2011年至2015年间腾讯新闻中有关"扶人"事件的报道为例,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扶人报道的舆论引导态势和舆论引导现状,探析新媒介环境下切实可行的舆论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  逯杉楠 《传媒》2018,(13):67-69
地域歧视在"后真相时代"越演越烈,特定地域被标签化,特定人群被妖魔化,意见表达极端化.针对社会化媒体传播的情绪化、碎片化、实时化和病毒化,只有实行全民媒介素养教育,发挥好专业媒体的整合引导作用,构建反歧视舆论共同体,才有可能解决地域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9.
吴志远 《当代传播》2021,(6):41-46,50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都市社会研究转向空间政治,尤其是城市空间中的空间正义问题.基于媒介化理论,本文分析了大众媒介对于城市空间正义的现代性意义,大众媒介通过议程设置突出空间占有、空间使用、空间消费、空间再造、空间抗争和空间想象这些元素,用具体的新闻报道、广告、舆论、艺术设计等内容,建构了城市空间正义的四道"媒介墙"的角色,即:区隔之"墙":建构城市空间所有权的正当性;监护之"墙":影响公共空间资源再分配的公平性;遮蔽之"墙":通过代言或标签化扭曲不同社群在城市空间中的平等性;想象之"墙":干预城市空间中异质空间的开放性.但大众媒介的资本属性和技术特征使其建构的城市空间正义具有局限性.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新技术对大众媒介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这也启示我们思考未来网络社会中空间正义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10.
在民生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等"大行其道"的今天,主题性新闻报道显得"形单影只"。但不可否认,主题性新闻报道在各类主流媒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仍是各类报道中的重中之重。所谓主题性报道是指具有明确主题思想的新闻报道,这种报道往往是集新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在不断增加。在过去,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广播,二是电视,三是报纸。如今,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新时代,给新闻当事人和事件贴标签的方式日益凸显,成为很多新闻工作者报道新闻的主要形式。但是,在新闻报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乱贴标签的问题,导致新闻报道出现标签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卢辉 《东南传播》2012,(4):107-109
主题性报道是我国新闻报道的一大特色,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各级媒体在主题性报道方面或多或少出现了一系列"非新闻性"的倾向,如:概念化和标签化的"政治缩合语"、模板化和程式化的"报道模块"、无新闻型导语的"材料缩写"以及事实让位于观点的"准新闻"等问题。鉴于当下主题性报道缺少明显的新闻特征:没有时效性,缺乏新奇性、程序呆板、抽象僵化等弊端,已经影响到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遵循新闻报道规律,充分体现新闻价值的角度,列举了当下各级媒体在主题性报道方面所出现的"非新闻性"倾向的种种弊端,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主题性报道化为新闻性报道的几个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用"身份符码"制造"轰动效应"在新闻报道中,由事件当事人的"社会身份"而引发受众对新闻事件强烈关注的案例不算少,比如"昆明宝马撞人"、"副镇长约会女友跳楼"、"哈尔滨警察打死大学生"等。每一个人都会因具有某种社  相似文献   

14.
徐红  涂江浩 《新闻世界》2013,(12):68-69
传播视域下的"标签化"无形中产生传播的偏向,一定程度上失去事实的客观性。本文除了论述"标签化"是传播偏向产生的一个基本因素,还分别从顺标签化传播的奖与罚和逆标签化传播的是与非,四个方面分别阐释标签化传播的种种偏向。当然,标签是双面的,一方面向人们传播虚拟的"群体影像",扭曲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个体自嘲和情绪疏导的阀门,是对认识社会的简化。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新闻中渗透人文精神,重在体现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挖掘新闻现象的"人情味",呼唤人性的回归,发挥出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但当前的新闻报道却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社会新闻缺乏人文关怀。本文简要阐述了社会新闻报道缺乏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并提出将人文关怀融入社会新闻报道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闻要"讲故事",需要媒体从业者走到新闻背后.但一旦这些被挖掘出来的"真实故事"涉及公民个人隐私,就未必是新闻了.此时,媒体对这些新闻报道得越真实、越全面、越生动,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就会越严重.在最近有关甲型H1N1流感报道中就出现了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事情,值得媒体从业者思考.  相似文献   

17.
陈婷 《青年记者》2022,(4):111-112
作为客观事实的"符号再造",在标题中应用标签不仅能简化标题、满足受众碎片化的阅读需求,还能宣泄社会情绪.但新闻标题标签化也会带来群体污名化、新闻公信力丧失和社会偏见扩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真实客观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求,但绝对的真实客观是不存在的,新闻经过层层"把关人"的选择、加工后会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如果越限成舆论压力妨碍司法公正,便成为了"媒体审判".本文就"南京6.30醉驾案"的媒体报道、传播及影响等方面来探讨新闻倾向性和媒体审判问题.  相似文献   

19.
毛良斌 《新闻界》2014,(3):12-18
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基于恐惧诱导情绪框架效应的传播效果。本研究征集到136名被试,随机分配于两种风险议题下,要求阅读相关风险事件的新闻报道,并在6个维度评价所阅读的新闻报道。研究结果表明,恐惧诱导情绪框架效应明显,被试阅读风险事件报道后恐惧体验越强烈,则其对相关事件个人主观重要性评估越高;此外,风险事件与个体间的利害关系强度对恐惧情绪的框架效应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但被试在风险事件的专业知识丰富程度对恐惧情绪框架效应调节作用则不明显。研究认为,当前风险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恐惧情绪框架,媒介"把关人"应当重视该框架效应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20.
所谓新闻报道,是对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相关事实进行实时性的报道,不仅还原了事情本身的自身过程和中心思想,更是站在"用事实说话"的角度来阐述相关事件的整个始末。针对新闻报道具备的多项特点来说,真实性作为新闻报道从诞生之初就存在的基础性质,贯穿于整篇新闻报道的始终,对新闻报道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本文以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作为中心论点,围绕新闻报道对真实性的相关要求作为本文的切入点,从而深入探讨真实性作为新闻报道的基本条件和必备优势展开研究,做到坚定不移地树立正确的新闻报道观,使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社会真实性统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