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数据是开展网络“扫黄打非”工作中认定“涉黄”违法犯罪事实的重要证据,其收集和认定甚至会直接影响“扫黄打非”中案件处理结果.当前,在“扫黄打非”实践中,电子数据的收集、审查和认定存在较多问题,这在“快播案”中得到体现.执法部门在开展网络“扫黄打非”工作时应注意电子数据收集的合法性,需通过鉴真程序保障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和同—性.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2月30日,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召开"2013年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动’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3年"剑网行动"十大案件,其中,"百度公司、快播公司侵犯著作权案"位列十大案件之首。该案是"剑网"行动开展以来,以国家版权局名义直接立案查处的第一案,也是作品传播技术发展与著作权保护制度发生碰撞的经典案例,对正在进行的著作权法修订工作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1"以传播盗版为业"—快播公司成为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新闻官司”,绝大多数是侵害名誉权案件。其中绝大多数又是民事案件,只有极少数是刑事自诉案件。无论是认定民事侵权行为,还是认定刑事犯罪行为,都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按照相关的构成要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加以准确的判断。本文拟对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的主观要件作一探讨。一先说侵害名誉权的刑事犯罪。这类犯罪包括侮辱罪和诽谤罪。刑法理论认为,构成侮辱罪和诽谤罪在主观上必须出于直接故意。故意的法定定义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  相似文献   

4.
庭审直播在我国相关法律中早有规定,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庭审过程可通过电视或互联网直播或转播,其是实现普法宣传的重要手段。然而从近年来较多案件庭审直播传播情况看,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以"快播"案件为例,对其舆论形成原因、直播效果以及提升庭审直播效果进行探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越鹏 《大观周刊》2012,(49):65-65
新闻报道中的名誉权侵权责任认定应遵循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基本内容严重失实、基本内容失实和内容属实但评论不当。媒体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案件中新闻出版机构或媒体从业人员往往会以主观无恶意而进行抗辩。在责任分担上,应根据具体案情依据法律酌定。  相似文献   

6.
从2013年薄熙来案在微博直播庭审,到2016年初"快播"案在各大媒体平台上的直播庭审,网络庭审直播这一新的司法实践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本文在梳理网络庭审直播内涵和基本呈现方式的基础上,以"快播"案的庭审直播为例分析其舆论传播的模式。继而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终端的普及、观者心态下的后现代文化狂欢两个角度分析其产生机制,再从主体、客体、本体、载体四个方面分析了其中舆论的特点。最后对直播庭审的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平衡做了简要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民王忠勤起诉西安有线电视台滥播广告一案,已在全国新闻媒介上广为传播。在此以前,还有河南新乡市民资广恩诉新乡有线电视台案、深圳市民张懿诉深圳有线电视台案,均在审理中。去年上海曾发生市民丁亮因停播足球赛诉有线电视台案,后由有线台给予免收一定时间的收视费达成和解。这些案件的意义主要并不在于结果,而且结果将由法院依法判决,这里不宜评说;我觉得案件的重要价值在于确立了新闻媒介同自己受众之间的法律关系,乃是一种民事关系、一种服务者同消费者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什么特征呢?首先,这是一种平等的、自愿的、公平…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6,(21):51-57
本文围绕360公司诉"每经"名誉侵权案中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分别对侵权报道的损害分析与认定、法人名誉权案中的赔偿法律依据、惩罚性损害赔偿在新闻官司中的运用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新闻侵害法人名誉权案中商誉损害数额确定难度大的情形,提出此类案件中可有条件地运用惩罚性损害赔偿机制,并需以确定补偿性损害赔偿金额为前提,明确合适比例。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360公司诉"每经"案中的高额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将给予媒体一个重要的启示:严格遵守法律、恪守职业规范,以便更好地行使其舆论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9.
一般说来,诽谤指控,即使认定含有恶意,指控成立,给予被告的惩罚也远不如伤害性案件或贪污盗窃一类案件重,但不能据此就认为这类案件容易审理。多年来,美国司法界就一直认为,在各类诉讼案件中,诽谤讼案要算是最难审理的。这是因为,贪污盗窃一类的案件,有其事态发生发展过程和作案时留下的种种蛛丝蚂迹可查,伤害性案件有用现代化设备作出的检验报告可作判断的依据。可诽谤指控案件中作为定性依据的恶意,则完全要靠审判主持者的主观思维去考察。而这,就很难不带有极大的主观随  相似文献   

10.
重视参考文献著录消除版权纠纷隐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中,侵犯作品著作权案时有发生,很多案件是由于出版社或责任编辑对有关问题的不当理解造成的。本期专题采取以案说法和以事谈法的形式,即从一个案件谈相关的法律问题,并且这些法律问题可能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借此来阐释继而提醒出版者,特别是编辑人员和出版单位领导同志应当注意的著作权问题,以免侵权,同时也以利维权。  相似文献   

11.
实践中,侵犯作品著作权案时有发生,很多案件是由于出版社或责任编辑对有关问题的不当理解造成的。本期专题采取以案说法和以事谈法的形式,即从一个案件谈相关的法律问题,并且这些法律问题可能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借此来阐释继而提醒出版者,特别是编辑人员和出版单位领导同志应当注意的著作权问题,以免侵权,同时也以利维权。  相似文献   

12.
实践中,侵犯作品著作权案时有发生,很多案件是由于出版社或责任编辑对有关问题的不当理解造成的。本期专题采取以案说法和以事谈法的形式,即从一个案件谈相关的法律问题,并且这些法律问题可能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借此来阐释继而提醒出版者,特别是编辑人员和出版单位领导同志应当注意的著作权问题,以免侵权,同时也以利维权。  相似文献   

13.
从案例看出版汇编作品应当注意的版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中,侵犯作品著作权案时有发生,很多案件是由于出版社或责任编辑对有关问题的不当理解造成的。本期专题采取以案说法和以事谈法的形式,即从一个案件谈相关的法律问题,并且这些法律问题可能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借此来阐释继而提醒出版者,特别是编辑人员和出版单位领导同志应当注意的著作权问题,以免侵权,同时也以利维权。  相似文献   

14.
实践中,侵犯作品著作权案时有发生,很多案件是由于出版社或责任编辑对有关问题的不当理解造成的。本期专题采取以案说法和以事谈法的形式,即从一个案件谈相关的法律问题,并且这些法律问题可能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借此来阐释继而提醒出版者,特别是编辑人员和出版单位领导同志应当注意的著作权问题,以免侵权,同时也以利维权。  相似文献   

15.
杨晋 《科技与出版》2007,(10):16-17
实践中,侵犯作品著作权案时有发生,很多案件是由于出版社或责任编辑对有关问题的不当理解造成的。本期专题采取以案说法和以事谈法的形式,即从一个案件谈相关的法律问题,并且这些法律问题可能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借此来阐释继而提醒出版者,特别是编辑人员和出版单位领导同志应当注意的著作权问题,以免侵权,同时也以利维权。  相似文献   

16.
期刊社如何主张汇编作品著作权案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中,侵犯作品著作权案时有发生,很多案件是由于出版社或责任编辑对有关问题的不当理解造成的。本期专题采取以案说法和以事谈法的形式,即从一个案件谈相关的法律问题,并且这些法律问题可能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借此来阐释继而提醒出版者,特别是编辑人员和出版单位领导同志应当注意的著作权问题,以免侵权,同时也以利维权。  相似文献   

17.
书业内外     
正快播总经理被捕,"继承者"们不能在路上据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称,8月8日,深圳快播科技有限公司网上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快播公司法人兼总经理王欣,在逃往境外110天后被抓捕归案,经国际司法合作渠道由相关国家移交中国警方。中国网报道: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被捕消息一曝光,便引来宅男们无限唏嘘,这也标志着"快播已死,有事烧纸"终被盖棺定论。这位曾经在深圳农民房打造  相似文献   

18.
药品监督行政法律文书是药品监督执法工作的重要历史档案,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机关在进行各项审批,办理案件的不同阶段按程序制作使用的法律文书,真实地记录了执法活动的全过程。从文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查阅到一个法律事实及证据,认定结论,也记录了执法机关办案过程中对案件情节、性质、法律后果如何研究及具体意见等。案卷中的全部法律  相似文献   

19.
杨扬 《历史档案》2023,(1):107-115
清代人命案件审断过程中诉讼策略的运用、案情事实的构建以及验尸意见的专门知识对司法官员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产生影响,是研究清代司法运作实态的重要内容。清代图赖现象不仅以社会风俗的形态存在,民众更是将其作为诉讼策略不断利用,从而实现诉讼意图。道光朝对京控图赖问题的讨论,是因应清中后期社会转型的现实需求。本文以发生在江西的一起京控图赖案为例,通过剖析案件的发生背景、纠纷缘起、鉴定意见对司法裁判的影响以及诉讼话语的功能,试图呈现清代人命图赖案件在裁判过程中事实认定的复杂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韧 《新闻界》2012,(15):76-80
英国刑事法庭五十多年前对企鹅图书有限公司出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案的判决成为英国法律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本文围绕这一案件,分析和陈述了案件的起因、控辩双方关于案件的主要观点和控辩理由,指出《查》案暴露出英国1959年《淫秽出版刊物法》的三个主要缺陷,并进而探讨了英国社会在维护社会道德和捍卫言论自由这两种诉求之间产生的冲突以及这一历史性判决对这对矛盾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