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羽 《今传媒》2016,(12):102-103
山西卫视强势推出的大型旅游城市推介真人秀节目《人说山西好风光》,不仅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还获得了上佳的口碑.更重要的意义是,节目通过挖掘山西深厚的历史人文,呈现出了全面、立体化的山西故事、三晋精神,从而重塑了山西经济转型后的新名片.本文拟从"电视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着手,尝试分析电视节目《人说山西好风光》在传承文化基础之上的新形态、新语言、新内涵,以期寻求"小投入、大气象"节目的成功制作理念.  相似文献   

2.
电视问政节目是一项传播活动、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以"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为理念,以百姓关心的问题为切入口,以政府官员与公众代表之间直接对话为主要形式。本文结合绍兴台电视问政节目的组织方式、运作实践、播出形态和实际效果,提出城市台电视问政节目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把干群沟通类节目、专题问政类节目、考核评议类节目作为重点进行打造,构建起政府联系群众的多方位"立交桥",使之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平台。通过电视问政,让各类民生问题得到及时、公正、合理、圆满的解决,促使政府部门转变作风,增加执政能力,树立起廉政勤政、务实高效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形象设计"作为整体的形象设计工程往往被节目组误读为"主持人化妆"的狭义解释。在本文中,通过简要讲解节目制作中各组织部门的职责,从广义的方面介绍了节目制作中"主持人形象设计"真正的涵盖方面。在主持人形象与节目结合的角度系统的分析了主持人形象设计的重要性和组成部分,为节目设计制作方面做出一定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纪实栏目《远方的家》为研究个案,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分析其1352期节目所呈现的媒体框架特征。研究发现,电视纪实节目将家国情怀作为核心主题,通过个人故事与国家叙事的"双重呈现"来构建国家形象,增强了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官员是国家形象最具代表者和直接体现者,官员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对官员形象的认识通常借助媒介的建构。作为新锐时政期刊的《中国新闻周刊》在构建官员形象时秉持客观冷静的风格,坚持正面报道、中性报道、负面报道相平衡,为读者呈现出多元复杂的官员形象。在具体操作中,坚持多角度立体式构建人物,力求通过官员进行制度层面反思,以求实现时政期刊自身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政府官员在媒介中的形象呈现,不仅关系到政府形象塑造和现代行政机制的有效运行,也关系到社会转型期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通过媒介对政府官员"雷人雷语"报道的定量分析,意在反思政府官员的媒介形象塑造与媒介素养的修得问题,也为媒介度量自身道德评判优位意识以及话语权的适当使用提供点滴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问题"建构的新疆区域形象,是扭曲的负面的新疆形象.向世界展示真实客观的新疆政治形象是新疆电视台的责任.新疆电视台的《新疆新闻联播》通过对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官员的报道来建构政府形象,通过对普通民众的报道来展示民众对政府政策及行为的满意与拥护,建构了一个执政为民、管理高效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8.
舒欣 《现代视听》2013,(5):36-39
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今日,电视媒体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节目系统要素进行"再加工"与"新包装"。其中,主持人媒介形象的建构与提升自然就成为了关键一环。中央电视台历来重视对主持人形象的打造,本文通过对其完善主持人形象策略的分析,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塑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石慧敏 《今传媒》2016,(2):16-17
媒介融合背景下,作为国家形象有机组成部分的区域形象,无时不刻地处在大众媒体对它的呈现与传播中.本文以《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新浪网等大众媒体对山西省的相关报道为例,探讨山西形象的媒体呈现,分析公众对山西形象的认知及特点,并提出了一些塑造与传播山西形象的媒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节目主持人与电视频道形象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就是活台标,电视作为图像媒介.它与观众的交流除了节目的内容之外,很大程度上依箱主持人的形象,而主持人的形象知名度则主要来自有效的"包装"和"宣传".因此,强化节目主持人在频道形象包装中的地位,可以更好地达到塑造个性化电视品牌、优化频道包装系统传播效果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体态语作为一种不可缺失的"语言"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有声语言的表达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它和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共同构成了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形象。本文从体态语的构成入手就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如何进行体态语的运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市民与社会》给市民提供了一个在大众媒体上发表个人意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市民可以和政府部门官员对话、彼此交流公共政策或价值观。本文探讨了市民在《市民与社会》节目构建中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民意是《市民与社会》节目获得政府和官员重视的基础,同时,节目吸引政府官员参与后,吸引更多市民听众和参与者。市民、媒介、政府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和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3.
明星身体作为商品已经成为泛娱乐时代下的文化奇观。《青春有你2》的身体消费、快感消费与形象消费奇观研究为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成功给予阐释,同时也引起对青少年亚文化"消费"的关注与反思,同时基于斯图尔特·霍尔的"制码编码"理论将文本与受众结合,为青年亚文化提供了新的受众分析,为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模式化与创新性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电视问政"作为一种新型舆论监督形式,自2012年开始迅速发酵,在全国各地市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一现象对已经进入改革深水期和发展新常态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电视问政"节目的分析研究,不仅能够为电视新闻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而且也是惠及一方百姓,助力地方行政改革的有效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传统的批评类节目不同,电视问政节目的最大特点是在同一时空中构建了政府、媒体和公众面对面的公共对话空间,尤其是官员们公开、零距离地直面电视"考问",政府和官员都要面临更多考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许多城市电视台推出了电视问政节目。这对于政府来说,是改变形象、提升效能、缓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对于市民来说,则是一个参政议政、进行监督的平台;而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更是一种创新型的节目形态。但与此同时,电视问政节目也对政府官员、市民和电视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共同面对着考验。  相似文献   

16.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起初感到新奇,而后开始挑剔,促使其完善。节目主持人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在中华大地上历经十几载而不衰且日渐兴盛、逐渐成熟,也是按照这一规律发展的。作为一个节目主持人,面对无数挑剔的眼睛,如何树立自己美好的形象,是当前节目主持人发展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什么是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如何正确理解主持人的形象?对此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谁主持节目就是谁的形象,即主持人自身的形象。这种认识明显混淆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之间的区别。作为大众传播中的主持人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或播音员作为电视媒体的形象大使以不同风格、形象、气质走进大众视野,他们在节目播报或主持过程中必须遵循"标准普通话"这一规范性制约,但同时,因为不同节目具有不同的特点,播音员或主持人在语言运用上也会存在相对的"差异",本文就是通过论述阐明此种观点。  相似文献   

18.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生产、发布渠道、组织结构等方面展开融合,开放性与互动性成为今日媒介环境的重要特征,特别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被广泛运用以来,传统媒体与政府的"权威发布"被重新定义,政府官员的媒介形象屡屡成为网民的话题和关注点。随着媒介使用的主动性增强、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众不仅局限于认识和评价官员形象,更存在对其进行消解和重构的可能,融媒体时代的政府官员形象建构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王施施 《东南传播》2021,(3):133-137
2020年夏天,真人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引爆全民狂欢,其对"30+"女性的关注填补了中年女性在媒介形象建构中的空白,所呈现的多元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会对女性身份的刻板成见.然而,在深入剖析节目对"姐姐"这一媒介形象的呈现与建构以及节目背后各方权力关系的博弈后发现,在资本逻辑主导的父权社会中,该节目遵循着一般明星真人秀制作的话语秩序,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仍建立在男性审美的话语体系内.实际上,节目乘着女性主义的东风,复刻时兴的女团选秀模式,其光鲜的女性主义外套下是资本建造的文化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节目主持人作为天天与受众"打交道"的公众人物,他们的语言活动必然要受到大家的关注,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和播出效果,并且在耳濡目染中影响着大众的语言面貌和水准.媒体节目主持人的标准的语音面貌、精确的语言表达和感情色彩的运用是一个优秀主持人的基本素养.目前,在全媒体语境下,主持人播音员基本技能的掌握必须通过实践训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地传达播音主持稿件的内容实质,以便于在节目中更加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