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借助于人才区域集中度指标及人才使用效益系数的计算和分析,对福建省信息产业人才的空间分布状况、成因、趋势以及区域人才使用效益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最后对福建省信息产业人才工作进行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2.
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焦点,并且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就。虽然国内各省份基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由于发展水平不一,产业的区域不平衡性日益显著,这就使得区域差异性的研究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为此,本文以江西省信息产业为研究重点,主要分析其与几个信息产业发展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省份在产业升值方面存在的区域差异性。运用交叉列联表分析和卡方检验法,探究信息产业的产业绩效影响因素对江西省在内的五大省市间的相关显著程度。实证结果显示,江西省信息产业明显落后于四大省份,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所得结论对加速江西省信息产业发展进程,减弱区域差异性,促进江西省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发展信息产业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信息产业的全球化态势与中国区域竞争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信息产业全球化的涵义、趋势与特征,认为中国加入WTO,信息产业的发展势必纳入全球一体化体系中,信息产业的区域特色与竞争力问题也将变得更加突出。根据竞争优势理论和影响竞争力因素分析,拟出区域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的矩阵关系。目的在于突出区域信息产业竞争力的人文综合性与产业核心能力相统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国际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外地球空间信息产业格局出发,分析概括美国、欧洲及俄罗斯等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和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启示。采用文献收集法、专利分析法对国内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的外部环境、发展规模、集群发展经验、创新活跃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归纳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编者絮语     
经济发展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打破我国旧经济体制中条块分割、相互封锁的僵化模式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之一。按照经济要素的内在联系,探索一条按经济地域的内在联系来组织经济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建立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彻底改变旧经济体制中地区封闭、行政割据局面的必由之路。我们再次就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发表了有关文章,意欲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运行机制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己把信息当作生产力发展的战略资源和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产业部门。信息产业在我国也已开始发展,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信息产业的开发和信息市场的建立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对此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  相似文献   

6.
信息产业中的人力资源及其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勇 《情报科学》1998,16(1):42-49
信息产业人力资源作为信息活动的主体,是推动一个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本文从信息产业人力资源的概念入手,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描述了我国信息产业人力资源的规模、构成、水平及发展状况,提出了开发、管理我国信息产业人力资源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信息化对当前社会发展的影响入手,阐述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信息产业的特点,构建了信息产业测度指标体系,利用BP神经元网络方法对吉林省信息产业进行了测度,判断出吉林省信息产业在全国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中的位置,并对测度结果进行了验证.BP神经元网络方法的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及极强的学习、联想、容错及抗干扰能力的优点,克服了其他方法对信息产业测度中主观因素较重的问题,测度结果能够真实反映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加了信息产业测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区域信息化指数的构建与西部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 《情报杂志》2007,26(2):107-110
探究了信息及信息化对一个地区的意义,提出了侧重于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和具体测度方法,比较了东部与西部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状况。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地区信息化发展程度和反映信息化发展水平各指标差异程度的规律性关系,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0.
徐蔚琴 《情报科学》1994,15(1):19-22
本文在阐述了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的基础上,说明了我国在本世纪末应把信息产业当作跨世纪工程来着重发展。分析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中的制约因素后,从信息意识及信息人才、通讯产业、数据库产业和信息国际化的4个方面论述了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陕西国家级高新区在创新发展中面临着明显的“陕西现象”陷阱,雄厚的科技资源投入与滞后的经济产出效益之间存在发展的悖论。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组织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4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陕西国家级高新区创新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经过熵权改进的Topsis模型对陕西省7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组织能力在陕西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陕西省国家级高新区在环境支撑能力的相对值上分布较为均衡,在创新发展中并不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技人才是引领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实现适应创新驱动需要的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新常态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意义重大。通过设计预警指标体系,基于系统协调性构建我国适应创新驱动需要的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数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适应创新驱动需要的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状况良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之间的协调发展影响我国适应创新驱动需要的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康瑾  陈凯华 《科研管理》2021,42(4):1-10
数字化时代,数据作为新的要素进入到创新发展经济体系中,改变了原有的要素构成和主体关系,急需健全数字化背景下创新发展经济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提出数字创新发展经济体系的概念及其分析框架,并从“围绕数字自身创新发展形成的经济体系(Ⅰ型)”和“创新发展经济体系的数字化(Ⅱ型)”两个相互融合增值的体系出发,来界定和理解数字创新发展经济体系的内涵。本文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不断升级突破、知识生产方式不断优化、创新要素关系不断增强、创新主体边界不断扩大、制度和条件不断完善为数字创新发展经济体系的演化提供了动力支撑。最后,本文在数字化背景下拓展了熊彼特的创新发展经济理论,指出数字创新发展经济体系通过投入创新数字化、产品创新数字化、工艺创新数字化、市场创新数字化、组织创新数字化等五类渠道实现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西安市教育资源、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西安市经济存在"创新基础强、创新能力中、经济发展弱"的创新发展困境,其成因为创新活动经费结构非均衡和研发人员薪酬激励不足造成的研发活动校企结构和研发成果结构双失衡,进而导致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双重效率损失。建议政府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校企创新活动结构优化等措施激活企业创新效率和提高研发成果市场转化率,有效实施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和异质性传导机制三个维度,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以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阐述了智能化发展是否促进企业进行颠覆性创新,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机理,并从实证方面检验了颠覆性创新在智能化发展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智能化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颠覆性创新水平,是新时代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主要途径;智能化发展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的机制间接促进企业颠覆性创新;在考虑企业异质性特征时,发现国有企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智能化发展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更明显;最后,企业智能化发展可以通过颠覆性创新提高企业的绩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为推动企业智能化发展、实现颠覆性创新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查博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9):76-85
为使预测所得的数据更好的为创新创业服务,提出LSTM神经网络主导下的预测模型,训练与创新创业发展相关的数据.对反应创新创业发展水平的指标进行预测,并与传统回归模型及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后发现LSTM模型的显示效果更好.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陕西省和四川省这两个西部重要省份的创新创业发展情况,能够得出两个省份有着相近的创新创业总体发展水平,但具体发展细节与侧重点上则各有不同.四川在创新创业的发展中拥有着更好更大的基础性投入,而陕西在创新创业的发展中拥有着更高更强的技术产出水平,可以看出陕西创新创业发展的效率要比四川强大,较高的效率弥补了人力物力在投入数量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创新主体技术引入与技术开发的协同效应及创新网络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与演化规律,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通过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技术创新机制,改进技术扩散函数,并以是否进行技术开发为依据,分为两个阶段对技术创新过程进行模拟仿真,以探究创新网络中技术引入与开发的协同发展过程。研究表明,在特定的创新网络环境下,技术创新绩效在一定时期后会趋于稳定,同时,技术引入与技术开发能够协同提升网络整体技术水平,两者的比例关系存在相对有效值,并随着网络中技术水平的提升呈倒U型状态。  相似文献   

18.
以江苏40所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基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动态发展视角,利用熵权-DEMATEL主客观方法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创新潜力是驱动江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创新活力不足是制约江苏高校创新实力发展的关键环节;高校创新潜力、创新活力、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是导致江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王博  张永忠  陈灵杉  姚星 《科研管理》2020,41(8):123-134
明晰城市绿色创新的驱动因素并识别不同因素的贡献程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2005-2016年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识别地级市层面的绿色专利数量,通过回归分解识别影响地区绿色创新水平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及其贡献度。本文发现:(1)我国的绿色创新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东部地区整体发展迅猛,中西部地区相对缓慢,不同城市的绿色创新产出呈现两极分化。(2)不同地区影响绿色创新产出的因素存在差异性。东部地区创新投入要素对绿色创新产出的边际影响更为明显,中部地区绿色创新产出受到经济发展指标、创新投入要素和政府行为的联合影响,西部地区绿色创新产出呈现出政府行为主导的特征。(3)对于不同类型的绿色专利,经济发展水平仍是各类专利产出不平衡的主要因素,而创新投入的要素作为影响创新产出的直接因素对不同类型绿色创新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绿色技术创新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绿色技术创新既注重经济发展,也注重社会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绿色技术创新有许多制约因素,解决这些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机制,建立健全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制度,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