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一、何谓"结构化预习"?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在其论著《有效教学法》中提到"‘结构化预习',是指针对预习有计划、有程序地进行课前学习的一个过程。‘结构化预习'包括‘读、导、作、问'四个环节:‘读'指阅读文本,结合‘六字诀'阅读法(读、划、写、记、练、思)扎实朗读文本,深刻感知文本内容,小学不少于15-18遍,初中不少于15遍;‘导'指结合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来进行深度预习;‘作'指依据  相似文献   

2.
最后一课。社会心理学教授躺在讲台上的摇椅中,悠闲地告诉他的学生们:"奋斗这个词已被讲滥了,它通常是指一种强硬的人生态度,主张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但事实上,人面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是极其渺小、无力的,因此,不要因为年轻的激情而被'奋斗'这个词误导。"  相似文献   

3.
何蕊 《中国德育》2019,(1):31-31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应该树立远大志向,为了个人的理想、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然而,当下流行的以'佛系'文化为代表的'丧文化'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期话题聚焦'青少年的奋斗精神',探讨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而积极地定位自己...  相似文献   

4.
《北京晚报》曾经登载一首题为《"背多分"教学法——赠某些学校》的讽刺诗.诗里写道:"外国有个贝多芬,中国有个'背多分'——背书背得多,就能获高分!'大重点'套'小要点','ABC'连'甲乙丙'……背得口干舌燥,背得头昏昏……真知与实践,怎如背功灵?待等熬罢寒窗苦,几多'书厨'出校门……"(以下简称《'背多分'》)时隔不久,一家省级教育报载文《"背多分"教学法另一说》(以下简称《另一说》),对这首讽刺诗提出了批评意见.批评与反批评使"背多分"增加了知名度.在很多地区和学校,"背多分"成为一个嘲讽学校一些教育方式、方法的叫得响的"新概念"."背多分"虽属戏称,却提出了一个严肃  相似文献   

5.
钱宗武同志在《誓词"有如"注解质疑》(见《中国语文》1988年4期,下称钱文)中指出:"考察《左传》全部语言实例,以'有'为语气副词,训'如'为'顺从、听从',补充'有如'分句的省略部分,皆文通义顺."对这种看法不敢苟同,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最近教《诗经二首》和《国殇》(统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觉得课本注释中有不少需要商讨的地方.现仅就一些主要的,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注释说:"廛,同'缠',束(量词).下文'三百亿'的'亿'同'繶','三百囷(qūn),的'囷'同'稛',都是'束'  相似文献   

7.
王朝 《中国德育》2019,(1):45-48
奋斗精神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而应在'随风潜入夜'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班主任工作中一些稍纵即逝的事件,也许就隐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加强青少年奋斗精神的培养,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范崇高 《现代语文》2006,(12):12-12
《孔雀东南飞》:"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高中《语文》教材注:"重纷纭:意思是'再找麻烦',也就是别再提迎娶的事.  相似文献   

10.
《论语·述而》第16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该章把孔子安贫乐道的精神表现得活灵活现,备受历代读者赞赏.语文版《〈论语〉选读》将该章编辑在《君子之风》一课中,对"疏食"作了注,将"饭疏食"译为"吃粗饭",但未注解"饭"字.《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提醒学生关注文中一些文言特殊现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饭'和'枕'用作动词."很明显,编者把"饭"字当成了词类活用.这其实是以今义解古义的臆测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我教学生写《我爱家乡的××》时,一个学生以《我爱家乡的跳鱼湖》为题写了篇文章.文中写道:"……湖水清亮亮的.有大草鱼、大鲤鱼、鳅叼鱼、亮伢鱼、白鳑皱、傻瓜鱼……"我觉得这只不过是一般的景物描写,或者说是一段"导游解说词".经过细细琢密,我决定诱导学生写好此文.我对他说:"'跳鱼湖'应该有很多鱼作'跳'的表演.你难道不能抓住'跳'的场面,使人如临  相似文献   

12.
感谢学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致极了.'当同学们刚刚齐读完《藤野先生》第一自然段时,有个学生突然举手提问道:`鲁迅先生文中的‘标致’一词用得恰当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突如其来提出新奇的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我立刻改变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追根究底的浓厚兴趣.有的说:`标致的本义是指人的相貌、姿态漂亮.这里是正话反说,表示讽刺.'有的说:`标致是褒义词.鲁迅先生在这里是褒词贬用,表达了对清朝留学生不学无术的辛辣嘲讽.'`好一个‘褒词贬用’,你好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我带头向他鼓掌致意,`你们…  相似文献   

13.
一篇文章中,往往有几个重点词语、句子.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扣住它们来进行讲解,就能使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更深更透.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就累得昏倒路旁了”这一部分回忆了大娘为给战士们送打糕昏倒路旁的事.教学时,我抓住“这真是雪中送炭”这个重点句子,指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 指名学生读了这部分课文后,我首先提出:“‘这真是雪中送炭呀!'中的‘这'指的是什么事?‘雪中送炭'本来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弄清“这”是指送打糕这件事.雪中送炭指下雪天很冷,送去炭给别人生火取暖,比喻在急需要的时候给人以支持和帮助.接着,我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把  相似文献   

14.
在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的战略指引下,以《全国教育事业`九五' 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标志,绘就了我国`九五'期间乃至下世纪初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 `九五'期间,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带领教育战线全体干部和师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积极开拓,努力进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九五'确定的目标将如期实现,教育事业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  相似文献   

15.
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超越单一的'书本世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的特征以及独特的教育功能.基于此,葫芦岛市连山世纪小学立足实际,形成了"以科研带动课程建构""围绕劳动教育延伸拓展课程...  相似文献   

16.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初中语文第六册吴伯箫同志的散文《菜园小记》引用了这首歌谣.对于歌谣中"沧浪"一词的解释,杨以庄同志有《"沧浪"小考》一文(载《语文教学通讯》1985年第5期)认为:"前人把'沧浪'作水名,蒋冀把'沧浪'作地名,都有些拘泥了:'沧浪'作水色,青苍色的解释更恰当一些."笔者反思教学实践,认为将"沧浪"解释为水名并无拘泥之弊,反而较解释为"青苍色"更恰当些.理由有三:其一,有据可考.《尚书·禹贡》记载:"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今人王世舜在《尚书译注》中注云:"嶓冢山在陕西宁强  相似文献   

17.
叶书升 《物理教师》2005,26(1):5-25
本刊2004年第1期刊载的文章《虚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下文简称《虚像正立》),阅后对其中的几处说法不敢苟同,今特提出来讨论. 1.关于话题"对于平面镜、球面镜与透镜形成的虚像,物理课本上不是说'总是正立的'就是说'永远是正立的"'.我查遍所能查得到的课本、资料,还有《中学教师实用物理辞典》,均不见有对虚像的如此表述,所见的只是说"能看到正立的虚像".不知以上说法从何而  相似文献   

18.
一、新《大纲》体现的新观念 新《大纲》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对此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 ,转变观念. 1.树立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观念.长期以来 ,我们的数学教育很少、或者没有将数学当作一种文化来对待 ,使数学教育束缚在纯`科学'的圈子里 ,从教学内部看教学 ,缺乏文化观念 ,甚至把`数学'与`文化'对立起来.新《大纲》明确指出 :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 ,我们的数学观、数学教育观、数学学习观应自然随之赋予新的内涵.也就是就在数学认识活动中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理性因素 ,其中还应有社会因…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解答     
苏轼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历史是怎么回事? 答:毛主席在1941年作的《关于农村调查》的重要讲话中有一段说:"苏东坡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历史,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宋朝,也是对的.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社会,也要用个'四面受敌'法,把它分成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四个部分来研究,得出中国革命的结论."(见《红旗》杂志1979年第1期,第5页)"八面受敌"一词见于苏轼(东坡):《又答王庠书》(载《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四十六  相似文献   

20.
书面语言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就是简洁.它的最高标准应当是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提出并身体力行的"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叶圣陶先生用这个标准衡量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称赞它"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和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叶圣陶《文章例话》,三联书店,1983,第7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