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一个立志为革命而奋斗终身的人,在学习张志新烈士的英雄事迹时,都会为她那种惊天动地的英勇献身精神所深深感动.人们在情感的风暴过去后,又会自然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她,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什么能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敢于面对林彪、“四人帮”这些“庞然大物”进行不妥协的斗争呢?回答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一个根本方面是:她是一个彻  相似文献   

2.
张志新是我党的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她在“文革”中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以无产阶级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公开阐明自己的观点,明确表示对林彪不信赖,对江青有怀疑,对打倒和陷害一大批革命老干部不满。因而遭到林彪、“四人帮”及其在辽宁的死党毛远新一伙的残酷迫害,于1969年9月被捕。张志新被捕后,坚持原则,坚持斗争,被硬加上现行反革命的罪名,判处无期徒刑。在长期监禁中,她精神上和肉体上遭受了更加残酷的迫害,并于1975年4月4日被毛远新下令,以极其惨无人道的手段秘密处死。  相似文献   

3.
张志新(1930-1975),"文革"中因言获罪,被施以极刑。粉碎"四人帮"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79年,当张志新的事迹出现在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各种媒体上时,整个中国震惊了!无数双善良的眼  相似文献   

4.
海河中学的前身—天津市第一女子中学,是张志新烈士的母校。她的六年中学生活,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相似文献   

5.
张志新烈士是革命理论浇灌的英雄之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的伟大战士。她在为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纯洁性,揭露、批判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斗争中所表现的智慧和勇敢,是我们理论工作者学习的光辉楷模,激励着一切革命的理论工作者去认真思考:在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中怎样履行自己的崇高职责。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一年二月,柔石、殷夫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了。时隔两年,在烈士殉难二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先生又一次写文章悼念烈士,题名“为了忘却的记念”。全文的字里行间表达了鲁迅先生对烈士难以忘却的深沉怀念和对反动派无比憎恨的悲愤感情。  相似文献   

7.
隐身好人:一位好人为一位烈士的遗孤隐姓埋名捐款3年,后遇不测死亡。这时另一位好人得知此事,便以“罗锅”的名字继续捐助那位烈士遗孤,这一捐就是7年。后来这事被一位记者知道,就想办法寻找罗锅,然而在那一方土地里,根本就没有罗锅这个人。“蛛丝马迹”:记者猜测这人可能是罗锅,但这人压根不承认,后来在他墙上发现一副对联:人直人,正直人;锅黑锅,背黑锅。记者一口咬定:就是他!  相似文献   

8.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写的一篇悼念文字,写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七日至八日左联五烈士遇害二周年纪念日。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柔石、冯铿、白莽、李伟森、胡也频五位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鲁迅后来曾说过这样的话:“我每当朋友或学生的死,倘不知时日,不知地点,不知死法,总比知道的更悲哀和不安。”左联五烈士的秘密被杀害,确使鲁迅异常悲哀、不安和愤概。他当时就冒着被捕的危险,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柔石小传》,同时发表  相似文献   

9.
二战时期,在一座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他们大多是妇女和儿童。他们遭受着纳粹无情的折磨和杀害,人数在不断减少。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押在集中营里。一天,她的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纳粹士兵带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她的身边。人们知道,她们肯定是被杀害了。因为每天都有人被杀害,死亡的阴影笼罩  相似文献   

10.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为悼念“左联”五烈士而作,以记叙为主,兼发议论,字里行间充满强烈的爱和憎的感情,是一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也是一篇素有定评的好教材。在教学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有所不知,随时学习,偶有所得,略作札记,点滴体会,不求全面。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左联”青年作家柔石、殷夫(白莽)、冯铿、胡也频、李伟森等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被秘密杀害,同时遇害的有二十三位烈士。  相似文献   

11.
满票     
村中有一所小学校.学校虽小,但年代久远,据说最初是村上一位乡绅办的。乡绅姓张.名毅斋,学校也就起名叫“毅斋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张毅斋被镇压,学校就更了名,改为“张广小学”。张广也是本村人,是位烈士,解放战争时期任共产党的第一任村长。不料当时反动势力猖獗.被反动派暗杀团杀害.因为张广是在小学校里遇害的,为纪念这位为革命献身的烈士,经政府同意,学校改名为“张广小学”。  相似文献   

12.
学生时代,这是一个人生命中金色的年华.如万仞山峰之垒土,似千里江河之源流,它是人生大厦的基础.人们读过张志新同志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之后,不禁想起一个问题:烈士的学生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她的学生时代对后来的成长有着什么影响呢?要得出这个答案,还须溯源到海河边上,她的学生生活就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13.
长期来,我对毛泽东同志《七律·答友人》诗有这样的看法:它是缅怀、慰籍、悼念杨开慧烈士的。这看法不一定符合诗的原意,但我觉得并非全无道理。 在“四人帮”横行称霸时期,这看法只能同少数同志交换意见,是不能写文章提出来讨论的。因为江青忌讳“骄杨”,害怕人民群众歌颂“骄杨”。因此,长期以来,对于《七律·答友人》诗的原意,人们不敢去讨论,诗的艺术形象也被曲解了。  相似文献   

14.
傅聪可谓名人,其父傅雷亦是名人,有一回我访问傅聪,得知他的父母在“文革”中愤然弃世之后,骨灰被一位从不相识的姑娘冒称“傅雷干女儿”领去保存。这位“干女儿”为此蒙尘十年,直至“文革”结束后才过着正常人的生活。傅聪从英国来到上海,欲重谢她,她却连傅聪都不见.说道:“何必说谢!何足道谢!”  相似文献   

15.
舒婷是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女诗人。她1952年生于福建,1967年初中毕业后曾到福建山区插队,一边劳动,一边偷偷地创作诗歌。粉碎“四人帮”以后,她诗思泉涌,写下了《致橡树》等一大批优秀诗作,有的已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赢得了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和“文革”期间那种“假、大、空”的诗歌不同,舒婷的诗作隽永蕴藉,想象丰富,经得起细细咀嚼,这里她自选的《夜读》也不例外。万籁俱寂之时,人人都有“夜读”的经验,人人都尝过那种一卷在握、神驰天外的美妙滋味,却未必能形诸笔墨,化作可视可亲的生动情景,这就得感谢诗人的创造性劳动了。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诗人的书桌,设身处地体会一下诗人的创造性究竟表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要想出国,她最有条件了。父母、弟妹都在菲律宾和香港。50年代,她在上中学、大学时,亲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来接她出去,她都没有点头,妈妈流着泪说:“就亏了这孩子。”爸爸摇着头说:“这孩子太倔。”她,就是郴州市一中教师刘秀枝。“文革”中,因海外关系,她被折磨得差点送了命,粉碎“四人帮”后,亲人们来接她一家出去定居,她只淡淡一笑,说:“人人都是这么过来的,现在环境好了,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7.
陈娟 《广东教育》2003,(8):39-39
对课文美的内涵的发掘,首先体现在教师精彩的范读和得法的教读上。听一位教师教《记念刘和珍君》,课文第五部分写刘和珍君和杨德群君被反动派杀害的经过,对此,教师问: “这部分是侧重赞美烈士的勇敢,还是侧重揭露控诉敌人的凶残?”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便用沉重兼激昂的语调朗读这段内容。教室里异常安静,随着教师一声声饱含激情的朗读,学生眼前似乎出现了烈士被杀害的悲壮场面。有的学生握紧了拳头,脸上显出愤怒的神情。听读以后,学生抓住“入”“穿”“中”“扑”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郁达夫遇害三十七周年.三十七年前的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七日,他被已经宣布投降了的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的密林中.郁达夫是以“五四”时期一位重要作家走向文坛,又以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位爱国烈士了却一生,这是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尊敬和怀念的.  相似文献   

19.
狄金森诗歌的现代感及死亡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我读一本书时,全身浸透了凉意,什么火也不能使我温暖,我知道那就是诗。如果我痛感到我的天灵盖似乎被削掉了,我知道那就是诗。”这是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对诗的奇特理解。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奇特使人们在狄金森去世多年之后又重新发掘了她。英美学术界对她诗歌的研究和探讨至今不息。有人说,诗歌是心灵之弦的震响,是内心真情的流露。狄金森的诗就是她心灵的产物。她写诗不是为了发表。在一首诗中她写道:“发表,是拍卖/人的心灵”。她一生所写的1775首诗中只有7  相似文献   

20.
肖陇霞 《现代家教》2003,(12):48-48
沉稳的眼神,简洁而明快的套装,长发干净利索地系在脑后,一看便知是位精干的职业女性。然而,她并不是一位普通的女性,她的勇气与魄力,她的独具慧眼,使烟台新安男科医院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一跃成为烟台著名的男科医院,她就是被属下喻为女“伯乐”,中国性学会专委会委员、武汉性健康研究会理事、烟台新安男科医院院长:訾艳芹女士。说她是女“伯乐”,并不过分,被其诚心感动、高薪聘请的新安男科医院业务副院长——赵万友主任医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