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图象法是运用数学图象,采用数形结合的途径,直观形象地描述物理过程、展示物理规律、揭示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结合图象,学生也能够较容易地理解物理过程,发现物理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解决繁杂问题.v-t图象是在高中物理接触到的第一种图象,是一个知识难点,应把物理意义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去理解、去认识,并通过作图,以加深对运动图象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在后续学习中对学习其他图象意义重大,高考中也经常考查.  相似文献   

2.
正偶然间从好友微信中读到这样一则寓言:"第一天,小白兔去钓鱼,一无所获。第二天,它又去,还是如此。第三天它刚到,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大叫:你要是敢再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你给的都是你自己"想"给的,而不是对方想要的。笑过之余,我不禁联想起我们的语文课:为何课堂上多见教师教学技艺术的精湛,而鲜见学生学有所得的精彩……追根溯源:原来,我们给的,都是我们想给的,而不是学生想  相似文献   

3.
汉画像石的精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韦华 《文教资料》2009,(24):87-88
本文探索了汉画像石所蕴涵的时代精神,将汉画像石引入本原文化领域进行理解,认识了汉画像石中图象的符号呈现,阐述了"事死如事生"观念对汉画像石的影响,并研究了汉民族对"灵魂"往何处去的追问和对"灵魂不死"信仰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的研究是基于高中物理教材(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九章<机械振动>简谐运动的图象、学生实验十一<练习使用示波器>、十三<传感器的使用>等中学物理基础知识,结合虚拟仪器"频率计"而设计的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其设计灵感来源于<简谐振动>授课过程中,学生们对振动的周期性、图象问题、固有频率等问题认识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利用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乐器--吉他而进行设计的.  相似文献   

5.
一、给学生导学习方向如《死海不死》,我给学生的学习方向是:①死海在什么地方?②它为什么叫死海?③为什么说是死海而它又不死?④若干年后,死海为什么还是会死掉。⑤死海这一系列复杂的自然现象,作者是借助了那些说明方法向读者说明白的?至于答案,由学生沿着这些方向去寻找,去发现。教师适当点拨即可。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习方法。”他强调老师不宜拿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指导学生了解找出这种方法的程序,触类旁通,自行找出这种方法,并再用这种经验去寻找别的方法,解…  相似文献   

6.
问:老师,你认为说明文有趣吗?答:这个问题不够严密——你应该认识:“趣”和文体没有绝对的联系而和文章有关系,和读者有关系。说明文在出趣上有难度。因为,我们通常说的说明文其功用是实用而不是欣赏。其实,说明文亦有趣。1.生动形象的解说出文趣当你读到《死海不死》中的两个故事时,你是否觉得这篇文章有趣?答案是肯定的。并且在这种趣的“导引”下,我们去发现“死海”本身的趣;当你读到“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天上的云)有时象羽毛,有时象鱼鳞……”你是否觉得有趣呢?这些生动的语言,让你在轻松中去认识事物和事理。当你读到狄杜进兵耶路撒冷这些故事,俗语或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学物理的图象进行了调查研究,从调查中得知学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对图象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认识不充分;(2)缺乏对图象所对应的物理情景的认识;(3)不能正确理解图象中直线的斜率、面积、转折点的物理意义等.提出了今后在教学中应怎样对以上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自然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而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有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立足“三个着眼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  相似文献   

9.
如何利用几何画板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在动态变化过程帮助认识数学的本质,文章以一道习题为例,从直观感知、图象观察、揭示本质三个层面谈解析几何探究性课件的制作,并得出启示:应尽可能给学生预留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而不是简单地停留于化“抽象”为“形象”的演示阶段。  相似文献   

10.
某校课堂上出现过这样一件事:上课时一学生伏案而睡,教师见状拿哨子在该生耳旁猛吹。尖厉的哨音吹停了学生的鼾声,也吹出了学生的骂声:“死开,死开!”教师岂能容忍,当即回击:“你要死,你去死,害人精!”不料,话音刚落,学生真的谨奉师命,突兀而起,奔向窗口,跳上了正在修房用的三楼脚手架,准备“去死”。顿时全班大乱,全校大乱抢救及时,方未酿成命案。这件事使我想起了法国作家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能把路人的大衣吹掉,于是北风劲吹,行人为抵御寒气,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则不然,徐徐拂动,风和日丽,行人顿觉暖流融融,始而  相似文献   

11.
邝金山 《师道》2009,(5):15-15
安徽一高三学生在《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一文中说,早在中考前,他父亲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考不上‘江中’(当地最好的中学),你就去死,家里有药有绳……”现在快要高考了,他父亲又对他说:“考不上‘一本’你就去死,早点死,你死了老子不会掉一滴泪……”  相似文献   

12.
听过很多次英语课,感觉一堂好的英语课,教师应该多使用英语课堂用语,而不是用汉语去上课,应培养学生用英语而不是用汉语去思维。如果作汉语上课,即使你程序再清楚,听起来也很别扭,当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而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英语思维习惯呢?首先,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问候语。英语中的问候语很重要,也很多。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你可分场合进行问候。在课堂上,你不妨选择这样一些问候语:Goodmorn-ing/afternoon,howareyou?(同学们上午/下午好,你们好吗?)学生问候教师:Goodmorning/afternoonMr…  相似文献   

13.
高三的你不要幻想一飞冲天,这是不属于高三学生的奢侈幻境.超越的意义在于你的今天比昨天多懂一些,多稳定一些,也多收获一些.我们多去实践那些"一些",而不是等待一股脑地迅速拔节.  相似文献   

14.
王本建 《小学生》2012,(12):94-94
一、正确的认识1.课堂上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统一的。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常规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活"的内涵教师也要有正确的的认识,"活"不等于不要课堂常规,它不是指"乱哄哄",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指在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15.
英语时态多种多样,学生掌握起来较困难。但有些情况时态是固定的死东西,只要你牢记这些死时态,那么在高考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六种动词的死时态与大家共享。1.当when连接的不是时间状语从句而是一个分句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应试教育影响下语文教学死气沉沉的现象,突破点应是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但“活”不是搞形式、耍花架子,不是全盘务“虚”,表面热闹,而是以“实而不死、活而不乱”为原则,抓住语文教学的实质,提高效率,讲究实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科德(corder)曾经说过,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 (一)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是学校认识误区.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是重视就业教育、就业指导,忙于帮学生找工作,而不是引导学生去自主创业.因此,很多学校目前还没有开设自主创业课.二是家长认识误区.很多家庭要求自己的孩子能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没有让孩子毕业后自主创业的准备.三是学生认识误区.很多学生缺乏创业的意识和冲动,多数学生把创业看成是高不可攀之事,不敢尝试.习惯思维告诉他们,大学毕业之后,首先应去找一家单位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社会,由于科学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人们越来越多地要通过认识工具和客体打交道,因而直接的认识对象常常是书籍、声音、图象,而不是现实客体。主体通过这些信息符号去认识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从而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由此可见,认识具有间接性。间接认识可以使主体在短期内接受前人的思想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客体的认识程度,扩大对客体的认识范围,同时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琴 《河南教育》2010,(7):36-36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以说善于运用激励性的教育艺术,应成为普遍实用的教育管理方法.学生不是一个可以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可以点燃的火把.教育是以阳光召唤阳光,以高尚激活高尚的事业.对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因此,做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尽自己的全力去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曾经被遗忘、被伤害的学生.让他们看到你期待的眼神,听到你鼓励的话语,感受到你的信任.这种期待、鼓励和信任所组成的激励,将像一盏导航灯,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