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宪民 《精武》2008,(7):1-1
作为轨迹拳开山祖师,李紫剑确实有不同常人之处。当本刊主编张朝阳先生第一次邀他作专访时,不知李先生是太“有骨气”还是在传媒面前“老于世故”,他并没有“漫卷诗书喜欲狂”,对《精武》的礼遇报以微笑,而是谦虚地寄来了一些能触发读者拳艺灵感的精品稿件,连载数期,便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赞扬,于是本刊旧事重提,“霸王硬上弓”对这个引曙光于武术界、播佳种在竹林、能在不自由中而能自由发挥的“狂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翁心诚 《精武》2009,(4):19-21
一、因学因趣因缘 《精武》2008年连续六期登载了李紫剑先生答《精武》编者问,所问所答皆热门话题,如武术申奥、李小龙等。问者有机锋,答者有卓见。李先生非等闲之辈,有真才实学,真实功力,妙语连珠,一发不可收。笔者读起来,兴味甚浓,有醍醐灌顶、如闻天籁之音之感。赏名曲、观名画不如闻真言。于是产生了了解李紫剑先生为人及阅读其著作的兴趣。根据《精武》提供的信息,花了订精武杂志六七年的钱购了一套《轨迹拳学》,一叠书计八本,比砖头还厚,相当于《资本论》,用了近半个月时间,将其粗略读了一遍,有些自己感兴趣的篇目(如轨迹篇、太极篇),读它再三,拍案叫绝。书是什么?书是师娘。通过师娘了知师傅。但师娘不是师傅。  相似文献   

3.
左贵臣 《精武》2008,(8):39-41
拿到2007年第十二期《精武》杂志.第一眼就能看到封面上的韩起先生.首读也是韩起先生的文章。以前对韩起先生的文章也读了不少。韩先生的一些武术观点“刺激”了我,使我也想把自己对武术的一些看法展示给广大的《精武》读者,特别是武术爱好者和研习者。  相似文献   

4.
精武俱乐部     
《精武》2004,(2)
“为《精武》喝彩!为《精武》加油!”这是一位读者送给我刊的改版祝词,说实话我们授之有愧。《精武》确实努力,因为还有许多不足正待完善,也因此,《精武》还未到接受喝彩的时候——还有更多的创意等待着我们去实现,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迎接着我们去纵横驰骋、尽情遨游。 由16开改版为大16开,这是在跟随流行趋势,也是《精武》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一个举措,同时也是在追求更完美的视觉效果.我们不敢自诩成功,因为评委是广大的读者,为此我们通过电话随机采访了十位反馈评刊表的读者,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5.
李英昂 《精武》2008,(8):18-20
李英昂先生是香港著名武术家,在武学研究与实战方面都颇有建树(在互联网视频上有一个信息共享的空间,可以领略到他的风采).据我所知,李先生习武以来所著的武术书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令人惊讶,此《二十四连环腿法》在其作品中显得格外醴目——他找到了武术家自己的方法论,所以其意义并非仅仅在于拳术方面的鲜明个人化以及攻防技术的独到,更重要的在于他对实战理论的发现与“把玩”。这种发现与“把玩”不仅仅体现在理论上“知”的积累,也体现在以亲身尝试“行”的态度去验证。供职《精武》以来,一直以能为读者朋友推荐一些有足够魅力的文章,吸引大家审视并获得视觉的快感与满足为快乐。几经筛选,希望这篇堪称一流的作品能激起读者的联想和喜欢。  相似文献   

6.
程元江 《精武》2008,(7):58-58
我是《精武》的老读者,从《精武》杂志创刊至今,我每期必看必读。陈平秋先生的多篇文章在《精武》杂志上发表后,我对余拳、苏派功夫着迷了,但时至今日,我还是觉得陈先生讲的余拳、苏派的故事,很是惊、悬、奇、疑。  相似文献   

7.
翁心诚 《精武》2009,(8):46-47
一、削烂苹果 王芗斋是李紫剑先生在《狂生谈拳录》中抨击较多、力度较大的武林历史人物。李先生认为,王芗斋是有证可考的叛徒、汉奸。认为所有有关大成拳抬王都是大谬不然,大逆不道,缺乏起码的道德判断意识。而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几年来的武学刊物与武学著作里凡是涉及到大成拳时,“王芗斋”三个字便不时地闪耀着,他被人们以宗师之礼推崇与尊重。这便构成了一个矛盾,一种疑惑。我没有去考证王的这段历史,现在我假设李先生说王芗斋是叛徒、汉奸属真,我们该怎么看王芗斋?  相似文献   

8.
《精武》2007,(1):1-1
当您翻开杂志时,请先接受编辑部全体同仁的祝福: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感谢您再次选择了《精武》,感谢您在浓浓的墨香中,关注《精武》24岁时的生活,并亲手为它的新生活剪彩。24岁,人生风华正茂的年龄,对于《精武》也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大踏步前行的壮年。《精武》成熟了,可是读者也在成长.品位也在提高,这让《精武》在接受读者支持的时候,也要面对挑剔的目光和读者思想的检阅。这种挑剔与检阅,让《精武》人感到了无尽的压力,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同时也获得了不断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忆武友德泉     
陈平秋 《精武》2009,(6):49-53
德泉都走了十八年了,我仍然情不自禁地时常想起他,他是我武术之路上真正的知音,我同《精武》最早的接触也是从他送我的武术书中有两本《精武》开始的,认识他后,我的眼前就展开了一个广袤的武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精武》2006,(1):60-60
编辑日记:一直以来,就有个愿望——我的QQ 号尽快升级到一个“太阳”,能够建立一个名字叫“精武俱乐部”的QQ群,一来方便与广大读者在线沟通,及时了解大家对《精武》的看法,将《精武》办得更好;二来与大家共同探寻弘扬武术的道路。为此, 我几乎天天登录QQ。一天,和好友云雾小姐聊天时,我无意中提起此事。云雾爽快地说:把我的群给你吧,我平时也不怎么用。我感动之余,婉言推辞,但云雾很真诚。我只好恭  相似文献   

11.
十年岁月,十年风雨。《精武》经历了问世之初的洗礼;而中华武术这个大熔炉,雷火交加,又锤炼砥砺了《精武》的剑锋,从此她一发不可收,犹如华光熠熠的宝剑,巍然圪立在众多武术刊物之林。当然,这首先应归功于广大读者诸君的支持和厚爱。可以说,没有千千万万读者“上帝”,也没有《精武》今天的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12.
关峰 《精武》2005,(1):55-55
时光匆匆,转眼又是一年。当您看到这期《精武》时,我们已迈人2005年的门槛。回首2004年,望着案头的12本《精武》,感慨良多。再看看书架上高及幼童的20年来的《精武》,更非“感慨”二字所能形容。从1982年电影《少林寺》红遍华夏大地,到1984年《精武》创刊,又到1988年我第一次看到《精武》,再到2000年我成为《精武》编辑,往事俱上心头。  相似文献   

13.
致《精武》     
《精武》,像一杯浓香的热茶,使我精神倍增。《精武》,像一桌美味的佳肴,使我回味无穷。《精武》,像一艘豪华的大船,带我驶向武术知识的海洋。《精武》,是我的另一个家,使我无比温暖欢乐。《精武》,是我的朋友,是我人生路上真诚的伙伴。致《精武》@程元江~~  相似文献   

14.
杨善耕 《精武》2007,(9):14-1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用这两句话说明本文作者创作时复杂而沉重的心情我想也是合适的。但是在文中倍受指责的郭先生读罢此文的感受会如何呢?读者又会如何判断孰是孰非呢?这一切,现在皆不得而知。《精武》有个最根本的原则,即稿件的取舍一切为读者负责。所以编者竭诚希望郭先生能对此文作出有理有据的解释、答复,同时也希望鲍先生早日现身说法,展示武林中罕见的“通背门”拳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靳爱祥 《精武》2008,(5):52-53
我在精武杂志2008年第2期中,发表了一篇《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一)》的文章,第3期应该续写《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二)》,但由于许多读者来信、来函询问“萧氏原传八卦掌”里为何还有拳法?拳法的特点是什么?为此,在给《精武》写第3期稿时,临时改写了一篇《原传萧氏八卦掌揭秘》的文章,在这里还请其他的读者谅解!  相似文献   

16.
精武俱乐部     
《精武》2007,(1):59-62
精武会员以武会友欢迎加入精武俱乐部.成为《精武》会员,参加武友交流活动。精武俱乐部参加条件:热爱武术事业,喜欢结交武友,经常阅读《精武》的读者,都可以申请成为会员。参加办法:会员分为A类和B类。A类:为《精武》提供优质稿件、珍贵古拳谱、有价值信息(老武术家近况、比赛、活动)等,经审阅拟定在杂志上刊出者均  相似文献   

17.
王承磊 《精武》2003,(1):17-17
我既是《精武》的忠实读者,又是一位功夫习练者。想当初,师父教武,除了基本功训练没有别的。六年多过去,我却从中获益匪浅,感慨之余写下此文,以告诫众多功夫爱好者:“最高深的招式,亦是最简单的。”  相似文献   

18.
易鸣 《精武》2006,(10):53-53
李大侠:你好!很长时间以来,我听到看到很多武林骗子的事。这些骗子的所做所为不仅损害了武迷、武友的利益,更重要的是阻碍了中华武术的发展。大多数武迷、武友都是初涉武途的新人,都想学一门武功。然而一次次上当受骗后,他们对武术的兴趣还能有多大呢?我想,这也是武术难以普及的原因之一吧。有个成语叫“防微杜渐”,就是说任何事物都要从小处抓起,对那些武林骗子,就应该像老人家说的那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穷追猛打,使其永无安宁之日,直至将其彻底击垮。《精武》的忠实读者  相似文献   

19.
精武俱乐部     
《精武》2004,(10)
评刊表不仅满载着读者对《精武》的关注与支持,同时带来了读者的问题。俱乐部既是武友学习知识的乐园,也是武友交流心得、增进了解与寻求帮助的平台。在这里,李大侠既是各位的学生,也是各位的朋友,有时也要冒充一下老师。之所以扮演这么多角色,就是想让更多的武友通过《精武》这座桥梁成为朋友。  相似文献   

20.
易世强 《精武》2006,(10):56-56
我受益于瑜伽健身,首先要感谢《精武》杂志,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对于每一期杂志,我都认真反复阅读。当我读到1999年第11期《精武》上的文章时,大为感慨。沈维德老师,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多种疾病缠身的情况下,练习瑜伽,仅用四年时间,身体康复,还能做出一些连年轻人都很难做到的高难瑜伽姿势,并且还能扛50斤大米上四楼,面不改色,气不长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