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武当拳是以太极、形意、八卦三门为主的,内含武艺与道艺。练道艺,必须先练武艺。武艺以技击搏斗取胜为输赢,道艺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为本。武艺必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与围棋一静一动,一武一文,但二者同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学说,异曲同工。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结合阴阳学说,对二者在实战中的攻防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了太极拳与围棋的动静特点及阴阳变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长兴公在《太极拳十大要论》中的第六章讲:夫所谓三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太极拳是心意相合,以心领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整体健康运动。心如何想,意思就如何随;内气如何引,劲力就如何走;全身筋骨、四肢百骸或顺或逆、或上或下、或走弧线、或走圆圈,螺旋缠绕,动作或动或静、或  相似文献   

4.
刘彦骅 《武当》2013,(4):57
最近,当代武术大师吕紫剑以112岁高龄辞世(亦有人说吕老享年118岁,无疾而终),在缅怀他一生武术功绩之际,我们还应关注他的长寿经。吕紫剑从7岁开始,跟随母亲学习武术,在漫长的112年中,从未间断过学武和练武。除此之外,他还有以下几个长寿秘诀。吕老通常是早晨6:30分起床(夏季),排便、梳洗后,先到城外练习长跑,回到家再练"八卦游身掌"1个小时,然后吃早点。早点吃俩鸡蛋,外加两馒头二两汤  相似文献   

5.
在太极拳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众多的太极拳名家,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在众多的太极拳名家中,陈家沟陈氏第十六世陈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划时代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对泰拳的发展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查找泰拳有关资料,从泰拳由徒手时期、缠麻时期和着拳套时期的体育化之路的变迁,以及泰拳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试对泰拳的一系列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是相通的,有其必然联系和内在的运动规律。太极拳与篮球运动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具有许多正相关性,酷似一对竹马青梅,怅恨久别离。太极拳与篮球运动成功的有机结合,已开先河。文章通过理论研究和运动实践,求证到太极拳与篮球运动的最大公约数为圆的和谐统一,并把太极拳的理念和技术嫁接到篮球运动,使其活化成理性与感性兼备的太极篮球。  相似文献   

8.
张春青  罗长义 《武当》2011,(12):32-34
中华武术繁花似锦,内家拳法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导引吐纳术的演练,以活动筋骨强健体魄。唐朝时有许宣平、李道子传练37式先天拳;元明之际武当道士张三峰创编了太极推功13式,又称武当内家拳,拳勇之技始有"武当"、"少林"、"内家"、"外家"之说。  相似文献   

9.
周家和 《武当》2005,(11):12-13
太极推手是一项由两人进行的徒手对抗性运动。由于它不按固定的套路,而是因人因势灵活地运用太极拳招式、手法进行无伤害的攻防技击竞技比赛。所以不但要求运动员具有深厚的功力,大无畏的勇气.更要有灵活的头脑,积极的思维。太极拳的动与静、刚与柔、虚与实、蓄与发、开与合、呼与吸、攻与守、粘与走、意与力、内与外等等阴阳关系,对太极拳推手极为重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太极拳十大关系,学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调研、录像观测统计、专家访谈和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散打和泰拳两大对抗性项目的技术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者在进攻理念、进攻技术、防守技术和技术观赏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展示了散打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暴露了散打存在的不足之处。建议散打运动应在竞赛体制和竞赛规则上进行改革,提高拳腿技术的得分比重,保持和发扬快摔技术,以突出项目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蒋兴材 《武当》2011,(2):9-12
中央国术馆,简称"央馆",在旧中国历史上曾为继承、发展和推动中国武术,乃至传播武术文化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南京中央国术馆自1928年成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近十年期间,共招收了五期学员,包括教授班、师范班、青年班、少年班、女子班等不同学制年限和培养目标的  相似文献   

12.
许多初学太极拳的人,刚刚学了架势就急于想了解各个招式的用法,以为太极拳是技击性很强的拳种,其招式也一定很特别。我认为这是不明白太极拳技击与拳理、拳法和招式间的关系,对太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动静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人体生活中始终离不开动与静两种状态,动与静是辩证统一的、中国传统养生学认为,动与静和阴与阳的密切相关的,在养生保健过程中,应当做到动静结合,劳逸适度,养心调神,以静为主;形体保健,以动为主;心神宜静,形体宜动。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观测法、数理统计法与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散打和泰拳的技法进行比较,研究实战对策,旨在更好地发展中国散打运动。  相似文献   

15.
刘治良 《精武》2010,(4):37-37
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有三个过程,也可以说是三种方法,只有经过这三种方法的训练,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地刻苦用功才可能提高至形神合一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陈宗剑 《武当》2011,(12):14
"炁"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读音同"气",在实际使用中也常常写作"气",但它和肺呼吸的气不同,是人体内的一股潜在能量。我们的先人通过练功感觉到它的存在,但不确定它究竟是什么,于是就把这股潜在的能量叫做"元气"、"正气"。因为这股能量存在于人体的内部,为  相似文献   

17.
陈宗剑 《武当》2012,(3):22
"炁"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读音同"气",在实际使用中也常常写作"气",但它和肺呼吸的气不同,是人体内的一股潜在的能量。我们的先人通过练功感觉到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于是就把这股潜在的能量叫做"元气"、"正气"。因为这股能量存在于人体的内部,为同肌肉外力相区别,所以传统武术界又把它叫做"内气"、"内劲"等。传统太极拳界认为  相似文献   

18.
魏坤梁 《精武》2009,(9):47-52
太极拳的古代经典拳谱多次提到了“气”和“劲”,近代的太极拳前辈们尤其强调练太极拳要用“劲”,要“用意不用力”。这“气”究竟是什么?这“气”与气功之“气”、中医所说的人体生理之“气”是一回事吗?这“气”能在中医所说的十四经脉中流行吗?  相似文献   

19.
1陈杨二式之相同点 1.1哲理同源 太极拳的太极一词源出自《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取其含意为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而太极图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来说明宇宙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原理的模式图。陈式太极拳是依据中国古代“太极”理论创编的,从其内在哲理上实为“把握阴阳”、“动静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至本始”。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的道     
道是什么,词典上的解释是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从道字的字型上讲,道是一个首字加一个走之,是思想和行动的结合,也可以解释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属哲学范畴。由此可见,道应该是事物本身的运行规律以及人如何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的方法。明白了道是什么之后,才能认识和了解太极拳的道。我国古代道家学说博大精深,而太极拳是道家的一种动功功法,是一门小道。习之既能康健身体,健脑益智,延年益寿,又能防身自卫,到清朝后才传人民间。既然是道家的东西,也当然要遵循道家的理论体系和学说,所以笔者在此简要阐述一下太极拳几种道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