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明清两朝是八股文与小说共同的繁荣时期,八股文作者在不断接触、阅读甚至创作小说的情况下,有意无意地将小说因素融入八股文,并形成了游戏八股文一类。由于八股文作者的创作态度不同,存在无意渗透小说要素和以游戏态度写作八股文的区别,使游戏八股文蕴含的意旨和趣味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
八股文和小说的文体差别很大,前者属于议论文体,后者则属叙事文体,但由于明清文人对八股文和八股笔法十分熟悉,部分八股文作者又持有游戏态度,所以,很多八股文题本身就具有一定故事性,诸多原因都为八股文与小说的融合提供了条件。其中小说的叙事手法、人物形象、通俗语言均被纳入八股文的写作当中,使得很多八股文章都带有叙事性和故事性,人物形象由此成为文章描摹的重点,所运用的浅切语言也使八股文的整体风格由雅转俗,从而形成具有小说特色的游戏八股文一类,这种现象在清代甚至成为了一种潮流。  相似文献   

3.
明清小说作者绝大多数都对八股文十分熟悉,甚至形成了八股的惯性思维。当他们从八股文领域转移到小说领域时,这种八股笔法和惯性思维也随之融入了小说创作。比照明清小说与八股文可以发现,小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融汇了诸种八股文要素,他们在小说中用大量篇幅讲谈八股文写作技巧,对八股文破题、文风以及各种写作方法都有涉及,使小说俨然成为一部八股文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4.
八股文肇始于宋经义,形成于明洪武时期,完备于成化期间,盛行于清朝。从其产生到灭亡,前后共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时间,对中国的文学特别是明清时期繁荣发展的戏曲小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时文为南曲”和“以时文为小说”是八股文对戏曲小说影响最为明显的表现,戏曲小说的发展也为八股文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通过对八股文与戏曲小说关系的探讨,可看出八股文与戏曲小说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清小说作者十分熟悉八股文的语言风格,转作小说时很难摆脱原有的束缚。小说作者将八股文骈丽的语言以及引用书经的用语方式应用到小说写作中,形成了"以时文为小说"的八股笔法,尤以语言风格最为显著,这使得明清小说的语言被雅化了,并具有鲜明的八股色彩。  相似文献   

6.
明清小说作者自幼学起便研习八股举业,他们对八股文博论典雅、骈丽对偶的语言风格十分熟悉,当他们从八股文领域转移到小说领域时,这种八股笔法也随之融入了小说创作,其语言带有鲜明的八股文色彩.明清小说对八股要素的融会,也使其语言由俗变雅,得到了整体雅化.  相似文献   

7.
明清小说作者借鉴八股文的文体特征是多角度、多样化的,比照明清小说与八股文可以发现,很多小说都融会了诸种八股要素。小说作者讲论儒家经典实属平常,他们频繁、大段地讲论经书,常常针对朱熹《集注》讨论句意,甚至直接将八股术语纳入小说当中,有意借鉴八股要素的意图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八股文在各个层面上对《红楼梦》留下复杂影响。在曹雪芹的笔下,贾宝玉从根本上否认八股文能够“代圣贤立言”,但对作为一种文体的八股文并未认为全无可取之处,甚或曾偶然发生兴趣。书中揭示了八股文对诗歌、小说的影响说明明清以八股文取士,八股文训练不可能不影响律诗写作,而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情节构思的公式化是“以时文为小说”的最突出的表现;而八股文章法理论又成为《红楼梦》评点中重要的参照系和组成部分,这种现象无可厚非,因为当八股文充分发展的章法理论脱离具体内容后,未尝不可以移植于对小说的评析,而且确有其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9.
八股文对清代小说创作具有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小说的作法上。明末清初的小说家多借用八股文的文法技巧作小说,出现了一批大量运用八股文法的小说文本,如《林兰香》等才子佳人小说。《林兰香》在写法上注重题文对应,运用了立局法、吊渡挽、股对法、代言法等多种八股文法,其他才子佳人小说亦多是如此。八股文法对小说创作具有积极意义,促进了清代整密、雅洁的文人小说风格的形成。在清前中期,八股文对小说发展的积极意义远远超过了其对小说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的主试文体,明清小说作者对此十分熟悉,他们在长期的习业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八股文式的惯性思维,转作小说时,这种惯性思维也随之运用其中。这不仅表现在明清小说经常提及八股文等相关内容上,更表现在深层的创作当中,在一定程度上,明清小说的繁荣也有赖于此。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由于长篇小说创作的昌盛,出现了小说评点的高潮。其时,作为科举考试专用文体的八股文,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批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张竹坡批点《金瓶梅》,通过对八股文理论的借鉴与运用,对《金瓶梅》思想与艺术进行了评点,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理论,对后世的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的灵根、灵性、奇士说,并不仅仅是他对艺术创造和审美灵境的感悟,更重要的是他对诗意的开掘、照亮生命境界的执着,因而.他能处处以离致独绝的生存状态超越现实图厄,甚至场屋之累,将扑朔迷离、说不可说的灵气、灵性、灵根的慧命,通过整体的生命气象的独绝的思想、独立的人格、独步的创造,让人能感性直观到、体验到、欣赏到。他生命中“自为龙子”的灵根、灵性,不疏于感性世界的陶冶.亦不蔽于道气本源的开启。  相似文献   

13.
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文章体式,该名称来源于其特殊的文本结构形式。对八股文的文本结构及其现代意义作简要分析,以管窥该文体之概貌,以便读者对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中得到些许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中,因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逐渐成了“学习的机器”,这与教育的功能相差甚远,久而久之.作文就成了类似“八股文”的“千人一面”.没有活力,没有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应回到彰显个性.追求创新的本位上来。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郴州市区柔力球运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郴州市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易于推广和普及的健身运动,可以较好地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健身需求的锻炼者;研究调查发现郴州市柔力球运动的普及度并不高,而且发展与传播速度缓慢,柔力球练习者的分布也不广泛,本文并对郴州市柔力球运动现状提出了相应的...  相似文献   

16.
明清两代,所谓的“时文”,即作为科举考试专用文体的八股文,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批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张竹坡批点《金瓶梅》亦深受时文影响,主要表现在借用批评术语和借鉴文法理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