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在我国,徽州文化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而这一文化的主要体现就是在民居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中.在徽州建筑空间中,徽州雕刻就体现了其地域文化的独到之处,它将外部建筑与内部空间巧妙融合,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三雕艺术",反映了古徽州人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方面的多元化追求以及对其民情风俗的恪守,是徽州地域文化的智慧结晶.本文希望传承和发扬古徽州民居设计风格,将"三雕艺术"融入到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理念中,做到古为今用的同时,也证明了徽派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的艺术构成、地域特色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
徽州,徽文化的核心区域。徽州古建筑,是徽文化的承载体和活化石。广泛使用雕刻作为建筑构件(徽州三雕)是徽州古建筑的最典型特征。研究徽州古建筑雕刻,应从调查徽州古建筑雕刻的源起出发,在丰富影像资料的基础上,参考潘诺夫斯基图像学层次解释理论,研究徽州古建筑雕刻的形式、结构、内容和象征意义之间的关系,为徽文化研究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徽州建筑中砖雕、石雕、木雕、竹雕4种民间雕刻工艺的历史源流、工艺特点。从审美理想、审美追求、审美特征3个角度阐述了徽州建筑雕刻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徽州古牌坊数字化保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古老的徽州历史文化遗存,徽州牌坊凝聚了古代徽州的人文思想以及徽州建筑雕刻艺术与工艺的精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徽州牌坊的现状令人担忧,亟待保护。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恢复与数字化保护和利用,是对牌坊其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文化价值的尊重与回归。  相似文献   

5.
徽州木雕、砖雕、石雕是珍贵的中华民族地域图形设计文化遗产.砖雕起源于战国花砖与秦砖汉瓦上的图纹.在北宋,由于建筑装饰需求,砖雕开始在住宅、殿宇、墓室、园林装饰上发展.徽州砖雕整体上意境深远、空间层次丰富,展现出了雕刻工精良的技术,人文趣味十足,对当代设计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徽州文化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文化,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徽州文化中的徽州建筑是我国最重要的古建筑流派之一,它集中国审美文化形式美与意蕴美于一体,也已演变成图形符号。但是很多学者对他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层上,没有深入推敲图形艺术的丰富性,所以,对于图形符号的再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其图形符号的利用不单单只是"拿来主义",应把它传承发扬出去。  相似文献   

7.
徽州古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徽州民居在村落选址、民居建筑和装饰细部的处理上都体现着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美学思想,对其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从理论上揭示徽州居居所具有的环境美、建筑美、装饰美的特点,加深对徽州文化的理解,而且对现代环境艺术、造型艺术、装饰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徽州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徽州文化,其审美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徽州人审美精神的表征。从徽派建筑艺术,我们可以看到徽州人在审美文化方面的精神诉求:崇尚“诗意的栖居”与“天人合一”的自然美,追求“庄严肃穆”与“长幼有序”的伦理美.重视绮丽多姿、清新淡雅的工艺美。  相似文献   

9.
源远流长的徽州文化,积聚着徽州审美文化的形式美和意蕴美.由徽州文化中孕育出的徽州牌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形式意味.它鲜明的建筑艺术美学不仅仅传递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显示了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从形式与意蕴的美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赋予了牌坊本身不一样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徽学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仍然缺少美学维度的考察。徽州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审美文化,蕴育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徽州的文学、戏曲、绘画、篆刻、雕刻、建筑等艺术凝聚着徽州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徽州的美学家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表达出自己的美学观念。重视徽学研究的美学维度,对于把握徽州人的精神创造性、有效阐释徽州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发展当代审美文化以及进一步深化徽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徽州古民居木雕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徽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从早期的平面浅浮雕到多层透雕期间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从拙朴粗犷到精美绝伦,凸显其审美观的衍变。徽州木雕寓意平安、吉祥、富贵、升迁等,艺术形式雕刻手法多样而丰富,是研究徽派地域文化的活证物,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郭泥塑艺术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其艺术技艺高超,艺术成果丰硕。小郭泥塑外部造型完整统一,夸张、简洁而不粗俗。小郭泥塑出路开拓需要强化保护意识,强化教育意识,强化与科学结合,强化市场观念,强化创新思维。这样小郭泥塑就能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雕塑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中国传统雕塑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它的艺术风格也随着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而不断衍变,从题材的选择,内容的表现,造型的设计都有不同的体现,传统雕塑造型的设计不仅仅是对审美的追求,更多的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雕塑教学是夯实雕刻艺术设计专业造型能力与创作能力的主要课程,雕塑教学对专业基础的训练至关重要,而它的成效是当前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基本问题。论文在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大的教学背景下,提出雕塑教学融合雕刻工艺种类、提升造型能力、拓展创作能力、注重因材施教、引入数字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究,在造型形式语言和创作构思方面强调个体化发展,推进雕刻艺术设计专业特色优质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各门美术与设计艺术,都需要素描的支持和垫底。素描是各类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包括各种实用美术的开门之旅、必修之课。本文从设计素描的内涵入手,阐述了素描设计中创意造型的表现途径,指出了设计素描中向造型要创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雕塑的色彩语言及其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在中国传统的雕塑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代表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哲学美学思想,其形式具有绘画性、装饰性、多样性等特点,中国现代雕塑创作的用色应该继承传统雕塑丰富的色彩语言形式,弘扬本民族的雕塑艺术。  相似文献   

17.
滨水景观是现代城市着重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一个城市对外宣传,提高城市形象的重要渠道,它将各种设计造型巧妙地融合在整个区域之中。同样,雕塑作为城市滨水环境艺术设计元素之一,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论文主要通过介绍滨水雕塑的艺术美、滨水景观雕塑亲水性的特点,让人们更好地理解雕塑在滨水景观中的作用,更好地美化和获得丰富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8.
声乐艺术是一种由多元文化构成的综合艺术。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的文化融合产生了声乐作品;声乐演唱则在演绎声乐作品的过程中呈现出声乐艺术与器乐艺术,与造型、服饰乃至建筑等艺术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声乐艺术的发展在历经综合、分化之后又出现了进一步综合的发展趋势,这种历史的嬗变反映了一种文化进步。  相似文献   

19.
徽文化门类众多、内容广博,和寿春楚文化同为安徽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在现今新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皖南古建筑的类型样式与设计风格既融会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又创造出极其鲜明的区域特色和个性特征,皖南古建筑不仅融入了皖南地域的自然景观,而且蕴藏着徽文化丰富而深邃的人文内涵,体现着徽文化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20.
闽王祠灰塑与彩绘艺术是福州传统祠堂装饰的典型案例。它饰域完整、工艺丰富,展示了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的审美特色;题材鲜明、表意通俗,体现了闽东祠堂装饰文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典型特征;造型秀逸、格调清丽,充溢着“海滨邹鲁”的福州人文底蕴和闽东独特的海洋文化气息。闽王祠灰塑与彩绘艺术的造型语言和审美样式丰富了福州祠堂文化的审美内容,同时也为闽东灰塑彩绘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文化审美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