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倾注一生心血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他成才与其父李言闻的熏陶感染有直接的关系。李时珍祖辈几代人从医,祖父是个走街串巷的郎中,有丰富的治疗疾病的经验,父亲李言闻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对医药学颇有研究。李言闻扶危济困和救死扶伤的言行给小时候的李时珍以很大的影响,幼年李时珍体弱多病,是父亲的精心调治,几次把他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来,这一切都坚定了李时珍继承父业和为人治病的决心。李言闻对儿子的就业出路非常矛盾,一方面他希望李时珍子承父业,为穷苦人治病,但另一…  相似文献   

2.
马志兵 《现代语文》2006,(11):106-107
2001年的《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2003年的《语课程标准》也提心了“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较高的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化智慧”和“尊重多样化”等人内容。作为纲领性指导性件的课程标准多次反复提到人,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什么是人呢?人就是指人类的各种现象,包括各种社会思潮和化现象。它既涵盖了政治性或思想性,也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一切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因素。钱梦龙认为人性就是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精神世界的关怀,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等。  相似文献   

3.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评课,教师都希望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整个过程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一气呵成。事实上,这样的课堂现实中是很少的,学生对教师的配合不可能像巴掌一样一拍就响,一拍就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各有各的回答,五花八门,甚至有的回答是错误的。如果认为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遗憾或悲哀,那么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因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对教材内容的感悟必然存在个性差异。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笔…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不敢想、不敢问、不敢做、不敢说.因此学生成绩低,缺乏自信,课堂学习就越来越糟.其实他们并不是什么都比不上别人,只要环境和条件允许,他们的潜能就会表现出来.如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往往就是平时很不起眼的学生,能够表演出一个个小品、相声,而多数平时表现较好的同学反而退缩不前.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学生主动倾吐自己思想感情的精神活动,学生的每一篇习作,其可贵之处往往体现在能够用细腻而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真情与实感。《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段的写作教学也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写作内容上也强调“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由此可见,增强习作的感染力,应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强化学生的独特体验入手。  相似文献   

6.
<正>印度古谚有言: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付出,是一种善良,也是一种快乐。翰林小学将利他作为德育品牌,积极倡导利他理念,实践利他言行,作为翰林班主任中的一员,笔者始终将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之所在,于日常教学与生活中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关爱他人的品质。然利他精神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它需要潜移默化地带动与影响。在这里,笔者想就如何培养高年级孩子的利他品质谈一谈自己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正【创意支招】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考题,必须将文题补充完整,当()的时候,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出自己真实想法和看法。它可以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或者是国家发生的重大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凝聚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哲理美于一身,涵盖宇宙人生,包罗万象;其诗文词赋,姹紫嫣红,不仅传递信息,也传递情感,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价值.陶行知先生说"语文当为学生人生且改良这人生",科学研究也得出"人的情感能动作用于才智",所以,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同时,还要利用语文教材的审美优势和情感优势,对学生进行情感美育.  相似文献   

9.
独特体验与个性表达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和写作两项教学内容分别提出的要求。由于语文课程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们在定位阅读教学时,不应仅仅局限于对于课文的阅读,而应把课文阅读扩展为对生活的阅读,在培养对课文阅读的独特体验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顾此失彼,没有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统一起来,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不和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武宪 《文学教育(上)》2008,(24):125-12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顾此失彼,没有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统一起来,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不和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  相似文献   

13.
蔡玉琴 《教师》2013,(24):77-77
新《数学课程标准》多次使用了"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动词,明确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之一。我们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灵活处理教材,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体验多姿多彩的数学,品尝数学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与实践的课题。学生由于认知经验的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在阅读过程中,自然有其独特的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以阅读为基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独特体验犹如清泉,成于思,启于胸,感于怀。教师的责任在于善发现,巧开掘,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在课堂上讨论交流《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的阅读感受时,学生普遍对21世纪人类能开发利用海洋感到骄傲与自豪。然而,一位学生却说:“当我读到‘如今,一艘艘海洋…  相似文献   

15.
贾冰 《辅导员》2012,(18):41-42
改革的灵魂是什么?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让教学回归教育——从文本教育回归人本教育。新课程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便是理念的转变,角色的转变,所以新课程呼唤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一、承认学生是有思想、有灵性、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我认为,学生是客观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2006,(9)
乘机经历从来没有想象过自己一个人,一个25岁的女孩子,只身飞到10000公里以外的地方作类似自助游的旅程。仗着三脚猫的英语,2003年2月,我背着两只超重的行李踏上了行程。没有太多担心,只是对即将到来的旅程充满了新鲜感和向往。谢天谢地,大韩航空的职员还算体谅留学生的难处,我的超重行李比规定的23公斤足足多了5公斤,但是好在基本上全部通过,绝大部分是留学生家长让我捎的东西。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啦!在首都机场,忙着办理出关手续、通过安检,忙出了一头汗。2月的北京,春寒料峭,机场内的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脱掉了外套,穿上了短袖衫。因为南半球的季节和这里相反,所以下了飞机就得轻装上阵。至于捎  相似文献   

17.
熏陶感染·体验·移情——小议语文教学中的心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育是心理教育的简称,心理教育是指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长期以来,教育界存在的片面重视知识传授与智力开发,轻视情感、意志与个性品质培养等方面的心理教育,这是我国学校教育的缺失.10年前,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开始将心理素质列入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课程学习的总目标之一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也就是说,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教学中各种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层出不穷,一时间,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多声部合奏曲。比如《亡羊补牢》既可以被解读为追悔已晚,也可以理解成为时未迟;《落花生》中,花生那朴实无华未必是理想的人生,石榴、桃子才是既好看又实用,才是尽善尽美——诸如此类的现象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20.
徐凌云 《教书育人》2004,(12):28-30
在课堂教学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多了,思考的内容便呈现多元、便有了深度,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命跃动、精彩纷呈.充满生机和活力。然而,笔在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看到了美丽中的些微瑕疵,也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