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族共和”思想是孙中山在民国成立初提出的解决当时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这一基本原则虽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作为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纲领,孙中山主张的“五族共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同时在我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也应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了解孙中山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思想,对于我国民族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五族共和”思想是孙中山在民国成立初提出的解决当时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这一基本原则虽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作为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纲领,主张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了解孙中山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思想,对于我国民族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的誓词中首次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1903年把它写入在日本创办的青山学校的校训内,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再次将它写入该会的政纲中。然而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则提出"五族共和",包括联合满族在内的政治主张,这个转变标志了孙中山近代民族国家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五族共和”的口号是民国元年孙中山提出的,孙中山在新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表明:“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以实现“民族之统一”。日本学者片冈一忠曾经对孙中山首倡“五族共和”的说法提出质疑,并论述立宪派巨头张謇在南北和议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笔者既同意片冈的论点,又提出新的看法:即“五族共和”一词来源于杨度1907年撰写的《金铁主义说》,一直到辛亥年武昌起义后,经过南北谈判,逐渐变奏为新国家的民族统一理论,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革命党人,包括孙中山,都对满蒙回各族怀有否定性的形象,使得他们对“外中国(藩部)”的民族整合问题漠不关心,相反,居住北方和内陆中国的满蒙王公以及旗人集团为了保持他们的既有利益,积极响应“五族共和”的口号,要求“与汉人平等”,导致南北妥协的局面。从这个角度看来,辛亥革命既是不同政治力量的斗争,又是一段内外、大小“中国”交错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民族主义”文艺和“战国策派”文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是相提并论的,被斥之为具有“法西斯主义”倾向的流派。研究证明,它们是两个性质迥异的流派。通过对其成员组成、文艺观、时代观以及理论渊源几个方面的辨析表明,“民族主义”文艺派是为国民党政治统制“代言”;“战国策派”文艺则为中国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殿堂中赢得一席之地而“立言”,同时还是实现该派“战时文化反思和重建”主旨的一支重要力量,自觉承担着五四以来改造国民性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第一次见到“如果”这个词,便好奇地问老师:“‘如果’是什么果子,好吃吗?”老师笑笑,摸着我的头:“‘如果’不好吃,生活中不应该有‘如果’,你要好好把握!”似懂非懂的我点点头,又跳到一旁啃好吃的苹果去了。  相似文献   

7.
成功必须“扬长避短”。研究者发现,尽管其路径各异,但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扬长避短”。传统上我们强调弥补缺点,纠正不足,并以此来定义“进  相似文献   

8.
黄侃 《中国德育》2005,(6):78-78
“振兴中华”口号以其巨大的号召力,曾激励着几代中国人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奋力拼搏。  相似文献   

9.
汤国夫 《文教资料》2011,(30):68-70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谁抓住了阅读,谁就掌握着语文的生命。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要想做到这一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就要做到“五注重”、“五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左传》提出"立德、立功、立言",佛洛依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要想成就一个优秀的广告人,在"三立"、"三我"之后还可分别加上"二立"和"二我",成为"五立"和"五我"。"五立",即"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立人"。"五我",即"本我、自我、超我、新我、非我"。  相似文献   

11.
校长在听课时要做到"五避",即一避应付差事,二避滥用"推门听课",三避忙中找乱,四避不顾教师情绪,五避一听了之,在评课时要做到"五忌",即一忌不置可否;二忌先入为主;三忌吹毛求疵;四忌厚此薄彼;五忌不懂装懂。  相似文献   

12.
全一帆 《考试周刊》2014,(10):168-169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人类文明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应做到的"五性"。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时过百年,中国仍处在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当前,如何处理日益纷繁复杂的民族问题,实现国家的民主共和?如何处理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认同问题,构建多民族共存共荣的现代国家?如何保持民族国家在现代性和全球化大潮中在意识上的统一性和在国家权力上的统一性都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就辛亥革命的诸多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产生了一系列优秀成果。现仅围绕近年来学界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与少数民族的几个问题的讨论进行综述,以期明确几个问题:首先,当前学界对于辛亥革命时期“共和”、“五族共和”的界定;其次,当前学界研究辛亥革命时期民族问题的主要视角是什么?第三,研究视角如何创新?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高度赞扬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他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西方列强为了占领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从两次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战争,在中国掀起了“割地”的狂潮,从而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政府虽然在形式上维持着独立,但实际上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统治下,中  相似文献   

15.
党的思想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金钱观;党的作风建设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认真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梁晓 《师道》2012,(7):50-51
一开学到期中的那一段时间,文杰的成绩像滑铁卢一样,飞速下滑。作业潦草,还时常有空着不做的,上课也懒洋洋,成绩不用"一落千丈"来说,"一落十丈"是绝对有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质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提法上明显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民族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的解读,不仅是个学术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有必要对这些言论进行明确辨析,以辨是非、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8.
"弟"的本义是"次第",引申有"顺序"、"平顺"义,而从"弟"得声的豑、梯、娣、绨、悌、鬀、鮷等字,恰是基于母文"弟"的本义和引申义通过加注类属标志孳乳分化产生的。同时,"弟"还含有"连续"、"更递"、"渐进"的义核,也孳乳分化出涕、焍、睇、<等字。这些字语音相近、语义相通,在字形上有发生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汉字字族的研究由来已久,其理论也在逐步完善。本文通过对从“冘”得声的十九个同族字的分析,探求它们与母文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民族国家理论历经了由"汉民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再到"中华民族国家"的三次转变。究其原因,是为保全中国的领土完整,并使中国永久杜绝"民族自决"的政治后患。以现代视角视之,孙中山在各时期的民族国家理论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但其最终建构"中华民族国家"的政治取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