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歌剧<伤逝>是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用西洋歌剧创作手法创作的中国民族歌剧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部具有探索意义的实验性作品.歌剧<伤逝>与小说<伤逝>在结构上均可用奏鸣曲式的音乐结构来诠释,其音乐的陈述与小说的叙事方式相吻合,在爱情主题的描绘中,抓住了小说中的"紫藤花"这一物象特征,进行了音乐主题创作.文章旨在将歌剧<伤逝>与小说<伤逝>进行对比,发掘二者的共性,从而达到细致而完整地演绎歌剧女主人公子君的形象;同时能更好地理解整部作品,把握其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歌剧<托斯卡>中女性人物有着美若天仙、多疑善妒、思想单纯、用情专一和命运坎坷等特点,具有普契尼歌剧中女性人物的共性.咏叹调将托斯卡内心的极度矛盾和求告无门的绝望作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具有强烈的戏剧感染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从真实主义创作角度出发,以抒情和浪漫气质的音乐,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陈燕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109-112
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巧妙地将<茉莉花>等具有中国五声调式的"中国旋律"运用其中.在真实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双重话语环境下,普契尼根据音乐的需要、人物表演的需要对选定的中国音乐元素进行了选择性的审美化创作,十分明确地确定了其在歌剧中象征与隐喻的审美作用.<图兰朵>中真正中国本土音乐与作曲家本人独特音乐语言的完美糅合,对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以及歌剧声乐的教学和演唱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歌剧<茶花女>的问世标志着威尔第歌剧创作美学观点上的重大转折.威尔第将具体情境中的人物心理和真挚情感转化为音乐,复苏了一个关于爱情和死亡的神话.本文通过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为什么?为什么?>的音乐研究,来解析威尔第怎样运用音乐与戏剧的艺术手段,塑造出薇奥莱塔这个兼有爱情、堕落与高尚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5.
歌剧序曲对一部歌剧的成功至关重要.<卡门>的序曲旋律雄壮有力,结构清晰,除了起到直接揭示剧情、概括主导动机的作用以外,还带有浓郁的异国情调,给人印象深刻.同时它也是当今音乐会上最受欢迎的器乐曲之一.本文通过对<卡门>序曲音乐本体及作用的分析,能够对歌剧<卡门>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宋春燕 《文教资料》2008,(25):91-93
普契尼的生活时代处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音乐思潮的撞击无不影响着这位歌剧大师,而"异国情调"的影响更是十分明显,笔者通过对其歌剧<蝴蝶夫人>题材、音乐语言的分析进而揭示出其"异国情调"的运用,并就其美学成因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歌剧作为一种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其强烈的戏剧冲突、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与精湛的舞台表演,成为歌剧艺术得以表现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辽宁歌剧院1995年首演至今的歌剧<苍原>,其音乐体现出了戏剧性、开放性、史诗性这三大美学特征.该剧已成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歌剧经典.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瓦格纳<诸神的黄昏>为分析本体,分析了歌剧音乐的戏剧性的三种表现形式及其在歌剧中的综合运用,并分析了器乐在歌剧音乐中的戏剧性功9能.本文旨在说明音乐同样具有戏剧功能及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9.
<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是我国第一套真正意义的音乐教科书,它的产生折射了那个年代的时事背景和主编者黄自的个人思想.该套教科书具有音乐学科性强、难度大,以及意识形态控制性弱,通过音乐美涵养学生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歌剧《伤逝》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它在音乐结构、人物设置、心理描绘、交响性效果以及声乐艺术表现力等方面均有创新的意义。该剧的音乐借鉴了西洋歌剧的表现形式,广泛运用了咏叹调、宣叙调、对唱、重唱、合唱、伴唱等丰富多彩的声乐体裁,音乐结构按奏鸣曲式的原则构成,歌剧从歌词到唱腔都写得富于诗意,唱词简洁优美而意深,唱腔吸收了我国二、三十年代抒情艺术歌曲的某些旋法和调式特点,富于民谣特点和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欧洲音乐史>与<西方音乐通史>之比较研究.以著作的框架结构、内容材料、思路、方法等为线索,对音乐史学的研究观念、方法、角度、对象、领域及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等方面予以论述.认为史书的写作是在历史的批判中构筑批判的历史.在对音乐史学观念的思考及音乐史学写作的个性化等方面,也表明了著作者在一些相关问题上的学术观点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吉尔达是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中推动全剧发展的关键性人物,威尔第结合社会政治环境和生活经历,在吉尔达的形象塑造上寄予了浓厚的情感和深远的寓意,用优美的音乐语言表现了吉尔达的纯真善良,从而以反衬的手法很好地刻画了黎戈莱托、公爵等主要人物的形象.深入分析吉尔达的音乐形象特征,是理解歌剧<弄臣>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音乐疗疾思想颇为丰富,但散见于种类文献.较系统的音乐疗疾思想体现在<黄帝内经>中.<黄帝内经>率先提出的五音疗疾的思想不同于一般泛化的音乐疗疾思想,而是一种系统对应思想、一种协同整合思想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4.
《唐璜》这部歌剧应该是其艺术水准的顶峰之作,"众多行家将其视为迄今为止最完美的歌剧",~[1]莫扎特在这部歌剧的创作中使音乐与戏剧高度紧密结合体现了其高度的艺术造诣,本文针对于歌剧《唐·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乐曲分析进行了探究,通过对其音乐分析和戏剧中人物个性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更加深度的了解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早在我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以歌舞、宾白并重,亦属歌剧的性质.中国歌剧的发展从1920年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开始了中国歌剧的萌芽,随后在1935年的<扬子江暴风雨>、1938年的<农村曲>和<军民进行曲>、1942年的<秋子>等作品体现出中国歌剧雏形;秧歌剧<兄妹开荒>为新歌剧的创生奠定了基础,特别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逐渐形成和创造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新歌剧.  相似文献   

16.
德彪西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和声、旋律、织体、调性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同时注入了自己的创新特色,德彪西及他的作品在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焰火>就是他创新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主要从创作特点、演奏技法两大方面分析德彪西前奏曲<焰火>,旨在使演奏者能够尽量接近作者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7.
张隽 《华章》2010,(36)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姐妹艺术.其直观的艺术感染力,对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搞好该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琵琶行>是自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是音乐艺术向语言艺术转化的典范之作,全诗的感伤情调和凄婉意境,从很大程度上说是通过独特而成功的音乐描写来完成的.分析<琵琶行>的音乐描写艺术和音乐意象,对于认识其艺术特质和审美价值、理解其音乐意象的审美内涵、探索其音乐意象的文化意蕴等,都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物是戏剧的主体,而音乐是歌剧的灵魂,在歌剧里,音乐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这个音乐形象的成功塑造,就在于他的音乐表现是成功的。本文分析了费加罗音乐形象的美学价值和费加罗音乐形象成功塑造的重大意义,及莫扎特喜歌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他是"音乐神童",也是十八世纪古典音乐的创始人之一。莫扎特创作了大量作品,在他的音乐生涯中,除了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之外,歌剧也是他创作的重点之一。莫扎特一生创作了22部歌剧,因为其独特的创作天赋和歌剧的优秀质量,他也被誉为"欧洲歌剧史上的四大巨子之一"。莫扎特的音乐剧一直都倍受喜爱,他认为歌剧中最重要的是音乐,因此其歌剧有独特的音乐特点。据此,本文在简要介绍莫扎特生平以及其作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唐璜》对其音乐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浅显介绍了《唐璜》中女高音咏叹调演唱技巧的个人体会。希望对莫扎特音乐特点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