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数学归纳法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关于自然数的命题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初学时往往感到困难。他们不大能理解数学归纳法的精神实质,常常对它产生怀疑,怀疑这种证法是否真正可靠,他们不大相信数学归纳法能把所有的自然数都归纳过,都验证过。认为它还是不完全归纳法,有的  相似文献   

2.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里一种基本的、重要的证明方法,了解它的逻辑依据和逻辑结构对于学好这种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归纳假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通常使用两种推理方法,一种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即演绎法;另一种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归纳法。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 归纳法又分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而完全归纳法要求对每一个对象(所研究的某一类问题)都进行考察。 初等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属于完全归纳法,是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必须对于任意的自然数都进行考察后才能对命题下结论。 它主要分二步: 第一步:验证当n取第一个值(例如n=1)时命题成立。 第二步:在当n=k时命题成立的假设下,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 若以上两步均成立,就可下结论:对于任意的自然数,命题都成立。 由于学生很少遇到这类问题,常常怀疑这种证法是否有效,提出:为什么通过这样两步就能实现对一切自然数的验证呢?由于弄不清道理,只好死套格式,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 如: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相似文献   

3.
在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数学问题时,经常在证明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下面结合实例加以剖析,以引起在实际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数学归纳法是高中阶段最常用的证明方法之一,然而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共性错误.本文以错例剖析为切入点,分析学生容易步入的四大误区.  相似文献   

5.
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不等式时,有的同学由于对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步骤理解不透,只是从形式上套用,往往出现隐性错误或中途受挫.现对常见谬误归类剖析,希望引起关注,避免类似错误.  相似文献   

6.
数学归纳法重在考查归纳、探索的能力.近几年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各种参考书或杂志在研究此类问题时,都只谈到与n有关的不等式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并罗列了一些题解的过程,而没有深入探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时候能用或不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又如何把一些不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题,转化为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本文拟针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由个别到一般或由特殊结论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式叫归纳法.归纳法可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与正整数n相关连的归纳法又称数学归纳法.不少物理问题涉及到正整数n,比如碰撞次数问题.在解答这类问题时,不少教师和学生使用归纳法而得出了错误的答案,甚至一些教学资料也犯同样的错误,先请看下例.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虽然近年来对数学归纳法的考查热度已降低,但是在全国各地的高考数学卷中依然有所体现.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试题的分析,结合自身经验,提出数学归纳法复习应做到"三学会".一、学会用好归纳假设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是一个"连环套",归纳过渡是证明的关键,归纳假设是过渡的基础.1.不能不用归纳假设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相似文献   

9.
数学归纳法在中学数学内容中居独特地位,它在教学中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归纳法本身“可靠性”的怀疑,二是运用归纳法证题时易出现“假证明”.本文想从数学归纳法的结构说起,进而提出几点教学意见.1数学归纳法的结构———演绎与归纳的辩证统一众所...  相似文献   

10.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教学中一个传统的重点和难点,是一种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推理论证方法,没有它,许多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难以求证.同时,其思维方式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着重要价值.但这种方法是利用两个简捷的步骤证明。取任意自然数时无穷多种情况的正确性,十分抽象,因而初学者往往领会不过它的原理,机械套用证明步骤而导致错误.传统的数学归纳法教学是按教材的知识结构,从不完全归纳法引出数学归纳法的概念,然后通过例题学习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教学中学生常常提出这样一些疑问:在第一步证明中,为什么只验证。所取的第一个值,而…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数学归纳法的三种观点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时常采用的一种重要证明方法。长期以来,对数学归纳法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的回答,有三种基本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数学归纳法是归纳法。例如,文将归纳法分为普通归纳法(原文指不完全归纳法)、枚举归纳法(原文指完全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认为数学归纳法是异于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的一种运用数学归纳原理证题的特殊归纳法。显然,这里对归纳法的分类就  相似文献   

12.
错在那里?     
数学中是不容许出现矛盾的.可是,有时一连串似乎合理的推论,却得出了错误的结果.错在那里?需要我们仔细推敲,下面是二个这种类型的例子.一、归纳法谬论我们可以证明:所有人的年龄是一样的.证明如下:我们用数学归纳法来证.当 n=1时,命  相似文献   

13.
数学归纳法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证明方法之一,也是高等数学中很多定理的证明工具。它是用递推方式进行的关于在无限自然数上成立的命题的严格的、规范的论证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步骤的掌握并不困难,但要做到灵活运用就会遇到一些障碍,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就如何灵活运用数学归纳法的问题提出几点想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n取初值时,特别n=1时,等式左边不  相似文献   

14.
最近听了两位老师以同课异构方式执教的研究课数学归纳法(人教A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修2-2).执教者努力实践着新课改的精神,努力贯彻着新课程的理念,令众多听课教师受益匪浅.关于数学归纳法,课标上如是说:教师应借助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让学生经历归纳、  相似文献   

15.
朱文 《考试周刊》2011,(46):86-86
数学归纳法在中学数学中居独特地位,它在教学中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归纳法本身"可靠性"的怀疑,二是运用归纳法证题时易出现"假证明"。一、数学归纳法的结构——演义与归纳的辩证统一如果把特征的命题简记为,则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一般步骤是:(1)证明:真;(2)证明:S(k)真圯S(k+1)真;(3)结论:真。  相似文献   

16.
教师往往因学生累犯一些错误而头疼,仔细分析起来,学生的错误不外两大类:一类是由于粗心大意或记忆不准,造成的偶然性错误;一类是由于对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理解存在偏差,造成的数学认识上的错误.前一类错误易于纠正,而后一类错误则往往带有普遍性和顽固性.  相似文献   

17.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论证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归纳法的重大发展和自然延伸,教师往往十分重视它的作用而在教学中采用种种有效的手段,促使学生掌握它的实质和准确地应用,但由于数学归纳法涉及到无限、递推等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困难,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产生不少困惑,有的甚至对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持怀疑态度:觉得验证了开头几步,怎么就能保证以后各步的正确性?证明结论的“稳定性”如何?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思路是否符合演泽推理的一般模式等等,在多次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形象比喻和用最小数原理剖忻两种方法,对数学归纳法作有效解释,帮助学生释疑于未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形象比喻,就是把数学归纳法形象地比喻为人们攀登无穷级的梯子.首先要登上第一级,即第一步验证n=1成立;其次,必须具有这样的能力,从登上的任一级攀登到上一级,即第二步从n=k-1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归纳法(Mathematical Induction)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通常被用于证明某个给定命题在整个(或者局部)自然数范围内成立.除了自然数以外,广义上的数学归纳法也可以用于证明一般良基结构,例如:集合论中的树.这种广义的数学归纳法应用于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称作结构归纳法.虽然数学归纳法名字中有"归纳",但是数学归纳法并不是不严谨的归纳推理法,它是属于严谨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归纳法教学中,学生主要会遇到两个学习难点,其一,对数学归纳法原理不理解。在教学中,常常会有学生问,为什么这样证明是对的? E.Fis-chbein等的《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的心理困难》一文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利用归纳法原理作证明,……更令人注意的问题是,即使是学生具有应用数学归纳法的技巧,也常常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其二,在由假设p(k)成立,推得p(k+1)  相似文献   

20.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且具有递推性的数学命题,通过“有限”来解决“无限”问题的一种严谨且十分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教学中许多学生没有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证题停留在机械模仿,盲目套用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格式,造成不必要的失误.为了让学生能正确掌握并灵活运用数学归纳法,根据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的经验,对数学归纳法证题的难点及教学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