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出版机构应当实行编辑责任制度,必须有专门的编辑人员对出版内容进行审查,保障互联网出版内容的合法性,这是日前出台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里的内容。按照这一规定,互联网出版机构,应当在其网站主页上标明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文号。互联网出版的内容不真实或不公  相似文献   

2.
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出版已经覆盖了传统出版业所有的领域,开始不同程度地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从内容上,形成了包括互联网游戏、学术、教育、文学、音像出版在内的产业体系;从互联网出版内部构成上,已经形成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产业链;呈现"商用和大众消费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互联网游戏出版和互联网学术出版已经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实际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的机构和企业超过500家,从业人员总数超过3万人,其中各类编辑人员超过1万人.  相似文献   

3.
论出版者的合理注意义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版者 ,或称出版单位 ,是指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 ,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并履行登记注册手续的报社、期刊社 (编辑部 )、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在当今的网络时代 ,出版者还应包括经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和电信管理机构批准、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的互联网出版机构 ,即网络出版者。出版者在其日常出版活动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含有侵犯他人著作权内容的作品。对于这类侵权作品 ,出版者应在何种程度上尽到审查义务 ?一旦出版了侵权作品 ,出版者何以抗辩 ,以免除或减轻其侵权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这…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互联网出版产业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北京地区互联网出版产业的发展概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出版业的逐步转型,近年来,全国和北京的数字出版产业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经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审批的互联网出版单位有50家,但是实际从事数字出版业务的机构和企业约1.3万家,从业人员总数超过3万人,其中各类编辑人员超过1万人.  相似文献   

5.
试论独立的编辑职业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编辑是现代社会职业之一种,在书报刊出版机构及其他传播机构中都有以编辑作为自己的专业工作的人。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存在编辑活动。编辑工作在何时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是编辑史研究不能不涉及的课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古代出版业编辑活动的一些情况 编辑形成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需具备以下一些条件:1.在出版机构等传播机构内部具有明确的专业分工,编辑工作有专人负责;2.编辑工作具有普遍性和连续性,比较多的传播机构都有长期聘用的编辑人员,他们有一定的选题选稿权;3.社会上具有这样一种固定的专业,人们可选择来作为谋生手段.现代各种传播机构的编辑工作的基本内容为:依照一定的方针开发选题,选择和加工稿件以供复制向公众传播.编辑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活动是从它成为出版工作的一部分之后开始的,因此独立的编辑职业的形成过程需结合出版史来研究。  相似文献   

6.
编辑资源,是出版社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关键竞争力.编辑是创造内容的核心力量,我们要坚守内容主义的出版观,就应当坚守自己的内容品位,精忠于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尤其是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 教育与出版应该是“教育+互联网”,而非“互联网+教育”,或者说主要是“内容+互联网”.教育出版市场受众的反应会影响我们编辑的思维、选择和价值取向,甚至影响我们书稿的修订或者重新再编写一本书,但在这本书的编辑出版时,仍然是“内容+互联网”.  相似文献   

7.
编辑加工中应注意的法定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出版领域已经形成了以《出版管理条例》和《著作权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虽然其内容绝大部分是规范出版单位的出版行为的.编辑作为出版行为的主体,其个人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却是出版单位,规范出版单位出版行为的规定亦成为编辑人员依法从业的职业操守,这就决定了编辑主体活动必须在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所允许的范围进行,并在其编辑行为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想要实现传统出版行业的创新发展,编辑人员首先要改变图书选题策划的工作模式,在图书选题策划工作开展之前相关人员必须深入市场进行调研,明确市场的变化趋势,提高图书内容合理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的一个集多媒体软件应用技术的科研、开发、多媒体软件节目制作。出版于一体的大型电子出版机构,其前身是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是国内公认的电子出版领域的开拓者和创新者之一。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自成立至今,能够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出版、复制秩序等环节的管理;出版、制作内容健康向上的电子出版物,质量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出版社同时具有5O0万元的专业设备;从事多媒体节目策划编辑、艺术创作、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12,(24):50
7月30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所有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从事报刊出版活动、获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但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1.
科学出版社在改革中前进,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要深化改革,要使出版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促进科技出版事业更快发展,他们认为,必须把出版科研工作抓起来,用理论指导出版工作实践。今年伊始,科学出版社就作出决定,创建一个新机构,专门从事和组织社内有关人员从事科技出版物的编辑、印制、发  相似文献   

12.
网络媒体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承认或授权,基于互联网从事新闻和信息传播的组织机构.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是指网络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活动和经营活动时,对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民身心健康所承担的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政治责任与慈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国内新闻界     
非新闻单位不得从事与报刊有关活动为制止非新闻出版机构从事新闻活动的现象,规范报刊管理秩序,进一步加强报刊活动的管理,新闻出版署日前发出《关于非新闻出版机构不得从事与报刊有关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经国家批准设立的新闻出版机构,有权依法从事新闻出版、采访、报道等活动。新闻活动要遵守国家管理法规和政策,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非新闻出版机构未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得从事新闻活动。《通知》强调,举办全国性的报刊评比、推荐等活动,由新闻出版行政机构组织或批准。其他组织机构举办需经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未  相似文献   

14.
许全军 《出版参考》2015,(18):15-16
出版业的“内容为王”必须以编辑的专业素养作为保障.在“互联网+出版”时代,传统的编辑六艺——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发稿、读校——与互联网融合以后,其对编辑的素质要求比以前更高.编辑必须在一个大格局之中考虑一本书的出版,即以互联网思维贯穿选题策划——编辑制作——宣传营销整个业务流程,熟练运用大数据、碎片化阅读、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策划编辑是出版机构决定投资的最重要人员,为了能正确引导出版机构的投资方向与决策,图书策划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建立出版职业资格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行出版管理制度主要是对出版单位和其出版活动实施有效管理,但对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资质水平无明确要求,对专业人员个人在从事出版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责任没有明确规定,出现问题往往是追究单位或领导人的责任,真正的责任人往往没有责任。进一步完善出版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使教材、命题更加科学化,考试更加规范化,并扩大报考范围(如初级将面向社会报考)。加强对责任编辑的管理,与人事部共同研究建立责任编辑的个人注册、执业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编辑在出版单位的地位、社会角色以及他们在从事出版物生产过程中应有的权利、义务和承担的法律责任,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优秀编辑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使出版工作不偏离它的本质属性,关键在于从事出版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修养.正如桂晓风会长在中国编辑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上总结时说的,出版业最重要的因素是编辑人才,人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内容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线,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数字出版产业大发展在给消费者带来全新阅读体验的同时,也给数字出版物的内容质量把控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针对目前数字出版物的内容质量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希望能为数字编辑或从事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行业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实施著作权法是保护作者的著作权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智力产品生产者素质的法律手段;是国家进行科技管理和出版管理的重要内容。科技期刊编辑人员都应当认真学习这项法律,正确掌握,并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地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0.
蔡克难 《编辑之友》2010,(11):78-79
2010年第6期<编辑之友>有篇文章论及本人发表于年初的<试论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系>一文(以下简称<试论>),作者文章其名<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思考>(以下简称<思考>),该文不长,其内容通篇除了批判本人的<试论>一文而外,并没见到此君有什么关于出版活动或编辑活动"思考"方面的立论,更兼该文所持逻辑推理或对常识的掌握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本来不打算回应.奈何其文直以本人姓名做题,谓之"商榷",不予回应看来也不妥当,如此,就做如下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