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华 《培训与研究》2008,(12):39-40
巴地的军事交通地位、经济地位事关蜀汉政权的安危,所以蜀汉又在腹地江州设一都督。江州都督设立后,不仅有力地维护了巴地的稳定,还多次支援诸葛亮的北伐活动。  相似文献   

2.
蜀汉政治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因为社会控制的放松和社会需要的增多,儒学独尊的局面被动摇,诸子之学勃然兴起,其中刑名、兵家之学最受重视;不过儒学仍然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儒学分为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化的经学三大流派,地位平等,共同为蜀汉服务;由于蜀汉以正统自居,两汉史成为蜀汉的重要政治工具,是蜀汉政治思想方面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以蜀汉为主体的三国文化的影响无所不在。蜀汉主体地位得以确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历来史学界持续不辍之学术思潮的强势推动,实在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唐元和十一年,白居易在江州留下千古名篇《琵琶行》,但是在勾检,唐中后期江州的有关史料后,笔者对白居易所描述的关于江州的"偏僻、低湿"的地理环境存有疑虑。本文试图从江州的人口增长、江州的地理环境因素以及江州在当时的经济发展方面出发,对江州的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5.
姜维是蜀汉后期重要的军事统帅之一,他出生于西凉豪族,有羌族血统。本文认为,姜维充分发挥自己民族特性,改变了蜀汉北伐的方向,对蜀汉后期军事路线与战略目标的改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蜀汉政权的稳固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6.
略论姜维     
姜维既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也是《三国演义》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形象。姜维的一生主要可分为归降蜀汉、北伐曹魏和假投降三个阶段。在姜维形象的塑造上,罗贯中对于归降蜀汉和假投降这两个片段的描写是成功之笔,原因在于前者使主次人物形象相得益彰,后者则有赖于历史事实本身的曲折奇妙,而对于北伐曹魏的描写就相形见绌了,这主要是由于受主题、篇幅和角色地位的限制而过分拘泥于史实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江州之贬是对白居易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事件。江州之贬之后,诗人的创作心态上突出一个“转”字,由激切转入淡泊和抒情;诗歌内容上突出一个“融”字,知足保和中融入了对迁谪处境的怨恨和愤懑;艺术特点上突出一个“细”字,通过描写的细腻化,表达了诗人丰富而细腻的内在感情世界。江州诗歌在白居易诗歌创作中具有标志意义,而且形成于江州时期的诗歌创作风格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州为沿江地带的一大重镇,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与刘宋、萧齐仿佛,梁陈二朝对江州的控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大体的情况是,开国之初及战乱时期以功臣刺州,政局相对平稳阶段则以宗王出镇.江州的静动与朝廷的定乱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南中于蜀汉有战略意义,作为统摄南中事务的军政长官——■降都督,是保障蜀汉在南中实现这个利益的。正由于此,蜀汉政权格外重视降都督的选任;也正是降都督位显责重,有关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蜀汉的政略方针在夷陵之战以前和以后是有变化的。夷陵之战的失败,给了蜀国一个沉重的教训,使它的当权人诸葛亮不得不对蜀汉的政略方针作一深入的思考,其结果,就是蜀汉政权对以前的政略方针作了局部的调整和改变。诸葛亮北伐的直接目的,既不是北伐中原,也不是以攻为守,而是进占陇右,进而占有关中,配置起两路进攻中原的另一支钳臂。这在诸葛亮的历次北伐中都体现出来。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意义主要为:一具有弥补蜀汉以前政略失误;二关系到蜀汉的国力能否进一步壮大;三关系到能不能实现北进中原,兴复汉室的最终目标;四关系到能否与孙吴一起建立起新的钳形攻击曹魏的态势。诸葛亮北伐把主战场推向魏境,使司马懿不敢与之决战,大大地宣扬了蜀汉国威,鼓舞了蜀汉君臣和军民振兴蜀汉的壮志。其预期战略目标虽未实现,但对蜀汉国力的增强,对主敌曹魏的防御,都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1.
江州陈氏东佳书堂的重要文献《陈氏家法》与《陈氏书堂记》的记载有抵牾之处。若把这两篇文献互为参照,可以发现陈崇在主持陈氏家族事务时有兴办东佳书堂的实力、动力与压力。对江州陈氏家族而言,陈崇不但是东佳书堂的兴建者,而且是江州陈氏家族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2.
蜀汉封爵在授予方面沿袭汉制较多。皇帝掌握最高封爵权,大鸿胪、宗正、光禄勋等负责具体封爵事务,封授仪式遵从特定程序。蜀汉袭爵者并未真正担负起护国重任,相反其中部分人在存亡之际与益州集团士人一起背叛政权。蜀汉亡国后封爵者多数被剥夺爵位。蜀汉封爵政策的某些失误应引起我们充分思考。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是蜀汉最重要的领导者之一,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但其在领导行为上的战略失误、自知不足、不善育才、不当用人、不善授权、赏罚不平、不善纳谏等领导过失,使得蜀汉最先灭亡。蜀汉“成也诸葛,败也诸葛”。  相似文献   

14.
本文深入考察了蜀汉统治时期、特别是统治中后期的南中政策与南中民族关系,认为谯周反对刘禅"南逃"的论说歪曲蜀汉统治南中的政策,夸大南中民族矛盾,抹杀蜀汉数十年来在南中的经营成果,目的是制造"南逃必亡"论,促使刘禅投降曹魏,从而维护益州士人私利,因此我们对谯周劝降论中所述蜀汉时期的南中政策与南中民族关系状况的史料,不可简单地采信,对蜀汉几十年来、特别是统治中后期经营南中的成就,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发动的北伐战争,虽然达到了诸如巩固其威信地位。缓和内部矛盾,以攻为守,标榜正统,发现、培养人才,锻炼蜀军的战略目的,但它并不符合当时蜀汉政权的国情、民意,而是一场必然失败的战争,其失败的原因是可寻的。  相似文献   

16.
《河西学院学报》2019,(3):56-62
东汉末到三国时期羌族在河西地区的影响力依然强大,作为羌族活动主要地域之一的凉州,羌族与汉族联系和交流更加密切。从凉州发生多次羌胡之乱和凉州军阀的羌胡背景看,羌族主导了这一时期的凉州局势。在曹魏与蜀汉竞争的大背景下,凉州成为了两个政权博弈的焦点,不管是曹魏经营凉州,还是蜀汉与凉州羌、胡的互动,都客观上表明凉州的地位之重要,也促进了凉州乃至西北地区的民族交融,为我国多民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南中地区之于蜀汉政权有战略意义,故刘备定蜀翌年即置床降都督总摄南中事务.蜀汉政权用人得当,历任都督"常用重人",品行卓异,治绩斐然,有力地维护了蜀汉南中地区的稳定和与内地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8.
周敦颐是湖南人。然而他却因爱“庐山之胜”而终老江州(宋江南西路江州德化县,今为江西省九江市)。他母亲和他自己的坟墓以及他所创设的濂溪书堂也都在江州。因此也可以说他是属于江西的。就他对中国文化以至世界文化的贡献来说他是属于中国的,属于世界的。  相似文献   

19.
爱说实话的刘阿斗刘备死后,蜀汉由昏庸无能的刘禅即了皇帝泣,一切军国大政都由丞相掌管。诸葛亮等一班元老重臣相继死后,国势日趋衰微了。公元263年,蜀汉终于为曹魏所灭。蜀汉灭亡之后,魏国的权臣司马昭便派人把刘禅接到了洛阳,实际上是把这蜀汉废帝刘阿斗弄到眼...  相似文献   

20.
考蜀汉时期重庆人口,由于《三国志》阙“地理志”,无直接材料可作依据,只能凭间接材料。先求东汉重庆人口及其在益州《含凉州武都郡》人口中之比重,再考蜀汉兵力以证蜀汉人口,后依东汉重庆人口在益州人口中的比重,考出蜀汉重庆人口为户199650、口6897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