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晚唐诗词屡遭否定评价.而时至1930年代,“晚唐诗词”却为诗人们所倾心钟爱,掀起一股“晚唐诗热”.究其原因,乃在于相似的时代境遇、相同的命运遭际与心境以及相通的人生志趣与审美志趣让他们与晚唐诗词产生了超越时空的共鸣,因而诗人们在回望古典诗传统时对晚唐诗词尤感亲切,由此形成“晚唐诗热”.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又是天才的诗人.迄今为止,公开发表了他50多首诗词,这些诗词在内容上博大精深,在艺术上继往开来,为继承和发扬中华诗词传统,为诗词美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中华传统诗词,是特别讲究意象的,诗人表现主题、抒发情感、传达观点等,都必须借助于“象”.这种“象”,不是客观形象的原样临摹,而是融注了作者主观感受并经过再创造的美学形象.这样,“情”与“景”、“意”与“象”的交融,就产生了融主客观一体的“意象”.中国古代衡量诗词作品艺术上的高下优劣,“意象”是重要的标准.对此,毛泽东同志是深知个中三昧的.他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这里毛泽东同志虽然没有用“意象”这一词语,但“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的“形象”,其实就是融注了作者主观感受的“意象”.综观已发表的全部毛泽东诗词,其意象美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的诗篇中,创造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意象,每一类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都有一批优秀经典之作,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具体分析,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很多教师甚至一些“专家”认为小学诗词教学,只要大体了解诗的意思,读读背背就行了,重在积累.这导致了诗词的教学基本上停留在“技术”的层面.课堂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字词句解释教学方式,然后提炼出一个主题,最后让孩子当堂能背诵.这样的教学过程虽然清晰、高效,但诗歌类教学课堂有模式化的倾向,我们的诗词教育甚至有时完全走向了诗词的反面,最能体现语言文化精华的诗词,在教学中显得单薄、苍白.如何让诗词教学焕发特有的生机,丰满地伫立在语文的课堂上呢?  相似文献   

4.
在毛主席诗词教学中,读准诗词中每个字的音,对于正确理解字义,领略诗词的音乐美,从而更加充分体会毛主席诗词所达到的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具有一定的作用.在这里,就毛主席诗词中一些容易读错的宇,略述于下.一、多义多音字字义不同,读音也不同.这种多义多音字在毛主席诗词中不少.我们必须认真辨析,把它读准.①从:读cōng,如“乱云飞渡仍从容”;读cóng,如“一从大地起风雷”.②弹:读dàn,如“弹洞前村壁”、“弹痕遍地”;读tán,如“弹指一挥间”.③分:读fēn,如“分田分地真忙”;读fèn,如“战地黄花分外香”、“分外妖娆”.④和:读hé,如“席卷江西直捣湘和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生通过品味咀“嚼无赖“”、醉”等词语,深入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生借助朗读、析词、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剖题切入,培植阅读心境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2.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时,边板书边…  相似文献   

6.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故国不堪回首”其境其情,不是作者也能知其一二,解其一二,这就是诗.本文所说的画意,是指通过绘画来理解诗词、再现诗词的一种方法.笔者所说的诗情画意更多的是指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画来再现诗词的意境.要教导学生广泛地阅读与理解中华经典诗词,中华经典诗词是我们的国粹,习近平总书记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提升初中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已经成为语文教师高度关注和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以往教学成功经验的总结,研究多角度古典诗词鉴赏、古典诗词情境创设、打造新颖的古典诗词实践活动、注重“美读”品味古典诗词艺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等内容,思考显著提升初中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旅游诗词是中华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自古至今,每一个有成就的旧体诗作者,都或多或少的创作过旅游诗词。 目前,全国各地的诗刊都辟有旅游诗词栏目。如《中华诗词》的“情系河山”、《当代诗词》的“诗化江山”、《江西诗词》的“登山临水”、《难老泉声》的“华夏河山”、《湖南诗词》的“江山揽胜”、《湖北诗词》的“江山美韵”、《东坡赤壁诗词》的“锦绣山河”、《甘肃诗词》的“边寨新咏”等等。可见旅游诗词是旧体诗诗人创作的重要题材,而且受到高度的重视。 然而,通观各地诗刊上的旅游诗词,有相当一部分写…  相似文献   

9.
诗词教学,应引导学生走出应试的怪圈,咂摸出诗词的“意”味.教师可以运用知人论世、口诵心惟、还原情境、披文入情四种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品味诗词的意趣、感知诗词的意象、探析诗词的意境,进而走进文本、贴近作者.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诗词气势宏大的史诗风貌、奔放豪迈的歌颂情怀,直接影响了新疆当代诗词创作的题材选择与情感取向;毛泽东诗词雄伟壮阔的艺术画面、雄奇飞动的诗歌意象、恢弘博大的豪放风格,与新疆的崇山峻岭、大漠戈壁等雄奇阔大的自然景观重合叠加,促成了新疆当代诗词创作中雄奇意象的营造与“铁板铜琶”般豪放风格的产生.毛泽东诗词以其卓越的成就,给新疆当代诗词创作以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许多哲人诗家对诗词鉴赏发表了一系列真知灼见,本文拈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三题。结合诗词鉴赏的实际进行论述。指出:“知人论世”是诗词鉴赏的基础。“以意逆志”是诗词鉴赏的深入。“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则是诗词鉴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诗酒趁年华     
新闻链接:上月,在红火热闹的新春佳节,《中国诗词大会》这档集中展示中国古诗词之美的“清雅”节目出人意料地人气大涨,刮起一番收视狂潮,不仅引发了大众对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关注,更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持续发酵的“诗词热潮”. 《中国诗词大会》,你看了吗?  相似文献   

13.
吕坤认为诗词要“发乎情”、“写胸中自得之趣”和“我境”,要有“忧君爱国之意,济人利物之心”。在此理论的导引下,他创作出了反映下层人民疾苦、揭露社会弊端的诗词华章。他的诗词理论和诗词创作,符合社会现实生活的急切要求和诗词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明中叶诗坛词坛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理论家,同时也是军事家.作为“马背诗人”的毛泽东的诗词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实践经历和心路历程,而且反映了20世纪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详细地梳理近年来毛泽东诗词史诗特性的研究成果对深化毛泽东诗词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汉寿县三中积极尝试把诗词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之中,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时校园读诗词、学诗词、写诗词蔚然成风。早在2000年,该校在原“湖畔文学社”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华诗词创作小组”。一方面通过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文学社刊等途径介绍诗词基本知识,推介优秀诗词作品;另一方面学校组织诗词征文赛、诗词吟诵会、诗词采风等活动,丰富学生感性认识。两年来,学校出版了2期诗词专刊,主办4次诗词宣传专栏,组织了3次诗词采风活动,举办了5次专家学者特邀诗词讲座,评选出了15名“优秀校园诗人”。目…  相似文献   

16.
在两宋诗词作品中,作家们以“心”为师,抒写精诚的爱国情致,鼓舞了一代代的文人士大夫为救国图存前仆后继,为两宋社会生存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以诗词作品来观照作家心理,其“心”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忧患和责任意识,是对儒家“内圣外王”哲学的坚守.  相似文献   

17.
诗词中的“象”即语句的字面含义,而“象”所表达的“意”则是语句真正要表达的含义。当诗词对“象”的描述有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时,就会导致诗词中的“象”与“意”表达上的分离,这时的后者就是“象”的语用含义。诗词中的“象”在被用来作比、被夸张和被比拟的情况下,都会出现“象”与“意”的分离。“典”在古典诗词中也有同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苏轼诗词的“旷达”风格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分析了苏轼诗词“旷达”风格,展示了苏轼诗词“狂放不羁,俊逸豪丽”,“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超然物外,闲适优游”和“胸无芥蒂,同化自然”的艺术特点,揭示了苏轼诗词“旷达”的原因,即:“得吾心”于“庄子”和“不入时宜”。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是各地中考中的常青树,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古诗词阅读和欣赏应以课内古典诗词为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为我们赏读古诗词(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李旦初对当代散曲创作的探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提出的“新散曲”概念认为,凡当代作者创作的反映现代生活的散曲,包括按传统曲律和不严格按传统曲律写的自由曲、自度曲、仿古曲,均应统一称之为“新散曲”;二是其对“新散曲”创作审美诸维度包括审美宏观、审美微观、审美导向、审美辩证作了可贵的系统探索。李旦初“新散曲”创作曾获中华诗词学会首届“华夏诗词奖”二等奖和第二届“华夏诗词奖”一等奖。其“新散曲”创作理论与实践成就被写入中华诗词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当代诗词史》,实现了其“入史”的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