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赤子",现已成为我国旅居海外同胞的一个美称。此词语如何而来?"赤子"本指婴儿。《尚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孟子·离娄下》中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还引申为子民百姓,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中"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相似文献   

2.
《辞源》解释说:“赤子,婴儿。《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引申为平民百姓。《汉书·龚遂传》:‘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滇池中耳。’”《辞海》认为“赤子”有两个含义:(1)初生婴儿;(2)古代指百姓。由此可见,当前两大权威词典都认为“赤子”是指“婴儿”或“出生婴儿”,百姓是由“婴儿”引申而来,《辞源》还认为其得名原因在于孩子初生色赤,“赤子”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整个先秦时代,“赤子”出现的次数不多,其中《孟子》、《荀子》、《庄子》…  相似文献   

3.
【文题】《孟子·离娄下》有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句中的"大人"指有德行的君子,"赤子"指初生的  相似文献   

4.
赤子 初生的婴儿。《尚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相似文献   

5.
赤子:刚出生的婴儿。“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襁褓:本指包裹婴儿用的被子和带子,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世。”《论语》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古代,"陛"字最早是指宫殿的台阶。因为古代只有王或者诸侯有资格建造台榭作为自己的居所,久而久之,"陛"就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汉代蔡邕在《独断》中,曾对为何将帝王称为"陛下",做过详细说明:"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也就是说,之所以称皇帝为"陛下",缘于臣子有事启奏皇帝时,为了体现尊敬之意,不敢直呼帝王,只是说"在台阶下的人进行禀告"。对皇帝上书,也用这一称呼。  相似文献   

7.
年龄称谓     
在平时的学习中,年龄称谓往往是理解文义的关键,尤其在古汉语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现将年龄称谓整理如下,以飨读者。赤子:出生的婴儿。“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离娄下》)襁褓:本指包裹婴儿用的被子和带子,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也。”(《论语·子路》)周日卒:小孩出生一周岁。“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日卒耳。”(袁枚《祭妹文》)孩提:2~3岁的儿童。“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孟子·尽心上》)龆、齿龀:又称龆龀,指儿童换牙,借指7~8岁,也称童龄、童龀、毁齿、龀…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1.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进言"今陛下有海内……无辅拂(辅佐),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里的"古"主要是指  相似文献   

9.
<正>"苏轼曾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古文观止》认为《陈情表》是"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还说:"晋武览表,嘉其诚款。"标题中又有一"情"字。这样看来,晋武帝是被《陈情表》感动了,才收回成命的。果真是这样吗?一、"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世说新语·贤媛》载:"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对群臣云:"相书云:‘鼻下人中长一寸,年百岁。’"东方朔忽大笑,有司奏不敬。朔免冠云:"不敢笑陛下,实笑彭祖面长。"帝问之,朔曰:"彭祖年八百,果如陛下言,则彭祖人中长八寸,面长一丈余矣。"帝亦大笑。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相似文献   

11.
训诂两则     
"故遣将守关者"中的"故" 《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段,有这样一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语文教材将"故"解释为"特意".窃以为不妥.  相似文献   

12.
<正>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2中的课文《氓》:"抱布贸丝"的注解为"拿布来换丝",值得商榷。布,古代货币名称,又称刀布。《周礼·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出入。"又如:布儿(古代钱币的通称。亦作"泉布");布缗(古代用绳子串起来的钱)。《管子·国蓄》:"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荀子·荣辱》:"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余刀布,有囷窌,然而衣不敢有丝帛。"杨倞注:"刀布,皆钱也。刀取其利,布取其广。"《史记·平准书论》:"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司马贞索隐:"布者,言  相似文献   

13.
<正>古代汉语中,定语后置,很多以"者"字煞尾为标志,《马氏文通》于此论述已略见端倪。杨树达《词诠》谓这种煞尾的"者"为"复牒代名词",并举例以名之:"他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史记·河渠书》)。按‘他小渠披山通道者’,犹言‘他披山通道之小渠’,原文‘小渠’先置,则形容语之‘披山通道’无所附丽,故非复牒一‘者’字不可也。""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又《刺客传》。按‘可为足下辅翼’所以形容‘车骑壮士’也,以‘车骑壮士’在上文,故  相似文献   

14.
<正>登龙门:黄河禹门口(今山西河津市西北和陕西韩城市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08,(6)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  相似文献   

16.
王念孙《读书杂志》"颐指"条认为《汉书·贾谊传》"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是有误的,其中的"颐指如意"应该改为"顾指如意"。笔者认为,《汉书》原文"颐指"条无误。其一,王氏所谓"动颐"不可"指麾"很难成立;其二,王氏所谓"颐""顾"二字因草书相似而讹是缺乏根据的;其三,王氏所引《庄子·天地篇》的佐证也不足以支持其观点。  相似文献   

17.
《韩非子·处储说左上》: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学生学写记叙文,多编造一些虚假的故事,写  相似文献   

18.
<正>司空图《诗品》有名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中说道:"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中有许多近义词,它们可以构成一组,但在释义和使用上有不同之处。"征、伐、侵、袭、讨、攻"这六个词,在古汉语中都是军事术语,虽都指军事上的进攻,但在意义、用法和感情色彩上却有细微差别。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区分。1."征",从"彳""正"声,声兼义。《说文·辵部》:"征,正行也。"此为其本义。如《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帝王巡行是一种"正行",故用"征"。后引申为远行。如陶潜《归去来兮辞》:"问征夫以前路。"又引申为征战,褒义词,强调施事和受事双方身份与地位的不同,常用于上攻下、有道伐无道。《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敌国不相征也。"《尚书·胤征》:"奉辞伐罪曰征。"孔颖达疏:"奉责让之辞,伐不恭之罪,名之曰征。"《墨子·七患》:"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用为进攻,一般指长距离的攻伐。《资治通  相似文献   

20.
<正>《周易·系辞上》中有:"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象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白天祐之,吉无不利。"翻译为:因此,君子所依据和遵循的,是《易经》的卦象;所欣赏和玩味的,是各爻的爻辞。因此,君子平时就观察卦象,玩味爻辞;一旦有所行动,就观察爻变,玩味体会占筮的结果。因此,君子才能"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讲的是读《周易》的方法,却三次用到了"玩"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