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代流民与流民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灾害、战争和土地兼并等原因,宋代出现了一些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流民。为使这些流民尽快返回家园,安居乐业,宋朝采取了多种措施对他们进行救助,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明初移民问题"不见诸史,惟详谱牒"。2004年惠民出土的《吴铭墓志铭》载,吴铭的高祖吴均让是由棣州城东避元季乱,移侨他省,后归郡西青阳店庵里吴村的复业流民。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洪武五年下诏书说:"流民复业,不以旧田为限。"吴均让正是因了朝廷的这一政策回到本州城西定居的。他既属朝廷所说的"流民复业"又兼具移民性质。流民复业是明初朝廷"招诱"、"招抚"政策主导下,无籍无业流民自愿的回归行动,流民回归原籍也带动了移民工作,这对当时稳定社会、恢复经济、发展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流民问题并非明代所独有,但明代流民问题之严重则是史无前例的.明代流民问题中最令政府感到头疼的是荆襄、南阳流民,而来自河南的流民在其中又占了很大的比例.明代河南流民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明政府对灾荒控制的不力,当明王朝无力提供食物以减轻饥荒时就发生了流民潮.流民最终成为明朝的掘墓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大量史实论述了近代中国社会流民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指出流民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十五世纪三十年代到十六世纪三十年代是明朝流民问题发生的严重阶段。历来学者在研究明朝的流民问题时往往选择对这个阶段进行整体把握。然笔者仅从此阶段中的正德年间流民问题形成的社会背景,流民运动的基本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对正德年间的流民问题浅析一二。  相似文献   

6.
流民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中国社会的一大问题,近10年来,众多专家学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其研究之中,流民研究硕果累累,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著作方面,池子华先生作品居多,且成系列化。论文方面,成果层出不穷,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近代流民产生的原因;流民的流向问题研究;流民对于流入地影响的研究;流民的调节与控制问题研究。对于流民问题,宏观和整体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而分区分省研究则明显不足,中外流民对比研究也很薄弱。  相似文献   

7.
中国流民问题是超越社会制度而存在的一大社会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频繁的天灾人祸,产生了大量流民,他们为了生存流向城市,给近代城市的崛起带来了重要影响。流民的涌入促进了近代中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冲击了农村的封建传统。但大量流民的存在给城市后期发展又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城市化进退维艰,流民现象逐渐发生病变,并成为各种社会病的总源头。  相似文献   

8.
东晋时,流民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力量,走上历史舞台。由开始作为一种南北缓冲的力量到成为一种强大的武装,再逐渐变为东晋王朝极为倚重的北府兵,流民的壮大对于东晋政局,乃至于南朝的政治走向都有着重大的作用,流民武装也对门阀政治的演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流民和流民武装的变化发展是一条认识当时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统治时期,流民问题十分严重。汉武帝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严控户籍、赈济安抚、生产自救、扩大土地资源、抑制土地兼并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汉武帝解决流民问题尽管有些不足,但成效显著。汉武帝时期的流民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深刻地反映出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政治经济特色。  相似文献   

10.
流民进入粤东北山区具有地区性的差异。粤北地区开发较早,土著势力强大;粤东山区开发较晚,流民势力远远超过土著,因此流民往往能以家族力量为基础,在一些山区形成稳定的定居点。大量流民进入粤东北山区,虽然造成了当地秩序的一度失衡,但也促进了粤东北山区的开发。同时,由于流民对于山区的过度开发,导致了粤东北山区生态的恶化和资源的紧缺,从而引发了清中期粤东北大量人口,向赣南、粤中等地区迁移。因此可以认为,明清时期粤东北的流民活动,对粤东北山区社会风貌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前期人口持续增长,为生计所需广泛展开了农业、工商业等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了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互促进的机制,人口增长及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利用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为保障民生而发展粮食生产的种种努力,愈发促进了人口增长,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清中叶以降,粮食生产能力近于极限而人口增长少有节制之下,民众生活水平趋于下降,社会经济在相当程度上陷入了“马尔萨斯危机”。这一盛衰演替的过程在人口规模调控、资源利用方式等方面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2.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中平元年爆发的黄巾起义以及随后的军阀割据与混战,再加上天灾,导致了南阳、三辅出现流民并有一部分涉入益州,是为“东州人”。这股流民入蜀后,与益州统治者刘焉、刘璋相互利用,对益州政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移民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移民源远流长,绵延不断,一般可分为自发的无序移民和国家政权组织的移民两种。前者包括,以群体生存为目的原始移民,以个体生存为目的无序移民,古代的海外移民;后者包括,政治性移民,军事性移民,经济性移民。尽管历史上的移民背景各异、方式不同,各有其复杂的动因,但无论何种形式的移民,其实质都是一种对失衡的人类社会的整合手段。一般说来,移民活动具有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功能,能为稳定和巩固国家政权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北朝大分裂时期,出于政治经济等原因,使大批北方下层百姓南下,成为南朝“地下”流民的主体。他们在与当地的土著文化融合中,形成汉民族中一个全新的支系——客家人。而这些客家民系带有“光州固始”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代,内地流民大量涌入吉林地区,为城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乌拉、三姓、宁古塔逐渐成为人口密集的地方商业中心,吉林地区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的人头税分为算赋、口赋、更赋三种。人头税的征收对象几乎涵盖了全体国民,成为封建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人头税政策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国家人口数量的变化。若封建政府所征的人头税数额较低,则百姓安于生产,人口增殖速度加快;反之,沉重的人头税会迫使百姓采取诸如杀婴、流亡等消极行为逃避赋税的征收,而这些消极行为不仅抑制了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也直接导致了封建国家在籍人口数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17.
"康乾盛世",是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形成的特定历史时期。所谓"盛世",是封建社会史学家对历史上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概括。"康乾盛世",不仅是清代的而且还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昌盛时期。地处塞外避暑山庄,它与"康乾盛世"举步相随入列清史、携手并肩同登高峰,最后同步走向下坡路。  相似文献   

18.
两晋南朝时期,北方流民大批南下,经过侨州郡与土断,南下北人逐渐与土著汉人融为一体。南北汉人之融合,既壮大了南方汉族队伍,更提升了南方汉族素质,为南方社会进步提供了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流民问题自古有之,宋代尤为典型.造成流民现象的原因很多,自然灾害作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宋代引发了严重的流民潮.宋朝政府出台各项有效措施对流民进行救助;同时还逐渐重视灾前预防,采取增加仓储、提前蠲免等措施,避免大规模的流民潮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君主,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康熙不仅文武兼备.而且好学勤政.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