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我们常常谈教学基本功,也往往提到处理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课堂调控的能力,以及板书、情感、教态等.其实,最关键的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准确不准确、深刻不深刻.不准确会产生误导,不深刻必然流于浅薄.没有对数学内容的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即使有高技巧的华丽教学,也不会有高水平的数学教学.因为,学生新认知结构的构建需要提供知识结构的优质素材,"教什么"比"怎样教"更为重要.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实现由"教教材"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观念和行为的转变,努力做好"两个还原"、"三项促进".  相似文献   

2.
<正>一、找准学习起点,重学情1.根据教材找起点。教师要把握课标中的学段目标,这样教学才有“章”可循,定位准确。另外教师要有整体、系统地把握教材的意识及能力。教材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及层级提升,教师只有把握教材体系,基于课标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有的放矢,把握“教什么”“怎么教”,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既不滞后,也不拔高。  相似文献   

3.
吴亚萍 《福建教育》2005,(3A):32-33
二、小学数学教材资源的开发——建立“用”教材的意识教学内容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基质性要素。目前学校数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主要依据各种版本的数学教材。这些教材各有特点,而且都是精心制作,为教师选择教材、重组教材、用好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教”教材,缺乏创造性地“用”教材的意识与能力。这种“教”教材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的核心资源.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教材、研读教材、运用教材,也要重组教材、开发教材、拓展延伸教材.既要立足教材、洞悉教材主旨,也要立足主体、超越教材主旨.切实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由此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相似文献   

5.
李蓉 《教育》2008,(12):57-57
透视当前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教师有必要理性地审视各种“用教材教”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中等师范学校的一切工作应服从于培养合格的小学师资这一总的目标。所以中师教师的“教”是为了使学生会“教”,不能使学生会教是教的失职。为此必须探讨中师数学教学的特点。一、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数学教材的能力中等师范学校教学大纲中规定“要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从事小学数学教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独立处理教材,  相似文献   

7.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功能的定位,对教师的教学实践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材功能的转变也要求教师在认识上形成新的教材功能观。教师对新教材要有新的认识,在处理教师与教材的关系上,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素材和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为此,数学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从整体上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本质,科学地对教材进行更换、更新、调整和延伸,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充满活力。所以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执行现有数学教材,而应努力驾驭于课堂之外,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巧妙而又创造性使用,每位教师必须摒弃单纯“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地灵活巧妙地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适切性”是教学的根本属性.在数学教学中,展开“适切性教学”就是要在教与学之间找寻平衡,努力让教学建基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对教材、学生以及学习方式等进行理性考量.努力在“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之间找寻平衡.  相似文献   

10.
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超越教材”、于永正的“教学艺术来自对教材的准确理解和把握”,都曾经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仅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一种理念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但是,走进实验教师的课堂,不难发现“教教材”的依然大有人在,我们不禁要问:“超越教材”,为什么如此艰难呢?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倡导教师不要机械地去“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用教材中什么内容教?为什么用这些内容教?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有一个深刻、全面、系统的解读,然后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选择、加工与改造。教师只有在学生、教材、社会这课程三要素中把学生放在首要因素去解读教材,才能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数学教学材料.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师生教学的共同依据,是“教”与“学”之间的联结.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内容,熟悉中学数学各年级教材的体系。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智慧.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这就揭示了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教材只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并不是课程的全部。教材的优点是标准、规范,但这种规范往往会约束教师的创造性,导致教师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而不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来全面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即课堂上忠于课本、目的明确、内容正确、讲解准确,但课后反思仍不乏缺憾,究其原因,一般都是教材处理不当,诸如衔接不紧凑、过渡不自然、方法太单调、知识太零乱、问题欠深度、举例欠广度等等。可见,如何处理教材大有文章可作。本文以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对教材处理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材是师生间互动、交流、沟通的纽带.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载体。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新的教材观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潜心“走进教材”。又要善于“走出教材”。要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材的作用,就必须在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和创造性的加工,使教学教材本土化、生活化、活动化,进而让数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常听专家说,有的教师是在“教教材”,而有的教师却是在“用教材教”。听到这样的话,总觉得意思差不多,从没去思考过。今天,在教学《匆匆》一课时,我忽然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教教材”,就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教学模式;而“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当作素材,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调整、挖掘、重组。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教材的开发和改造贵在辩证实施,教师既要“走进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应避免“拿来主义”和“全盘否定”两种不良倾向,以体现“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基于这个认识,本文提出了小学数学教材二度改造的“加减乘除”策略,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我大开眼界,从根本上给我指明了方向。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用教材教是摆在我们而前的重要课题。以往的教学.教师精心备课,严格遵循教学大纲.课本上有什么教什么。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学到了知识.却没有了能力。这是典型的教教材,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中我们努力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20.
高中新课程的数学教材设计具有更多的弹性,从内容安排到组织设计都为教师的“二次开发”预留了空间,给教师施展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机会和广阔的舞台.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好二次开发,真正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对此,我就实践中印象较深刻的几点体会与广大同仁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