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间的历史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历史认识问题;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如日军遗留在中国国土上的化学武器的处理问题);三是历史牵连问题(如台湾问题);四是历史根源问题。人们一般所说的“历史问题”,主要是指历史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2.
历史概念的形成是历史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认知历史的关键,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大量的"一般概念",它们的存在对初中生形成相关的历史认知和发展历史思维构成一定的障碍。教师能否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突破这一障碍,成为教学是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因而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必须十分重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民族问题是历史教学中一个必须涉及的重要问题,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对这个问题的讲授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具体而全面地分析,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民族关系认知。  相似文献   

4.
巧设问题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历史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做到少而精,切入的角度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怎样巧设问题呢?  相似文献   

5.
母语阅读与第二语言或外语的阅读之间尽管有许多共同的基本要素,但阅读过程却差异很大。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为是否存在着两个平行发挥作用的认知过程,或者是否存在着对两种语言的处理都适应的策略。本文将着力探讨母语与第二语言的阅读的异同之处,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如语言文化内容或背景知识认知体系,形式上的认知体系、语言认知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新理念落实的关键也在课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辅助条件,去构建新的思想和概念。而当学习已不足以生成和建构新的思想和新的概念时,距离和问题也随之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教学活动,应从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创设学习活动的内部条件开始,去激发学生对新的未知知识的认知需要,以形成学生真正的内部的认知动机,以间接方式影响学生能动的学习过程。新课程实施中,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有关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研究中,研究者们比较注重从一般教育理论出发,构建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以及相应的评价系统。这种研究范式强调了教学的标准化,但往往忽略了学习主体对课程的认知对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影响。根据新的认知主义教学观,学习主体对所学课程的评价认知是其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要把学生对历史课的认知和评价作为重要的研究参量。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高中学生对于历史教学各个环节的认知评价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了解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动机,对学习历史课程的意义和功能的认识,以及对历史课的期望等等;  相似文献   

8.
<正>鉴于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在编写理念和内容方面的变化,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高中生既有的历史知识储备容易与新教科书产生认知上的“距离”和“冲突”。当然,认知冲突既是教学挑战,也是教学机遇。基于此,如何利用好、创造好、营造好“认知冲突”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核心素养,成为历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将围绕《中外历史纲要(上)》“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课,对高中历史教学中认知冲突的应用策略做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日本的环保合作,无论是规模上还是内容上,都远远超过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的环境合作。对中日环保合作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中日两国进行环保合作的原因,指出阻碍中日间环保合作的因素,展望中日间的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设置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选修模块。具有选修模块的高考学科必然在同一份试卷中出现对应的选做试题。选做题的设置从试卷形式上体现了新课程“选修”的模式,因此对应于各个选修模块选做题的难度设计是否相当,就关系到考试的公平性。如何使选做试题难度相当,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对问题难度的判定标准,可从问题所需的知识量即问题的难度空间、问题所处的情境形式即问题的认知情境、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能力即问题的搜索空间等角度进行求同设计。  相似文献   

11.
对科学技术的功能认知和历史作用的评价将直接关系到能否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是否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问题是科学技术研究中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有必要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化学课堂上,我们会常常听到老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实验室在制备氧气结束时是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还是先从水槽中拿出导气管”、“收集氢气时,是否与收集氧气一样采取向上排空气的收集方法”、“制备二氧化碳时能否像制备氢气时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这些问题就是心理学上的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13.
从一次测试看关于学生认知的历史发生原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历史发生原理是运用数学史于数学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数学教育而言,个体数学理解的发展遵循数学思想的历史发展顺序.研究表明:高中一年级学生对虚数相乘问题和无穷级数求和问题的认知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重蹈了历史发展过程,这验证了学生认知的历史发生原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揭开历史进程之谜的钥匙──学习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看待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它的原在含义和主体含义何在,是否具有普遍性,对后人有什么方法论意义,这都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尽管在某些问题上仍有分歧,但本文亦为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者关于认知与情绪的关系以及在情绪的产生中是否需要以认知为中介等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新近提出的MEM理论较好的解决了这种分歧。关于情绪状态对认知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记忆领域。基本上是沿两条路线展开的:一是心境依存记忆,另一是心境一致记忆。  相似文献   

16.
以往学术界多重视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而在中国现代史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重大却一直未能很好解答,甚至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理论问题:“史学与人民的关系”。清末的史学从业者对“史学”的认知分歧不大,但对“人民”的认知分歧较大;民国时期学者对“人民”的认知分歧缩小,但对“史学”的认知趋于多元。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史...  相似文献   

17.
不可能世界在认知逻辑系统中理解为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而认知上是可能的,能够为认知逻辑系统中认知主体的矛盾信念提供语义支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认知逻辑系统中的逻辑全能问题。对不可能世界本体论的归谬法证明遭遇丐题的困境问题,文章表明该证明无法真正否定证不可能世界,因为不可能世界就是一个初始概念。而对否定算子在不可能世界中的定义变化问题,仅是一个众多语义解释的选择问题,并不是由于不可能世界的引入而引发该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适时有机地融入乡土历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视野,丰富历史知识,锻炼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培养爱乡爱国的情感,有着积极的作用。利用乡土历史辅助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认知过程和认知心理,易于调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人们认识事物都是...  相似文献   

19.
在面孔识别的种族效应解释上,接触经验与社会分类两大理论取向之间一直存在争论,综述新近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关键问题上:是否存在对种族特征的注意偏向,识别不同种族面孔的认知机制之间有否差异,接触经验和社会分类是否是同时存在的两个因素.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探讨以及这些问题彼此之间的关联验证,提出和建立异族面孔识别的认知神经模型.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关注学生在认知上是否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是否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