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选好钓层鲢鳙的活动泳层属中上层鱼类,除隆冬初春外,一般都不潜底,总是在半水或水面游弋觅食。所以,尤其盛夏垂钓,只宜钓浮。钓浮其实分"上浮和下浮"两种,因"上浮"是指盛夏中午用锚钩锚浮头鲢,故不宜提倡,下面只说钓"下浮"。钓"下浮",是在早上10点钟前和下午5点钟后水温相对低时的一种半水钓法。这种半水钓法,钓具用竿为  相似文献   

2.
说到闷热天,众口一词是“鱼难钓”。许多人把这样的节假日戏称为“黑色星期天”,失望、惋惜之情尽在其中。夏秋季节,天闷热常使较大的区域形成一个低气压的大气候、大环境。但是,鱼难钓并不是完全不能钓。下面谈谈我对付闷热天的策略和方法,供钓友们参考。一、钓浮不钓底天气变闷,水中溶氧变少。当水底处的溶氧度低到一定程度时,底层鱼便会离底上浮,缺氧越严重,鱼上浮得越厉害。在缺氧不太严重时,鱼会滞留在某一水层中间,并且仍有一定的觅食欲望。所以此时不能钓底,而要钓浮,把钩饵下到有鱼滞留的水层中。钓浮就有个深度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钓鱼》2005,(5):24-24
问:现在,搓拉结合、底浮兼顾成了手竿钓鱼的变化法则。然而,什么时候用拉饵,哪种情况用搓饵,以及如何判断鱼上浮,浮到什么位置等等,许多钓手还是不大明白,请您给“不明白”来个明白,行么?  相似文献   

4.
阳春三月,是戳茬钓鲫的好时机。但在芦苇茬中垂钓跟其他钓法有很大不同,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有较好的钓获。总的说来我认为此时钓鲫要在一个“浮”字上做文章。芦茬的水底实在是太不容易下钩了,有横七竖八倒伏的陈年芦苇不说,单是那厚实的苇叶便会让鲫鱼难以发现鱼饵。另外春季大部分时间上层水温高于下层,鲫鱼多半会追温上浮,吃长在芦茬上的水藻或芦苇刚生出的嫩芽尖。若此时垂钓钩饵落底,定然所获不如钓浮。这里我就把自己总结的一些小经验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5.
严实 《钓鱼》2014,(1):24-25
浮标是“台钓”后才被钓鱼人接受的,之前用芦苇竿,鹅毛杆制作的没有标尾的立漂都是二力失衡——坠、钩、饵重量大于或小于浮漂的上浮力。坠、钩、饵沉底,“沉”大于“浮”,立漂躺着或斜立着主钓下层鱼;坠、钩、饵悬于半水,“沉”小于“浮”,立漂直立主钓上中层生活的草鱼、鳊鱼、鲐鱼。浮标出现后南于浮力集中在标身,不管一浮(标身)两沉(实芯标脚和实芯标尾)还是两浮(指标身和空芯标尾)一沉(标脚),都是无饵调4目,加饵钓2目。  相似文献   

6.
任志新 《钓鱼》2006,(13):24-24
程宁老师曾在《钓浮篇》光盘中列出了实现鲫鱼钓浮的条件:鱼有没有上浮追食的欲望;鱼饵是否对路;水温是否适合以及鱼的密度是否够高,二三条鱼就不能长久钓浮。很显然,他所说的这四个条件是指密度较高的精养塘和竞技池,那么在鱼头稀、小杂鱼多的自然水域能否实施钓浮呢?答案是否  相似文献   

7.
炎热的盛夏季节,垂钓鲫鱼,,比起春季、秋季难钓,尤其是城市中公园的池塘更为难钓,对于难钓的鱼,常将它归类于刁滑之鱼。造成鱼刁滑的原因,最主要是公园垂钓人多,鱼口味杂,鱼没有饥饿感;其次是气温、水温升高,超过了鲫鱼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环境,由于温度升高,池塘水体中的溶氧量稀薄,部分鲫鱼上浮到水面抢吸空气中的氧来保命;第三个原因,公园池塘的水质,一般属略带有酸性的肥水,肥水鱼盛夏垂钓更比较困难。盛夏公园滑鲫的主要表现特点是:钓、诱饵的质量再上乘,  相似文献   

8.
一、择时钓浮。在我们江汉平原地区,仲春的气候,是一个由冷变暖的磨合期。在此期间,每当阳光充足的晴天中午时段(11~14时),鲫鱼为了吸收热量和养分,进一步恢复其体质,它们就会成群结队,纷纷上浮到水的上层晒太阳。所谓择时钓浮,就是选择中午时段进行钓浮。二、隐蔽钓浮。浮钓鲫鱼时,不但要注意安静,还要注意隐蔽,否则,就会惊跑鲫鱼群。钓者站在钓  相似文献   

9.
草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个大力猛,学会钓草鱼,盛夏也能过钓瘾。  相似文献   

10.
荣荣 《钓鱼》2006,(10):31-31
浮钓草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全浮,另一种是半浮,无论采用那一种钓法都必须在温度达到25~35℃,水温达到15℃~20℃的时段,因此每年的春未夏初才是浮钓草鱼的最佳时期。由于春末夏初早晚存在着一定的温差,草鱼受到温度的制约,早晨贴底,中午水体表面温度升高时,草鱼才可能趋温上浮在水域之中上层活动觅食,如果温度过高时,它会浮在水面上,当温度不足以使它浮在水面上时,它便会浮在半水中,针对草鱼的这种习性,有经验的钓手会选择钓半水或是钓全浮。钓全浮即在水面以下20~30厘米处,钓半浮在水下40~60厘米处。因为有钓半浮和钓全浮这两个不同的钓法,所以,在制作草把做窝诱鱼上,有两个深浅不同的水深。  相似文献   

11.
关新铭 《中国钓鱼》2004,(11):12-12
俗话说:“春钓浅滩,秋钓近边。”自每年8月初的立秋之日起,时令就进入了秋季。但是,初秋由于未出“三伏”,除早晚较凉爽之外,炎热仍似盛夏.气温依然很高。垂钓自然还要沿用夏钓方法,避开中午要钓一早一晚。  相似文献   

12.
在淡水鱼中,草鱼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草包”:一则它食量大,生长快,当年的草鱼一般能长到1.5-2.5千克重;二则它性情“豪爽”,大大咧咧,很容易中饵上钩。从仲夏到初秋这段时间,草鱼是钓获量最大的鱼种。只要钓场草鱼多,钓法得当,一天钓十几到几十千克都是常事。 盛夏钓草鱼的最好方法是嫩草浮钩钓法。按时间不同,又可分为浮钓和半浮钓两种。 1.浮钓。早晨和傍晚,天气凉爽,加之塘主平时多在早晚撒草  相似文献   

13.
夏雨龙 《钓鱼》2008,(17):34-34
用拉饵的方法垂钓宜遵从“三适”。常见的适宜于用拉饵的方法垂钓的水体是多小鲫鱼的肥水体。拉饵垂钓的最大优点是诱钓合一,能有针对性地配制各种腥香饵料,能因地制宜地钓底钓浮,上饵速率快、扬竿频率高、中鱼几率大。而小鲫鱼的特点是好集群、摄食积极,虽为底栖鱼但有时也会上浮,  相似文献   

14.
野钓     
福建闽江发源地清流,龙津河环绕县城绵延十几公里。每年端午节过后进入盛夏。清晨、傍晚,县城各大桥上常常钓手如云,钓者以本地小溪水中生长的“鱼腥草”嫩叶为饵,浮钓草鱼,收获甚丰。我也是此钓鱼大军中的一员,由于桥上人多竿多,钓线互相缠绕,多有不快。去年盛夏我改桥上守钓为沿河游钓,  相似文献   

15.
管察 《钓鱼》2005,(12):22-22
鲫鱼是下层鱼,习惯底摄。在“台钓”出现之前,我们主要是底钓,坠钩平底,先撒窝,再根据底况和鱼的摄食偏向选择相应的钓饵。“台钓”不打窝,用诱钓合一的钓饵边诱边钓,但钓着钓着鱼上浮了,于是有钓离底、钓半水和钓一标深等钓术变化,但这是针对池塘而言。野钓或粗放型养殖水域鱼的密度低,诱鱼就不能省略了。  相似文献   

16.
钟卫 《钓鱼》2004,(13):30-30
喜欢钓鱼的朋友,经常在河边发现一群小黑鱼或小黄鱼(黑鱼籽刚出时是黄色小鱼),在水中浮上浮下,水面上时常带有大量小气泡,在小黑鱼后或下方都跟有两条大黑鱼。多数的钓友不知道怎么钓它,而放弃,实在可惜。在此我将多年钓黑鱼的经验和大家说说,让大家一起享受钓黑鱼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如果是艳阳高照的晴天,应以早晚钓底,中午钓浮钓浅为宜。在晴朗的天气,当临近中午,天气炎热,鲫鱼开始上浮,此时再钓底,基本上不会有鲫鱼咬钩,下午3点之后再钓,则应该改为钓浮。垂钓深度需根据鱼浮游的深度确定,一般以60厘米深为宜。  相似文献   

18.
辛朗 《钓鱼》2003,(18)
尽管拉饵钓浮成了池塘钓鲫的有效手段,但是喜欢搓饵钓草鱼、鳊鱼。在成都周围,用浮钓方式钓罗非鱼、胡子鲶和鲈鱼,或在雨后上层水温降低,下层鱼纷纷上浮的时候,搓饵钓半水鲫鱼的人也越来越多。观察线组,我发现钓取对象不同,各人对线径、子线长短、用钩和鱼漂的调整有着不同的理解。1.钓慢鱼盛行倒拉牛,钓快鱼看好极碳线。搓饵钓浮,提竿时鱼一窜就把子线挣断了。池钓用母线3号,子线2号应该很保险了,可是在按天收费的池塘跑一条大鱼,要后悔好几天。于是精选子线,3号母线配了1号金刚星。然而线径粗细有序,强力颠倒了还是倒拉牛,1号“金刚星”的…  相似文献   

19.
陈中春 《钓鱼》2009,(16):26-27
盛夏,按“早钓黎明夕阳红,晚钓黄昏鸡歇笼”这样的谚语来选择和确定当天的最佳钓鱼时段已在广大钓友中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20.
盛夏暑天野鱼难钓,尽人皆知。如果垂钓者脑筋活泛,仍可在钓鱼淡季获得较好成绩。下面笔者讲个“盛夏拿个晚,强似一整天”的小例子,愿与钓友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