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实践中有几个事例触动了我们的心弦:1.期末试卷上有个雄鸡报晓图.让学生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不少同学答不出来.老师问为什么,他们说没见过大公鸡,不知道它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2.
一次期末考试,有一道题是看图回答问题。图上画的是雄鸡报晓,让学生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不少学生答不出来。老师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没见过大公鸡,不知道它在干什么。有人说,现在的小学生五谷不分,问他们馒头是怎么来的,他们说面食店买来的;  相似文献   

3.
一次期末考试,有一道题是看图回答问题.图上画的是雄鸡报晓,让学生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不少学生答不出来.老师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没见过大公鸡,不知道它在干什么.有人说,现在的小学生五谷不分,问他们馒头是怎么来的,他们说面食店买来的:问他们小米是怎么来的,说粮店买来的.小学生的回答,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麦浪滚滚,谷穗弯弯,豆荚饱鼓鼓,都是作家写在书本上的,不少学生没有亲眼所见的真切感受.  相似文献   

4.
曹婵娟 《新课程研究》2009,(10):138-139
经常听到有教师抱怨:“这班学生可真笨也!看着这幅图说一段话,刚刚嘴套嘴一起说了好几遍,待会儿喊几个学生站起来说,又有不少孩子像木桩站那里。也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才说得出来.更别提写了。即使写出来,还有不少丢字落句的。如果不指导,让他们自己写,还不知道写出来的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5.
曾经,英语课充满欢声笑语:曾经,学生们在课间用英语又说又唱;曾经,不记名的调查结果是学生对英语是百分之百的喜欢……我体验过那种幸福。但是现在.这样的景象却不再,作为一名分管英语教学的管理者。我经常听到同事慨叹身为英语教师是如何地不幸:一天跑3~4个班级,上同样的内容.重复劳动的叠加,怎一个“累”字了得?更多的是听到他们谈论学生对英语的厌倦。在面对四五十个学生的课堂上,不少教师坚持着划一的标准,读读背背、抄抄写写,对不达到相应要求的学生则横眉冷对。真恨不能通过某个管道,把知识给他灌输了进去。  相似文献   

6.
在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要学生背各种解题套路和模式,导致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机械地模仿题目,只会做见过讲过的题目,而对那些“没讲过”“没见过”的题目只能“望题兴叹”.而变式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它能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独立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探索中求进步,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毕业的学生来看我时,我正抓了几个“后进生”在背《师说》。“后进生”背得磕磕巴巴,我指着毕业的学生对他们说:“当初,老师就是有‘一个都不放弃’的决心,才使他们有了默写零差错的神话。你们赶紧回去背!”其时,我靠着椅背坐着,学生都围着我毕恭毕敬地站着,这是一位教师最权威的姿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颇感自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不少教师和家长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可是,一提到识记,人们往往把它和“死记硬背”等同起来。我们看到不少中小学生他们没日没夜地“苦读”:背一篇一篇的课文,背一本一本的笔记,背一道一道的习题。有的学生因写错一个生字,而被严厉的教师和家长所惩罚,一个字要抄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真是可怜之至!对于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居然有人为其辩解说:“有意识记嘛,哪能不付出意志努力呢?”机械地重复抄写,无休止的默写背诵。这种所谓的“意志努力”,对于十一二岁的初中生  相似文献   

9.
辞宴书     
今晚粤菜馆的饭局我就不去了。在座的有那么多领导和大款,我虽也是局级,但文联主席是穷官、闲官,别人不装在眼里,我也不把我瞧得上,哪里敢称作同僚?他们知道我而没见过我,我没有见过人家也不知道人家具体职务。若去了,他们西装革履我一身休闲,他们坐小车我骑自行车,他们提手机我背个挎包,于我觉得寒酸,于人家又觉得我不合群,这饭就吃得不自在了。  相似文献   

10.
周团胜 《教师》2010,(25):84-85
从事英语教学多年。我时常会发现有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学生学习英语非常刻苦,单词记了很多,语法规则背了不少,但英语水平却不理想.特别是在语言运用方面.理解力和表达力都较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形呢?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英语语感差。“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张文凌 《云南教育》2007,(B09):18-19
在山区孩子眼里老师就是外面的世界 “学生们经常问我,老师,外面的世界真像书上说的那么精彩吗?我总是回答他们,是的,孩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鳞次栉比的高楼.有熙熙攘攘的街道,有飞速行驶的列车,还有如鸟展翅的飞机……其实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除了这些,我很难想象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繁华。我所见过的繁华,是在山间的夏秋之际。夏天,庄稼在地里竞相拔节生长;秋天,到处金黄一片.窄窄的山道上,还飘散着我带领学生从镇上背来的新书的清香。”  相似文献   

12.
朱含冰 《考试周刊》2009,(35):15-15
目前高中学生都是初中“课改生”,他们中不少在初中成绩不错,但上了高中感到很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我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也吃力,初中基础知识不扎实和动手能力差是部分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要解决这一衔接问题.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困难的原因。具体来说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语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常常说写不一。如,有位学生在口述学校受污染的小池塘时说:“小池塘的水很晕。”我问她“晕”是什么意思时,她很不好意思地改掉这个词,不少学生在口头作时说“妈妈驮着我”,而在书面作里,都把“驮”改为“背”。他们改动的原因:觉得这些词有些“土”,没什么化的父母和邻居的说法不大正规,登不上大雅之堂,并没有仔细体会它们的妙处。  相似文献   

14.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就必须使学生爱学数学。爱上数学课。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角”的知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完角的概念.再来讨论墙角的“角”,引导他们从几个方向来观察。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  相似文献   

15.
程东 《学周刊C版》2011,(1):197-198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珠宝.中学语文古代诗歌的教学.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读读背背”的要求上.而是应该大胆试验让学生仿写、创作.并且青少年学生是可以学会古代诗歌创作的,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他们的诗歌赏析能力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本文提到并举例证明了一些学习和创作古代诗歌的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有一所小学规定:该校4300多名学生每周一到周四都不用背书包回家,书包统一留在班级保管。据了解,学校这一做法的初衷是想从“作业改革”上来探讨学生的“减负增效”。据校长说“,不背书包”是学校一次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的“减负”问题,确实有必要好好探讨。从作业改革的角度来考虑“减负”问题,也算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学生“不背书包”,不等于教师不布置作业,而是要布置有实效的作业,提高作业的效率。学生的“包袱”问题,绝不仅仅是“背不背书包”这么简单。既是学生,总得背个书包才像样,才像个读书人的样子。但是,小小年纪却又背个格…  相似文献   

17.
杨苏英 《海南教育》2014,(18):63-63
在很多教学随笔或论述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何指导学生背诵的文章,也经常看到老师通过“范读”来指导学生朗读,几乎未见过教师“范背”之说。苏教版语文新课标对每个学段都有背诵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通过30年的教学实践,我体验到了范背的好处。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新世纪《数学》二年级上册。情境描述一、认识平均分“同学们见过拔河比赛吗?”“见过。”“我们班也要组织两个队进行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多拉’队的站在这一边(指讲台右边),愿意参加‘蓝猫’队的站在这一边(指讲台左边)。”统计出“蓝猫”队有11人,“多拉”队有13人后,老师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就按这样组成的两个队来比赛,你们满意吗?”老师问。“不满意。”“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不公平。”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他们‘多拉’队要再分给我们1人。”“两队各有12人,就是分得‘同样多’。我们给每队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取个好…  相似文献   

19.
在“三角形而积计算”的课堂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如图,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结果在全班70人中,竟有半数的学生束手无策,在做对的学生当中亦有一些学生不理解算理。课后,在座谈讨论中学生反映了两种相洪,!、老师讲课中在用“拼图法”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强调了要求三角形面积只要有底和高两个条件,而题中多给了两个条件,因此,学生茫然了。2、不少学生都知道4.4厘米是高的长度,但不明确是哪条边上的高,列出了5X4.4+2或6.SX4·4寺2两道错误的式于。原来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学生没有搞清“高”和“底”的联系!针对…  相似文献   

20.
我常常听到不少学生及家长抱怨说高中英语难学,这主要是有些老师平时不注意教学研究,把学生禁锢于他们设计的框框中,使学生处于一种“学外语就是读、记、背”的思想状态,跟不上教学要求,妨碍了教学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