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本文为国际情协澳大利亚委员会主席、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馆长唐·麦克迈克尔在国际情协第四届亚太地区大会上所作重点报告的讲稿。在该文章作者简单回顾了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历史,简述了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方法。然后,他提出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新概念,即它非一般知识性教育,而是一种特殊的、鼓励人们参与干部社会重大问题,改变人们对社会的看法的一种教育。此外,作者还分别就自然历史、文化历史、艺术、科技及社会历史类博物馆的社会教育目标作了分析和论述。作者所列举的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及苏联的一些成功的博物馆展览及其在博物馆社会教育领域中的努力给读者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信息化、现代化、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为特质,对博物馆而言,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期待,又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发展空间.笔者注意到,自进入新世纪以来,由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率先开创的国际化拓展路线,到英、俄、法各大博物馆继而推行在世界各地设立分馆以妥善处理其大量从来未有机会进行陈列展示的艺术品的"世纪战略",并作为增加其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这反映国际博物馆界一种新的趋向.  相似文献   

3.
1998-2002年,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以该国历史上的土著儿童强制隔离政策为内容开展了一项名为“带他们回家”的大型口述史项目。该项目具有全民动员、实施先导项目、重视对采访人员的培训及对土著文化的研究四个特点,鼓励被隔离土著人倾诉自己的心声,找回自己的文化身份,同时让澳大利亚社会得以了解土著儿童隔离政策的真实面目。我国图书馆应吸取其中有益经验,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口述史项目,重视对口述史项目工作方案的测试,尊重受访人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敏感性,重视访谈资料的文字转录工作。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起源于收藏,然而从个人的私密橱柜到公共性文化空间,博物馆为人类观察、认识、处理物品和遗产提供了自己特有的视角和理论、方法,大大拓展了物人关系的维度和深度。随着遗产观念的不断扩展和深化,以及文化在人的适应和进化及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博物馆必将在物人关系以及人的世界观建构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普遍遗产化和博物馆化生存将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重要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与政治领域的一系列变革促使博物馆、遗产地等文化展示场所将目光转向“体验”。体验不仅代表一种与过去对话的新方式,而且也是文化产业兴起后的必然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对实物收藏、保护、研究的关注转至观众的兴趣、行为、参观效果上。相应地,体验成为博物馆实现其公共使命、树立博物馆形象的手段。然而,体验是否真如人们所描绘的那样美好?在《转型期博物馆的哲学观察》一书中,希尔德·海因在哲学框架下讨论了博物馆由重视实物到关注体验的转变及其对于博物馆角色的影响,同时表达了对博物馆体验以及多元化宣言的担忧。海因对体验问题的探讨,为我们反思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博物馆与社会的新关系正快速发展,博物馆的角色与经营方式受到经济价值、政治价值、人文价值、创意产业价值等面向的影响而转变。同时,在全球化的时代,人类文化的同质性正快速发展,但正因如此,多元文化个体性的不同价值更受到肯定,而由消逝的文化元素中粹取新的创意智慧是必然的途径,因此,保存文化的场所将成为大众重要的终身学习环境。今天博物馆的角色由保存文物发展到诠释文化、由静态陈列物品发展到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场域,博物馆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已成为主导群众教育、休闲文化与旅游事业发展之要素。博物馆面对社会的新关系,博物馆是观念的传递媒介,对地方与国家认同产生相当的作用,因而受到政治圈及社会大众的关注。博物馆的转型必然面对许多问题,博物馆应该如何面对挑战?学界应如何重组博物馆的专业教育与课题内容?应如何在不同教育层次与不同的大学学系开创有关博物馆学与管理的课程,使博物馆的经营人才展向多元化,亦可由多元专业族群共同开发广大的博物馆产业市场,带动消费需求与促进博物馆文化的发展,这是近年博物馆学教育界的课题。本论文内容针对上述的博物馆现象,讨论当前博物馆的管理趋势、问题、在社会的处境与国际博物馆专业人才训练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博物馆面貌的不断翻新,历史进程脚步的加快令博物馆在总量激增的同时呈现多样性、小型化发展的世界趋势。作为社会文化窗口的博物馆,回顾已远不再是它的终极使命,人们去博物馆不只是为了知古,更是要对今天和未来有所把握与准备。适时,小型专题性博物馆以它独有的个性魅力脱颖而出。本文从世界博物馆发展状况和小型专题性博物馆的特色优势入手,通过将之与传统综合性大博物馆做穿插比照分析,论述了在我国大力发展小型专题性博物馆的当前意义,探讨其现实可行性,并对我国博物馆事业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目的是描述澳大利亚博物馆如何将他们观众的研究情况和研究过程纳入到他们从事的交流计划中去,以及他们处理组织的文化转变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尹明华 《传媒》2007,(10):8-11
已经连续举办十二届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化讲坛",坚持以报纸为载体,以独特的品位和创新的形式,在学术探讨和对社会热点的议论中,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正日益形成媒体品牌特色,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并受到中宣部领导的多次肯定,希望"文化讲坛"能高质量地办下去,为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代公共博物馆产生的初衷是建构、富集和传播知识。工业革命推动博物馆参与祉会民众的普及教育。20世纪中期,伴随对社会发展的关注,文化遗产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文化支撑。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激发了文化同质化与地域化的讨论,博物馆积极参与文化多样性保护的社会活动。这一变化增强了博物馆在现实社会中的影响,密切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联系,增强了博物馆的活力和变革能力。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由此带来的博物馆类型化、区域化和“碎片化”的状态,这种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博物馆内部的交流,模糊了博物馆的普遍特性和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