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文化逐渐被外国人所了解和接受,中文词汇逐渐"渗透"进英语社会,对具有中国特色词语的正确翻译是跨文化交际和文化输出的重要一步。中国文化负载词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显示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近年来,外国媒体倾向于用音译的方法表达文化负载词,因此,研究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对于提升我国文化形象和对外宣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外文化的不同,中外人士对颜色有不同的联想意义,这就给"颜色词"的汉译工作带来困难,一对一的翻译是绝对行不通的.本文提出根据中外人士对颜色联想意义的异同做出不同的翻译,即直译和意译.最后指出"望文生义"是翻译的大敌,把一个词放在语境中去把握它的多种意思才是解决误译问题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词在美国翻译传播的过程中凸显了众多特殊的女性形象——"醉妇""荡妇""怨妇",这是被美国文化过滤、构建之后重新塑造的形象。因此,我们应该再度思考与重新定位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形象塑造与译者模式。反思该案例可以看出,"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塑形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与中外翻译家合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汉英词典是沟通中外语言与文化的桥梁,是进行跨文化交际与传播的重要手段。在汉英词典的编纂中,词语的编写与释义是其核心内容,也是一个最大的难点。看一本双语词典质量高不高,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对应词是否贴切、传神。汉英词典中的对应词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对等词,即指称意义、使用范围、内涵完全对应;二是部分对应词;三是没有对应词,即词语缺失。  相似文献   

5.
著名大报属知识读物和重要的纸面文化,它是文化的体现;大报是国民"亲文化平台",是获得有质量、有价值信息的孔道。推进文化大发展和提高生活品质需要大报及其正能量,资深大报理当保持高文化品质,其各种信息都不能粗糙。大报科普、文章等常有差池,会降低其影响力,也将失去读者。誉满中外的大报,必须完善细节、有"文化",要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6.
自然世界是多姿多彩,五光十色的。色彩词概括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性。然而经过长期的沉淀,颜色词往往不单纯表示颜色,而是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英语学习者,我们也可以从各种词汇中窥见颜色词在英美文化中的广泛应用。它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学、宗教等方面巨大差异,而激起人们不同的反应,于是就形成文化内涵的差异。可见颜色词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进行探讨。本文将阐述色彩词的文化意义,以及其在中外的对比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汉语国际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设置。文学语言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语料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应加强对文学史和重点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外文化对比和"跨文化"视野的研究是文学课程教学的方式和原则。专业硕士应加强对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学等"核心文化"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色彩词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在不同的文化总具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对比分析中日色彩词"红"的含义发现:生活习俗中,红色处处装点着中国人的生活,比日本普遍;文学作品中,中国诗文中"红"字构成的意象颇多,而日方的"红"色意象相对较少,多用于"红叶";历史上,中国崇尚红色显而易见,日本却曾经排斥红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不再排斥红色,成为一种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词的中外借用是在各民族的相互来往和文化交流中产生的 ,它丰富了语言词汇 ,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随着各民族交往的加强 ,词的中外借用和文化交流也将会不断发展。因而 ,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探讨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善于吸收借鉴中外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从叙事形态来看,中国神话的确具有记录文字零散、缺乏叙事情节要素、原始神格变异莫测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曾经使中国神话与世界其它民族神话的“可比性”受到一些中外学者的怀疑。与此相应的是,有学者主张“以一种更为中国化的方式去对待中国神话”,具体而言,就是承认中国神话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获解的“天书”,对其保持“审慎的”存而不论的态度。也在一些中外学者基于这种“不可比性”而得出中国没有创世神话,中国文化是一种“无性文化”等结论,仿佛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的一个“例外”。事实上,如果我们变…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对社会环境有着依附性,特别是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词汇,它与社会"共变"的关系更是明显。因此,流行语所能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的信息是十分丰富的。探究"晒××"流行语中"晒"的语义流变对分析流行词与当代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新闻纪录片曾经是新中国电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用以满足自身文化需求的重要精神粮食.本文通过对重庆江津农村电影放映文献的细读,发现了为配合新中国农村的各种社会政治运动,纪录片在农村放映中所包含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它为新中国农村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道独特的影像景观.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底韵,它是经过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财富.今人在享用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时也会思考它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特别是在如今全球文化共享的时代里,我们更会把目光放在文化的交流和比较中.其中在英汉文化的比较中,颜色词的文化差异极易导致人们的理解误区.下面我们就"蓝色"一词,列举一些它与"blue"之间的异同与翻译.  相似文献   

15.
商标词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从众多商标词中可透视它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蕴涵。本文从商标词的语言文化特征入手,阐释商标词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并提出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联系语音和语法的中间环节,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涵。从英汉词汇,包括价值观念的表现、动物词、鸟禽词、颜色词、植物词、褒贬意义的取舍、英汉习语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英汉词汇含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应充分体现词汇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和研究英语词汇中的文化内涵对于英语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其教义、教理等很难为中国人所理解;但是,佛教的"空"跟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无"等概念形成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共鸣;于是,早期佛教的传习者,特别是魏晋时期的佛教传习者,便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跟佛教思想相近的概念来解释佛教的"事数",将中国文化中的一些概念跟佛教的"事数"进行一一比配,于是便有了"格义"之法."格义"在佛教传播中土初期起到了文化上的"摆渡"作用,为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某种"方便法门".虽然后来佛教的传习不再需要借助于"格义"之法,但这种沟通两种文化的方法.仍然为后来的文人和学者使用;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便借助于中国经籍中的"天"向中国人解释"上帝"的观念.同时,"格义"一法作为古代中国融通中外文化的一个先例,也成为中国比较文学较早的源头之一,并对当今的中外文学、文化的交往和沟通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色"与"骚雅",是宋人关于词体审美的一对重要形态.北宋人讲究词的"本色",南宋人强调词要"骚雅".这既是时代风气使然,又是宋词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它既反映出中国文学审美内涵的丰富性和审美品味的多样性,又反映出中国文化传统流变与承传的恒定性.  相似文献   

19.
人文:一个与"人和人性"有关的文化概念--古今"人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是我国目前最为流行的文化术语之一,但一些重要辞书对其含义的解释明显不当.仔细检讨"人文"一词的古今流变,它在当今决不是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指"与人有关的,能显示人的本性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在当代中国的流行,与20世纪中叶以来国际社会出现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争密切相关,我们只有从这"两种文化"的国际背景看问题,才能较准确地理解有关"人文"的一切名词术语.  相似文献   

20.
<正>最早使用"中国梦"这个词的是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进入近代,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一些有志之士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做了各种各样的"中国梦"。1932年,《东方》杂志发起了寻找"中国梦想"的征文。1987年,话剧《中国梦》上演以后,一些人开始使用"中国梦"这个词。2006年,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等发起召开"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后,"中国梦"一词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讨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