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之声     
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在那样物质匮乏的时代,能三个月吃肉都不觉得香,可以想见那个《韶》乐的魅力,从而我们也可以想见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尽善尽美”是孔子的音乐思想,体现了他对音乐美的认识和欣赏,表明了孔子的治世思想。《韶》《武》之乐展现了音乐的艺术高度和道德感化的力量,但孔子谈尽善尽美,并非仅限于此。《韶》《武》都是孔子喜爱的雅乐,具备美善统一的标准,只是二者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自然代表着它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因此,从《韶》《武》乐本身探究“尽善尽美”的提出,会发现孔子的思想亦是立足于时代性的,他对《武》乐“未尽善”的不满也正源于此。  相似文献   

3.
《韶》乐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古代乐舞的突出成就,特别是春秋后期的齐国《韶》乐,如此优秀的齐《韶》乐它是怎样产生,它的源头又是什么?以笔者考证,它是建立在舜《韶》的基础上,随着历代的修改、传承,才使之成为具有"尽善尽美"境界的齐国《韶》乐。那么,舜《韶》是否是齐《韶》的基础,齐《韶》与舜《韶》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4.
音乐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与当地文化有密切关系。山东东部作为东夷文化腹地,是中国礼乐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虞舜作为东夷部族的首领,为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发展,尤其是《韶》乐的创作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创造凝结了东夷部族世代的音乐文化积累,并体现了东夷族在史前先进的礼乐文化。春秋时期,《韶》乐在东夷族祖居地齐国开出最绚丽的花朵,在中国音乐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青岛大学韩玉德教授的《(韶 )乐考论》一文 ,是近年来《韶》乐研究的重要成果。但韩先生在文中提出“《韶》乐的制作者为帝舜乐正夔” ,笔者不敢苟同。韩先生说 :“关于《韶》乐的制作 ,古文献有较明确的记载。《尚书·舜典》引帝舜曰 :‘夔 !命汝典乐 ,教胄子。’《孔丛子·嘉言》引孔子曰 :‘夔为帝舜乐正。’……知夔确为帝舜乐正。”又说 :“《史记·夏本纪》曰 :‘于是夔行乐 ,祖考至 ,群后相让 ,鸟兽翔舞 ,箫韶九成 ,凤凰来仪…’史记索引曰‘行 ,曲也。’知《韶》乐的制作者为帝舜乐正夔” ,“知禹兴《韶》乐以庆贺舜用二十二贤臣成…  相似文献   

6.
音乐治疗,文如其名,就是将音乐用于治疗之中,是一门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的,并以其为强大背景的,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古有《论语·述而》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说的是孔子在齐国听《韶》乐,三个月吃肉都不知道肉的美味,并说:“想不到创作的音乐竞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今有一代词曲人高晓松,身陷囹圄,夜半听雨,对窗而作,拨琴而奏.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一种富有魅力的艺术,它长于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古往今来,具有远见卓识和高深文化修养的教育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无不对音乐的巨大感染力和教育功能有深刻的体验和认识.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丘就是最早发现并肯定音乐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的先哲之一.他具有高深的音乐修养,会唱歌,会奏多种乐器,还会作曲.《论语》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孔子在齐国欣赏了《韶》乐(传说为虞舜时的音乐),深受感动,长久地沉醉在美好的乐声中,连肉食的滋味都品尝不出来了,他不禁感叹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想不到音乐竟能使人感动达到这样的境界!)因此,他作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并且身体力行,倡导音乐教育,把音乐放在他开设的六门课(即礼、乐、射、御、书、数)的第二位,进而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把音乐修养看作人的  相似文献   

8.
《韶》乐考     
《韶》乐作为远古乐舞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形成了帝舜时期,销匿于唐玄宗之后,历时几千年。该文对其产生,制作者、流变、乐名变异等方面作了疏理,旨在明确《韶》乐在历史中的传承过程。现今的几本音乐史参考书中,往往对《韶》乐言之不详或述之片面,本文也立足于此,在考论中尽量做到详尽准确,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9.
《论语》“子在齐闻韶”这段话今人皆作孔子赞美《韶》乐之论,此说盖源于朱熹的《四书集注》。其实,这全违背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语境,对此自齐梁至宋代已有不少学者持有异议。根据孔子的礼乐观,本文作者认为“子在齐闻韶”不是孔子美《韶》乐而“不知肉味”。恰恰相反是闻《韶》而感伤齐政,食不甘味也。  相似文献   

10.
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其中的“美”是指形式美好,旋律动听,“善”指内容的健康和完善。虽然他是以他的道德论为审美评价标准,但是我认为他已经突破了“美善一体”,在音乐评论上很明确的把美善两者区分开来,把中国音乐审美标准提升了另外一个高度,是中国音乐美学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11.
《苗音·乐舞》一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苗族民歌《苗家儿童庆丰收》,从歌、乐、舞三方面全方位引导学生感受贵州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本文试从《苗音·乐舞》一课的教学实录,浅析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使学生感悟民族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沈佳慧 《学苑教育》2022,(1):77-78+81
《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意思就是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曲后,很长时间吃肉都感受不到肉的滋味,说道":没想到音乐欣赏竟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自古而来,音乐欣赏对于一个人灵魂深浅和音乐审美都至关重要,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是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必由之路,亦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敲门砖和铺路石。音乐欣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学生熟悉音乐语言和音乐的深层含义,从而更加深入地触碰音乐内容与旋律。教师应慢慢引导学生学会注意、关注,在润物无声中喜欢上欣赏,进而能对周围世界的美有一种欣赏的能力,让一种"自觉"的乐感在音乐欣赏中悄然形成。  相似文献   

13.
音乐,这美妙的王国,充满着奇情幻想,拥有着永久的魅力。古代的音乐,与诗歌舞蹈融为一体。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三首诗也不例外,以悲为美,移情于物,借乐抒情,并且采用侧面反衬、烘托的手法将音乐与书面语言结合的天衣无缝,深得以有形写无形之妙。  相似文献   

14.
《乐论》荀子篇名。战国荀况为驳墨瞿《非乐》而作。认为音乐是人情之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他强调音乐的作用“可以善民心”,“移风俗”,使“行列得正”、“进退得齐”。认为中平、肃庄的音乐能导致“民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应概括为“至乐自然”。“至乐自然”是《庄子》评判音乐美的标准。美好的音乐有籁乐、至乐、天乐;不好的音乐有失性之乐、屈礼之乐、不适之乐。“至乐自然”反映了《庄子》对音乐本源的认识,音乐是“道、心、物”三位一体的产物。“至乐自然”规定了音乐“和”的功能。“至乐自然”肯定“有声”、“人为”之乐。“至乐自然”揭示了音乐审美的心理活动历程。庄子是道家音乐的伟大旗手。  相似文献   

16.
舞蹈是身体有节奏的动作,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舞蹈艺术中,舞蹈与音乐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又相辅相成。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舞蹈和音乐一直紧密相联。在古代,音乐与舞蹈就结合在一起,我国古代将音乐称为"乐舞"。在舜统治时期,代表性乐舞叫做《韶》,又称《箫韶》,孔子曾赞其"尽善矣,又尽善也"。秦、汉、两晋、南北  相似文献   

17.
影视音乐中不可或缺的是各种各样的音乐元素,适当的将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应用于影视音乐中能够更好的凸显影视音乐的魅力,也能够促进影视音hh乐的发展。电影《卧虎藏龙》等在音乐中应用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使得借助影视音乐这个平台民族特色音乐元素得以崛起,有利于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雅俗共赏,莫如音乐”,音乐是人类的艺术创造,也许连上帝在造人的时候,都没有想到过人类会如此聪明,以至于发明了这样的艺术!《论语·述而》曾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当代著名作家王蒙也说:“更多地去爱音乐、接触音乐、欣赏音乐吧!一个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一个不爱音乐的人也算不上完全的爱着生活。”音乐是否真有这样的魅力,对人真有这样的影响?通过阅读《在声音的世界里》,在进入王蒙的音乐之旅后就可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是一篇融注作者强烈感情的谈论音乐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音乐细致入微的体察…  相似文献   

19.
薛晖 《儿童音乐》2012,(4):41-43
课例7:《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本课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由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秦娟老师设计。教学目标:能认真聆听西方古典音乐,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时代风格特点;能说出巴洛克时期和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及有关音乐家生平简历;能随乐哼唱并记住本课欣赏乐曲的音乐主题。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70):44-45
<正>"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是说舜所制音乐的美妙:箫韵之曲连续演奏,凤凰随着乐声翩翩起舞,曲与舞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显耀天地。学生们写出好的作文,极尽才思、泼墨挥散,就仿佛是"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音乐演奏,读者阅读时,仿佛是在聆听一场动人心腑、响彻天地的音乐表演。怎样的演奏才会达到"箫韵九成,有凤来仪"的境界呢?作文的书写怎样才可以像《韶》乐演奏一般,有凤凰翩翩起舞,自始至终捕捉所有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