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厉剑童 《山东教育》2005,(21):113-113
不久前,因为一个征文获奖的缘故,我到山东五莲九仙山参加了一次获奖作者笔会。会上,几位相识多年的青年笔友见面打趣说:“厉老师,看您的脸色容光焕发,真是越来越滋润,越来越年轻,可否告知我们您的青春驻颜术,也好让我们再年轻一回?”我模仿电视上范伟做广告的语调说:“这是我的秘笈,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朋友们听了哈哈大笑,说厉老师真是个名副其实的“深山一顽童”。  相似文献   

2.
年轻的心灵中应渗透这样的思想:他出生于一个人类世界,这人类世界与它周围的世界是和谐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叶灵凤以浪漫抒情小说登上中国现代文学的舞台.小说继承了五四文学革命反叛、破坏、启蒙的精神,塑造了一系列率真、坦诚、勇敢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人物形象.叶灵凤是一个彻底的“怀疑主义者”,怀疑看似确定的真理,质疑权力和专制,消解崇高,试图构建“自由”的“理想国”.其小说采用了心理分析,深深的探索了人物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4.
漆昌琼 《师道》2012,(5):52-52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这首小诗,总是勾起我对阅读闲情的向往,而"手倦抛书午梦长"亦是我的惬意享受。  相似文献   

5.
自性是慧能禅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三种含义。通过“见”与“现”的辨析,可以说明慧能之“悟”具有六个方面的特性。般若学所讲的中道实相思想对于慧能禅具有根本性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无念、无相、无住”中,慧能禅的基本特色就在这三“无”中。通过“性”与“心”的关系的辨析,可以见出“性”是慧能禅的最重要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我所神往的萨尔茨堡,其实只是阿尔卑斯山脉中的一座普通小城,平常且有些闭塞。尽管有历史,但她看上去仍像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腼腆而安静地依偎在白雪皑皑的山边。  相似文献   

7.
自由的渴望     
姚贯天 《红领巾》2010,(6):39-39
一顿臭骂,在我的耳朵上降落,无数委屈与痛苦,凝聚在心头,我多想跑出家门,去到野外,野外是多么自由,永远地把我留在里头。露水,是我的可口饮料,  相似文献   

8.
"赋予学生学习自由"倡导解除各种形式的强制,让学生自由地学习。"赋予学生学习自由"存在逻辑的政治学僭越、潜能的价值性神话和文化的虚无主义泛滥等迷误。对其进行反思与超越,生发出"学习通达自由"的新观点。"学习通达自由"主张学生通过受他人与自己限制的学习,逐渐获得文化自由,并在文化自由中实现文化式的自然自由。其机制是,学生在拥有限制性学习的权利的基础上,在学习体现真善美的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不断经由"真的探求"、"善的确立"和"美的体验",从解除束缚的解放状态逐渐达至自主活动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9.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年段的学生,习作要求虽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就是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概括言之,就是要让学生“自主作文”。所谓“自主作文”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成语言文字。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作文呢,我认为,自主作文,可以从自主拟题、自主选材、自由表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杨忠 《贵州教育》2011,(16):40-41
美术在我们的想象里,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我们能想到和不能想到的任何地方。美术的自由体现了人类文化的自由,美术之于人类,与生俱来,是我们心里最渴望的追寻,是我们思想和创造的展现。美术作为心灵的文化,可以到达心灵所不能够到达的高度。美术是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呈现,美术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12.
简·爱的性格本质不是反抗 ,而是追求自由。她的反抗行动的动力和目的在于心灵的自由要求。简·爱的自由精神存在于她的丰富、统一、和谐的性格中 ,并由她的丰富性格涵养、保有。简·爱不盲从于任何意识形态 ,她有着真诚的心灵和独立自由的思想信念  相似文献   

13.
包利民 《广西教育》2007,(9C):18-18
在法国南部著名的葡萄产区,犬片的葡萄园连绵不断,在贯穿其间的公路两旁,许多葡萄园主都在叫卖,可过往的车辆却很少为此停留。而在公路前方的一个小山谷中却停着许多车,这里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只要往路边的箱中投5法郎,就可入园摘一篮子葡萄上路。  相似文献   

14.
幸福     
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是奉献,是给予,是获得,是享受。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卡耐基曾说:"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有一个可以得到幸福的可靠方法,就  相似文献   

15.
写作,源于一种生命的觉醒,源于心灵对世界、对人的一种惊喜和感悟,源于对自身情感、自身经验的一种珍惜。因此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真实的感受,是一个人个性与人格的体现。只有有足够的空间,深入生活,观察自然,洞察社会,了解历史,并坚持不懈地用心去感悟、思索,学生的笔端才能流淌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写作才会成为学生表达情感、展现美景、认识世界的一种需要。让学生写作时感受到心灵沟通、感情宣泄的快乐,感受到发现真理的自豪,就要给他们一片蓝天,让他们的思想自由放飞。  相似文献   

16.
伯林划分的两种自由概念是没有根据的.其学说内部也是歧义层出,消极自由并不优于积极自由,更谈不上是真正的自由,割裂两者无助于认识真正自由.这都是站在经验主义立场上看待自由问题,所以排斥理性和自由的关系.而不追求自由背后的超验价值,自由也是没有价值内涵的,也只是停留在最低级的形式中.康德的自律即自由使自由有了道德价值,凸显人类的尊严,虽然不太关心现实后果,但是大大拓宽对自由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7.
自由颂     
去吧,从我的眼前滚开, 柔弱的西色拉岛的皇后! 你在哪里?对帝王的惊雷, 啊,你骄傲的自由的歌手? 来吧,把我的桂冠扯去, 把娇弱无力的竖琴打破…… 我要给世人歌唱自由, 我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  相似文献   

18.
少年的思绪是最不受约束而自由驰骋的,是最鲜活天真,也最勇气勃发,它们凝结成了我们的成长轨迹。陆家豪的文字晶莹剔透,心思亦真纯,叙写天真的  相似文献   

19.
自西学传入以来,自由便成为学者们探讨的对象,对儒家自由内涵的考察也从未止步。但是,儒家的自由有着自身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民族传统,其在《论语》中也更多地表现出作为一种心灵体验的内涵。这与西方传统自由观念不同,西方把自由作为道德的前提,并给予自由极高的地位;而儒家则把道德视为达成自由体验的条件。中西不同的自由观造成了两者不同的文化,但通过逐渐深入的交流互动,二者可以相互借鉴,以彼之所长补己之所短。  相似文献   

20.
徐彩萍 《考试周刊》2011,(69):55-56
化难为易,变苦为乐,这是改革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质量的关键。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却一直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学生作文的"假、大、空"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作文教学应让孩子们"轻装上阵",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在作文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因此,作文指导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