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说:“教书是平淡、枯燥无味的行业”。我却认为教书育人是充满感情的事业。也许我们的每一次宽容、每一句问候、每一次微笑都将在学生心里激起片片涟漪,也会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爱学生,更要懂得怎样去爱学生。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学会赏识,善待生命,用爱去呵护她们的心灵,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体昧教书育人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心育是教书育人的美好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说:“教书育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只有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这种以心发现心的艺术、师生心灵沟通的艺术,正是最重要的教学艺术。”这说明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重要性。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无论教师采取了什么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塑造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在传承文明的同时,自己的言行也于无形中影响、熏陶着学生,成为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楷模。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师基本礼仪规范,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提升教师的文明礼仪水平,让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汲取文明礼仪的养分,使教师在校园内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程,选择使用不同导入手段进行教学。其目的只有一个:用心灵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心爱去启迪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重塑自信,超越自我,回归课堂。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一职业是崇高的。一年来的经历告说明,做一位好教师,就要勤勤恳恳,呕心沥血,毫无私心,毫无保留地传递知识,用自己的心灵火花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灯盏,努力过终有收获。  相似文献   

6.
爱是洒向孩子心田的一缕阳光,爱也是滋润孩子心灵的一丝春雨。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用一颗“爱心”去教书育人,循循善诱,施之以爱,动之以情,才能使花儿开得更艳丽。我班有一名学生叫杨雅婷,品学兼优,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7.
王琪功 《甘肃教育》2011,(20):31-31
语言是人类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高雅的谈吐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然而,在某些情况下,  相似文献   

8.
教师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任,他们不仅要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充实学生的头脑,而且还要用自己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品格。但现阶段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育人”的重要性,本文拟以此为出发点来探讨教师育人过程中的心理探索,以提高教师对培养学生良好品格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建立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任重道远,教育工作者要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教书育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实践证明,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学生,用热情去感染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师生心灵相容,心灵相互接纳,  相似文献   

10.
郑碎萍 《考试周刊》2010,(28):223-224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或背景。它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智力背景,同时也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生动、自然的学习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采取能动性行为的态势,在教师指导下,亲身去经历,去观察,去聆听,去思考,去表达,用心灵去感悟.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2014,(4):3
正何杰,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语文教师、研究员,现任文科实验班班主任。何老师从教21年,担任班主任19年,他视教书育人为生命,力求学生全面发展,以教师的心灵培育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生命状态影响学生的生命状态,其从教座右铭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何老师喜欢思考,善于创新,热情投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如何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去了解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去揭开站在文本后面的作者的真面目.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让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与文本、作者心灵上的对话过程.一直是困扰很多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要想解决这一难题.首先是老师自己要真正走进文本.真切地去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只有教师首先真正对作者通过文本传达出的情感感同身受时。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去感受。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有既能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的能力。只有做到了这些,才有可能在学生和文本、作者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13.
1.尊重学生是师生心灵相通的“润滑剂”尊重学生是师德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重要前提。老师与学生间的一句问候,一个微笑,就无形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倍感亲切,学生也才会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心灵交流。这将会对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教师一味地批评指责,就会导致学生心灵的“闭锁”,引起情绪的对立或仇视,给教育带来巨大的障碍。自尊心是青少年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是他们在学校中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的重要内驱力和主要精神支柱。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保护其自尊心,学生才能以心换心,达到心灵相…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童心能滋润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 抹去学生心灵的尘埃。如果教师用孩子们的眼光去看待知识,用孩子们的心灵去体验知识,理解他们的惊奇和幼稚的思考,理解他们个性化的表述,就能够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心灵的沟通,从而发展学生的天性。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13):140-141
我们在对后进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始终怀有一颗爱心,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用行动去影响学生,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教师的关爱,从内心深处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与关怀。一、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育氛围,真心关爱学生,从内心深处触动学生的心灵。二、强化师生情感交流,用鼓励、赏识去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转变。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用榜样示范的力量感染学生,用真切之爱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四、发挥"爱满天下"的精神,用真诚无私的爱心,化解学生的内心之忧。五、多关注学困生,传授学习方法,加强课后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相似文献   

16.
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17.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爱的教育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养,有爱的教育是永恒的.教师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爱的意识,爱的行为,使爱得以延伸,使爱成为永恒.  相似文献   

18.
吴雪春 《学周刊C版》2011,(10):114-114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而言也是如此.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动力就在于是否对学习产生兴趣。如果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就能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成为小学生心灵跳动的舞台.从而使学生大胆发挥想象.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产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大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们都知道"教师职业是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特殊职业",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拥有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首先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轻则影响教师个人的成长,重则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或者引发群体事件,其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可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已不容忽视。一、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随着社会节奏的越来越  相似文献   

20.
李奉军 《成才之路》2009,(33):41-4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我们中学语文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心灵,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构建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激起教师与学生的心灵碰撞,引导学习者之间的心灵交流,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知识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