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地方政府执行国家义务教育择校生收费政策为例,可以发现地方利益团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而导致该政策失真的机制与特点。地方利益是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策的制约因素,地方利益团侉间的利益博弈可能造成国家政策失真。为此,中央政府应该具有与地方利益团体博弈的意识,防止教育政策失真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着择校政策执行失真的问题。政策本身的有限性、执行过程中的利益博弈、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人才观念陈旧落后是导致择校政策执行失真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采取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均衡教育资源,加快薄弱学校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切断利益链等措施,义务教育择校政策才能够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3.
大学收费政策运行的过程,也是政府、高校与学生进行政策博弈的过程,这种政策博弈具体展现为利益的博弈、价值的博弈、组织的博弈与身份的博弈。由于政策设计和运行中的目标性失衡、结构性失衡与功能性失衡,致使大学收费中的博弈成为典型的非均衡博弈。  相似文献   

4.
在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探讨研究生收费制度全面实施所涉及的各方利益群体。分析了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各相关群体的期待和变化以及彼此间的博弈关系,提出通过建立配套机制以满足各方权益,通过解决矛盾和利益冲突以降低博弈各方的利益损失是实现收费制度理想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教育政策本质是对教育利益的配置,政策过程就是各类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的过程。基于相同利益组成的各类利益集团是教育政策利益相关者参与博弈的的基本形式。在教育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的各个阶段,各类利益相关者都是以自身利益需求的满足为目标选择自己的博弈方式、方法和路径,从而呈现出复杂的利益博弈结构和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博弈论的视角看,独立学院政策执行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益博弈过程,其中有五个主要的“局中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间投资者、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为达至自己的效用或利益最大化,每个博弈者运用不同的方式对独立学院政策加以重新解读,演绎着中央政府(“上”)与地方政府(“下”)周旋、政府(“权力”)与民间投资者(“资本”)纷争、中央政府(“官”)与独立学院(“民”)角力、母体高校(“主”或“次”)与民间投资者(“次”或“主”)较量的博弈图景,形塑着独立学院政策执行的特殊利益博弈生态.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同政策执行主体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选择。从地方政府来看,维护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是其政策行为的重要价值依据。从学校来看,保证优质生源、确保教学质量是其应对政策的基本立场。从家长来看,生存需要第一,教育需要第二是其考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这些不同利益选择所造成的张力大大削弱了政策执行的力度和效果,不利于流动儿童就学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8.
贾勇宏 《教育科学》2008,24(2):29-33
教育政策的执行是政策推行者与接受者之间利益博弈的过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使村民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与冲突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利益不同,地方政府与村民作为两个独立的利益主体以"讨价还价"形式出现的政策博弈就在所难免。协调双方利益冲突的关键是要适度满足村民的正当利益,实现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9.
教育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是政策推行者与接受者利益之间博弈的过程。博弈的最终结果决定着政策执行的实效,我国当前正在推行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各社会利益集团把自己的教育利益诉求投入到教育政策体系中,由此会产生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博弈并可能导致利益冲突,呈现复杂化态势。在此背景下,教育政策分析中凸显利益分析的地位,就成为一个有着重要价值的课题。通过分析教育政策的实质,探讨教育政策过程中利益主体进行博弈的活动过程,提出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的相关条件,对保证教育政策过程的有效开展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收费"现象的政策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发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择校收费"现象,是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和市场机制深度介入办学过程并交互作用的结果.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对转制学校的政策支持,以及由此形成的优质学校的创收冲动加剧了这一现象的蔓延.这使得当代中国义务教育利用市场机制的过程表现出了既有别于历史,又不同于西方的三个方面特殊性,即市场机制出场时间的独特性、启动市场机制动机与目标的独特性和市场竞争主体的独特性.新世纪政府必须在增加教育供给、均衡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重构政府与市场合理有序的治理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择校收费政策问题的双重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公立学校系统择校收费政策问题触及的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本文从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均衡系统和特色系统构建的双重思路探讨了择校收费政策问题的解决策略。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通过经费保障机制的完善、缩小校际差距的策略和对于政府的问责制等奠定了学校均衡系统发展的基础。特色系统的建构同样十分必要,应当从特色系统的学校选择、学校管理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等角度去思考。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合理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明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但在现实中择校热愈演愈烈,并造成了诸如损害教育公平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争议。这一反差启示我们需要理性思考滋养择校的土壤——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以及优质资源供求矛盾激烈;认识到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前提下,择校追求差异公平存在其合理性。因此,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一要逐步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并扶助弱势以增强弱势群体的选择能力;二要引导择校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正轨。  相似文献   

14.
吴丹英 《教育科学》2012,28(1):6-12
义务教育择校现象涉及的教育政策主体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学校、择校家长及学生、择校弱势群体等。各主体历经16年的博弈已深陷于择校困境之中。基于此,从博弈论角度探求其各自的价值取向及诉求,建构和分析各主体之间博弈模型,对择校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合理的解释,审视当前的教育政策制度缺陷应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实施"一费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费制”虽是以治理学校乱收费、减轻学生家庭负担为目的,但最终却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损害了农村学生的利益。“一费制”的这种受益悖论引发了人们诸多的非议,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重新思考。依据经济学原理分析其收费标准和项目,可以为解释现行“一费制”的负面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一费制”的完善提出一些改革建议,期望“一费制”能够真正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陷入了困境。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学校在制度化过程中的内在价值分裂,即显性制度化和隐性制度化的出现。要摆脱这一困境就必须进行学校制度的变革,对我国学校进行“自组织”建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高校收费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周佳 《中国教育学刊》2006,(10):19-21,39
“由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政策是一项“目标明确而没有新资源”的政策。当前,各流入地政府比较积极地行使着调解性自由裁量权,但是在利用既有资源来执行新政策的过程中陷入困境。“两为主”政策执行必须走渐进路线,积极扶持简易学校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务教育的公共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公共性是义务教育的基本属性。义务教育公共性的体现是衡量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的竞争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元化发展使义务教育公共性面临新的挑战。保障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务教育公共性的实现不仅需要加强政府责任,曼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义务教育发展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政策的历史考察——兼论教育主权的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主权的行使是通过教育政策的执行来体现的。通过梳理历朝历代的教育政策概况来探讨当时教育主权的行使,期望从中总结出教育主权行使正确与否的规律,为探讨当前教育主权行使的合理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