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湿地(CWs)作为一种绿色又环保的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已经有几十年了.通过从人工湿地类型及其去除各类污染物的机理进行分析和讨论,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处理污水的有效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流入受纳水体的污染负荷,提升受纳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2.
彰武县为了城区污水治理工作,实施人工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包括生态滞留塘、河道走廊人工湿地工程、无动力潜流人工湿地工程、潜坝等。预计排放水体的污染物年削减量CODCr为150吨、BOD5为210吨、氨氮为75吨。削减入辽河污染负荷,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流水质。对于环境质量改善和流域水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湿地科学研究进展及研究方向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之间的、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由于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功能 ,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重视。目前湿地科学的研究重点领域为湿地自然过程、湿地与全球变化、湿地功能评价以及湿地恢复。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再生水景观水体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其出水COD、NH4+-N、TN、TP均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标准。影响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植物、水力负荷以及温度。  相似文献   

5.
倪含斌  王乐 《科技通报》2012,28(7):160-164
西溪湿地引水前后水环境的变化过程是进行珊瑚沙引水对西溪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珊瑚沙引水前后西溪湿地各影响区域的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引水工程对于改善西溪湿地水源的作用非常明显,特别是外围河道与周家村水体中污染物减少尤为显著。不过由于西溪湿地水系纵横交汇、流场错综复杂,各个景点受珊瑚沙引水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周家村、烟水渔庄、深潭口、虾龙滩等水体中CODMn、BOD5、氨氮、总磷等削减32%~78%。引水后西溪湿地各景点水体混浊度增加12%~89%,氯化物增加18%~76%。  相似文献   

6.
基于RS和GIS的鄱阳湖天然湿地边界确定及季节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影  范娜  于秀波  夏少霞  齐述华 《资源科学》2010,32(11):2239-2245
鄱阳湖星子站1951年-2008年57年长系列记录的7月份平均水位(该月水位一般为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水位)为17.69m(吴淞高程),选取与该水位最接近的洪水期ETM影像为底图,并结合鄱阳湖的圩堤分布图,确定鄱阳湖天然湿地的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分别对代表逐月状况的12幅TM/E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将鄱阳湖天然湿地分类为:水体、泥滩、草洲和沙滩四类;最后以ArcGIS为技术平台对12幅影像的解译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天然湿地总面积为3635.52km2;除1月份外其余各月份水体面积均大于其它三个类型,且与水位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沙滩面积最小且与水位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草洲和泥滩面积与水位值均呈负相关关系,但显著性较低;各湿地类型在年内均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泥滩年内面积变化的最大,水体和草洲次之,沙滩最小,但沙滩的变化率较其它各类型高,且秋冬季湿地类型间的动态变化强度明显高于春夏季。  相似文献   

7.
选择水葱、芦苇、金鱼藻、菖蒲、香蒲、莲藕6种植物,设计出4种植物搭配模式,采用无土栽培模式模拟人工湿地环境进行培养实验,实验时间是7月到9月。测定不同植物组合对水体中氨氮(NH4+-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这6种水生植物能够明显地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随着时间持续增长,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也逐步提升,在8月上旬,4种植物组合对关中涝池水体中的NH4+-N-的去除效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0.79%、89.83%、93.26%、89.40%。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13)
膜法水处理技术是膜技术与生物技术融合的产物,不涉及化学反应,在处理水体中污染物时不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是一种对环境更加友好的水处理技术。膜法水处理技术中有膜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共同参与,能够有效实现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的控制,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更佳,出水水质更高,属于水处理技术中深度处理的一类。本文从膜法水处理技术和生活污水入手,分析并探讨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希望可以为提高生物污水处理出水水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等级划分与实例分析;黄淮海地区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该文基本生态学的方法,按照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确定了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5个等级,即最大、最优、优等、中等和最小需水量。在此基础上,对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各类级别的划分方法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湿地植物需水量、湿地土壤需水量、净化污染物需水量等级进行了重点探讨,提出了相关的指标标准和相应级别。同时在相应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列出了各类型级别的需水量。以黄淮海地区作为案例,计算了该区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强调了保证和维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重要性。同时以相关规划为依据,对该区未来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展示,包括典型湿地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内,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平均为146.8×108m3,最优需水量平均为310×108m3.预测2010年、2030年和2050年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115.4×108m3-153.6×108m3,155.8×108m3-205.6×108m3和206.8×108m3-269.7×108m3。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上海市某城市河道进行现场踏勘和水质监测,分析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确定河道污染源。根据污染源类型和污染方式确定水生态修复的技术: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技术。通过对上海市某生态修复中城市河道水质状况连续40天的持续监测,结果表明:MABR技术能有效提高水体中溶解氧(DO)含量,降解水体中氨氮和COD含量,以达到快速修复的目的;且能够有效抑制水体中蓝藻的爆发。MABR能够有效解决上海市城市河道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不同基质及植物组合床对水体中CODcr、氨氮、TN等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并对其净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发现,不同基质和不同植物组合对湿地的净化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可能与基质的组成、结构反应以及植物的生理生化等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局部的重金属富集,黄河上游和自然保护区内部可能发生的突发污染事件,通过自由基共聚制备合成了CSAX-PSAF-纳米二氧化硅复合絮凝材料。通过该复合絮凝材料和常用絮凝材料去除污染物的对比实验,表明该复合絮凝材料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用絮凝材料,表明该复合絮凝材料的研制取得了成功。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起到了技术引领和示范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研究大庆龙凤湿地nirS基因型的反硝化细菌的生物多样性,初步探究湿地不同水体反硝化细菌的丰富度,湿地水体反硝化细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样品中的独立子(OUTs)、NH4+、NO3-和PH均高于其它样品。特别在七月份,PH为8.22,NH4+0.480mg/L-1,NO3-9.54 mg/L-1,OUTs为73,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的数值,表明气候变化是影响水体微生物代谢和丰富度的重要因素。限制片段多态凝胶电泳显示出多条不同种类片段特征,证明大庆龙凤湿地反硝化细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湖泊的污染现状、污染特征以及湖泊污染水体的主要修复措施进行了介绍。对湖泊污染的特征主要从富营养化、有机有毒污染物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湖泊水体污染治理的工业工程措施和生物修复技术做了重点论述,指出生物修复是湖泊污染水体修复的长期的环保的修复方式,同时对于不同特征的污染水体,应根据其污染特点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15.
受污染水体中很少存在单一的污染源,导致污染水体中混合污染源难以确定与区分。研究一种在多污染源中各种金属离子的确定和检测问题。提出了采用自激荧光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检测,对污染物中混有轻重金属的污染水体分别检测,对重金属污染物采用紫外光谱吸收与荧光光谱吸收检测,对轻金属污染物自激荧光光谱检测。形成了活泼金属离子的检测与治理方法,通过分析自激荧光在猝灭过程中产生的特殊光谱特性来进行不同污染物种的金属离子判断,采用紫外光对重金属离子进行二次判断,以达到快速检测的目标。实验结果表明,检测方法能有效检测污染水体中的各金属离子,对受污染水体的判断具有较好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人工湿地对污泥进行生态处理,有效稳定解决部分污泥中的污染物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湿地中各污染物被净化的机理,包括悬浮物,氮,磷等。  相似文献   

17.
基于选择实验法的胶州湾湿地围垦生态效益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实验法是当前国际上用于评估资源环境价值的前沿方法。本文针对胶州湾湿地围垦生态影响,应用选择实验法,评估湿地围垦造成的生态效益损失,提出生态修复优选方案。在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确定了湿地面积、植被覆盖率、湿地水质和生物多样性4项湿地修复属性。通过对胶州湾地区293名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定量评估了湿地修复中不同属性的支付意愿价值,评估结果显示:若将湿地的各项属性修复至基线水平,居民的支付意愿约为321.78元/(年·户),据此测算胶州湾湿地围垦的生态效益损失约为7.67亿元/年。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4个属性中居民对湿地面积变化的关注程度最高,其次是湿地水质,因此政府应当制定以恢复湿地面积为重点的湿地保护和修复政策。  相似文献   

18.
刘红玉  林振山  蔡春晓 《资源科学》2013,35(9):1765-1771
湿地是自然界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之一。保护湿地资源、维持湿地基本生态过程,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湿地资源研究角度,通过查阅近20年来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系统揭示了我国湿地资源研究特点与学科特征,并通过与国际湿地研究相比较,阐明我国未来湿地研究发展重点与趋势。得出基本结论:①我国湿地资源研究具有区域性、多样性、综合性和国际性特点;②从自然资源研究的学科特点来看,我国湿地研究重点领域逐渐由湿地资源调查、资源与地理研究向资源与生态、资源与环境以及技术方法应用等方面发展;③我国未来湿地资源研究具有研究区域不断扩大、空间尺度两级分化明显的特征,研究内容上表现为湿地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将成为新的热点与重点,研究方法不断由静态向动态过程、定性向定量以及机理性模型与新技术方法应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水生植物能吸收和富集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对水体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可用于集中处理生活废水、水产养殖尾水等。本文综述了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机理及生态浮床、人工湿地、净化塘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湿地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对保持区域生态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本文将以湿地土壤的定义及特征为切入点,对湿地土壤在湿地环境中角色进行分析,从调节湿地大气、净化空气污染物等角度阐述湿地土壤的重要作用。旨在通过本文理论论述,促进人们对湿地土壤的进一步认识,为今后湿地土壤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