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起到防洪抗旱、蓄水灌溉的作用,对于农业生产活动的稳步进行有极大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为了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抗旱防涝作用,在工程修建前期,必须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详细分析工程施工特点,做好工程规划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被扩展,在构建这类城市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海绵景观形成并受到了关注,在设计与规划景观系统时,可将海绵生态功能的概念引入,建设海绵型景观系统,使景观能够自然吸水、净水与蓄水。围绕自然水系,合理规划海绵景观显得更为必要。现结合对黑龙江省城市中的自然水系的认识,探讨其设计海绵景观的基本要点,以此来累计这类景观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加强,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极为重视,海绵城市的新理念无疑对于城市排水问题提供新思路,但是在海绵城市的探索之路仍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障碍。要想有效的将城市发展与水生态平衡结合起来,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与政策方面研究,让其成为城市治水利器。本文针对"海绵城市"的技术与实际应用方面展开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农村公路建设优化,即通过对比传统农村公路建设的排水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建设的排水,提出了将道路透水铺装系统引入农村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常见透水铺装材料性能和养护要点,旨在呼吁全社会相互协调,通过全过程管理的方式优化农村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土地面积唯一仍在增长的地区,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但受当地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条件影响,土壤盐渍化严重,开发利用程度低,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恰逢国家实施蓝黄两大战略,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国家层面上的全面开发,土地资源凸显战略意义,本文以东营市河口区为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现有土地整改科学经验,提出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开发基本思路及整改方案,为合理、科学开发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有些国家也叫做城市雨水管理。海绵城市对减轻城市内涝、防止冲蚀和保持水量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保护水生态、减轻城市防洪压力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以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哈尔滨新区绿地及绿地系统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以"生态优先、径流控制、系统整合、立体布局"的原则,的的海绵城市建设进行实践研究,意在解决新区雨洪管控与城市绿色空间的有效结合的途径,为东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研究样本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海绵城市"理论改变了传统城市建设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融原则,通过合理布局和科技手段,完善优化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能够实现收集、调节和净化雨水的功能,调整修复城市里面的水生态整体系统,解决雨水径流污染、洪涝灾害及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及"海绵城市"理念内涵;然后,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作用;最后,以上海"海绵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公园景观理念和方法。上海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注重对自然生态的展示和对文化层次的表达。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景观设计能够满足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海绵城市的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蓬勃兴起。城市公园作为实践"海绵城市"的载体,其"海绵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城市公园建设中,如何在公园的地形、水体、道路铺装、植物种植四个方面的建设中应用"海绵"技术,使建成后的公园不仅在实现"渗、滞、蓄、净、用、排"的作用上具有明显效果,而且仍然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公园的各种需求,是海绵型公园建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建设一直是城市病的有效手段,通过渗透吸水、储水蓄水、雨水迟滞、雨水净化、雨水利用和有效排水等步骤,将城市雨水洪涝变害为宝。屋顶绿化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步骤,讨论了屋顶承重、渗漏、种植方案、种植品种选择、养护等问题,以及技术规范和政策激励。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濒海位置、地下水埋深、气候、人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土地盐碱程度高,开发利用程度低,极大制约着当地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拟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实际情况,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成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盐碱土地整治方法,提出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地开发整治的具体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各措施的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9)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淡水资源缺相对匮乏,且现有淡水资源中包含许多被污染的水源及不适合做饮用水的水源,固原地处西北内陆,具有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的气候特点,为使水循环更加符合生态循环系统,所以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建设无需多言。保证降水能够就近吸收和存蓄,同时强调传统的"刚性"工程与生态化的"柔性"措施刚柔并济,气象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借助科学的管理手段,通过气象科普和服务,协助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成功推进,有效开展气象保障,真正改善城市生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城市板块逐步扩大,工程建设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城市内涝与缺水的矛盾日益突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城市雨水径流面进行海绵体改造,使其在适应环境变化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加以"释放"。低影响海绵改造的根本就是通过低影响设施建设,在源头进行雨水的有组织收集、通过材料及生态环境的作用进行高效的渗透、地下净化及回收利用。这种开发方法在老旧小区的海绵改造中可以被采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详细剖析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六位一体"特征,指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并从指导原则、技术支撑、政策引导和全民共建等四个方面设计出海绵城市的建设路径。期望借助海绵城市建设这一契机,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环境自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助推经济朝"质优速稳"方向发展,谱写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城市文明发展和谐双赢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胡慧芬 《科技通报》2020,36(8):62-64,110
为使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近年来提出海绵城市概念在新建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实践。本文主要结合笔者所在高校现有地下基础设施不到位老化导致出现内涝的现状,以及新校区新建基础设施建设中海绵城市概念的设计应用,研究对策。以进一步指导海绵城市概念在高校新校区乃至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最终通过建设使高校校园及城市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20)
海绵城市强调对雨水系统平衡性的重新布局,通过对场地水文特性的改造,避免了降水过多的情况下城市出现内涝的可能性,并可以降低雨水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雨水对城市影响的排水系统包括了诸多要素,比如屋顶设施、污水弃流装备、人工湿地布局等。海绵城市建设的进行符合现代城市布局中对环保因素的要求,从理论研究上需要加强对海绵城市的重视,本文在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园林植物景观如何进行运用,更好的配合海绵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纲要的颁布,以深圳蛇口、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自贸区为重点的新型海岛地区城市建设迎来了高速度、高起点、高质量的蓬勃发展热潮,为适应新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需求,海岛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孕育而生,其对于提高城市经济、环境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珠海横琴海绵城市建设为例,对海岛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海绵城市建设优化对策,以期为海岛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和黑龙江省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和部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等相关技术文件,进行了《黑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编制。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综合国内外的工程经验,结合黑龙江特点进行技术上的取舍和补充。本文着重介绍其中的一些要点。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2月,以习总书记为代表的第五批国家领导人,引入国际发达国家海绵工程案例实施规划,对部分雨水充足城市进行海绵化改造,提出了人类环境提高自然环境的科学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造之后出版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6年4月,西宁市成功申报为海绵城市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成为西北干旱、半干旱、水资源缺乏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先驱之一,并且出版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试行)》。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加快,导致城市内涝频发,为此,国内开展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文章通过分析海绵城市认识误区,结合实践中存在问题,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