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2526工作面在进行无线电波透视探测中即坑透探测中,坑透信号无法穿透,而断层、煤层潮湿、煤层厚度、顶板破碎、煤层夹矸、工作面宽度、灰分等等因素都会对无线电波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造成无线电波的衰减增大,本文通过探采对比验证,找出了造成12526工作面坑透信号无法穿透的原因,最终确认煤层潮湿,灰分等因素不是导致该面坑透信号无法透过的因素,对以后的坑透解释起到了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通过大量工作面的数据处理,摸索出比无线电波透视系统CT成果点阵图更直观的Surfer处理图。通过对17226工作面坑透成果图的二次Surfer优化处理,解决点阵图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更有利于地质异常区域的划分。概述2010年4月,地质勘探工程处成立了井下物探队,购买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生产的WKT—E无线电波透视仪,配套软件数据处理CT成果图为点阵图。截至2017年5月底我队已完成316个工作面坑透探测和数据处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无线电波透视法和震波法对宜兴矿1205工作面内构造发育情况探测应用效果,通过无线电波透视法和震波反射共偏移法两种物探方法技术能力的相互弥补,可提高对回采工作面两巷已揭露构造及工作面内隐伏构造发育情况的探查精度,更好地为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4.
对于煤田来说断层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由于断层带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再加上顶板破碎和裂隙发育,这就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的生产进度和矿井的安全。在综采工作面中经常见到的一种地质构造就是断层,因此说在设计综采工作面与采区的过程中,需要搞清楚断层的倾角、倾向,走向等。为此,本文重点阐述了通常的过断层开采技术,仰采过断层开采技术,以及俯采过断层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概述无线电波透视作为一种矿井物探手段,在我国煤矿已经得到比较好的推广和应用。近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无线电波透视能够发现和确定引起电性变化的一些地质构造,如断层、煤层变薄带、陷落柱等,为煤矿生产提供比较准确的地质资料,为煤矿工作安全回采提供了有力保障。淮南矿业集团地质勘探工程处井下物探队自2010年4月份成立已来,已完成300多个工作面无线电波探测和数据处理任务。通过大量的工作面数据处理时,我们发现某矿多个工作面两巷无线电波透视实测场强曲线上存在差异化,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单阐述了综采工作面破碎顶板管理的8种方法。采煤工作面是处于岩层之中的工作场所,煤层以上的岩层称为顶板,煤层以下的岩层称为底板。在采煤面向前推进时,由于顶板的状况不断变化,所以顶板管理就称为采煤工作面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破碎顶板的管理又是顶板管理的重中之重,是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说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顶板,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是确保采煤工作面正常循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技术的方法原理,分析了该技术的探测结果,回采验证表明,无线电波坑道透视结果与工作面实际揭露情况基本吻合。说明该技术起到了超前预测,指导生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质构造尤其是矿井小型构造,是影响煤矿正常生产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综采工作面存在小构造时,如果巷道没有揭露,而是隐伏在工作面内,则会导致综采停产搬家,影响矿井产量,造成巨大浪费,因此,对小构造的探测,是摆在矿井地质工作者面前一大难题,利用坑透仪探测综采工作面内的断层,是非常经济有效的一种物探手段,它有便于携带,便于探测,资  相似文献   

9.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是煤矿中常用的一种物探勘探技术,它对工作面内的陷落柱、断层、薄煤区等地质异常体探测效果良好。随着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高产高效矿井的增多,煤炭产量和经济效益都得到显著提高。但生产中往往因隐伏构造如断层、陷落柱、薄煤区等影响,在工作面回采前未查清,常导致停产,甚至重新规划工作面,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所以必须在工作面回采前查清隐伏构造,以便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质构造尤其是矿井小型构造,是影响煤矿正常生产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综采工作面存在小构造时,如果巷道没有揭露,而是隐伏在工作面内,则会导致综采停产搬家,影响矿井产量,造成巨大浪费,因此,对小构造的探测,是摆在矿井地质工作者面前一大难题,利用坑透仪探测综采工作面内的断层,是非常经济有效的一种物探手段,它有便于携带,便于探测,资料处理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复合顶板掘进工作面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难题是顶板的控制管理,特别是过顶板破碎带时,很容易发生冒顶事故,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和支护密度至关重要。我矿在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或破碎带,采取包括缩小锚杆间排距、加密锚索、架工字钢棚、打前探锚杆等辅助措施以及采取注玛丽散等方法,加强顶板支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确保了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以伊泰京粤酸刺沟矿为例,着重介绍了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技术的原理、工作方法和实际探测效果,为工作面的顺利回采提供了翔实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3.
对平岗矿14#层中部右一面初次来压步距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其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工作面长度较小,符合"板"理论基本假设时,应以"板"理论分析计算其初次来压步距较为准确。14#层顶板弹模,强度较大,但其节理裂隙发育,受水影响较大,是中部右一面顶板来压不具备典型的坚硬顶板来压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综采工作面过巷及通过地质构造时,采取预注高分子材料充填加固顶板,使破碎围岩间形成粘连,提高围岩体强度形成一定的承载结构,使工作面围岩具备整体性,达到加固工作面顶板破碎围岩的作用,避免工作面顶板破碎发生大面积垮落,保证工作面快速、安全推进。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掘进工作面超前钻孔施工量,降低巷道干扰影响,提高井下超前探测范围和精度。开发了一种煤矿井下钻孔中电磁波透视探测仪器技术。该技术以无线电波透视原理为理论基础,利用现有的井下掘进工作面超前钻孔进行孔间地质探查。该技术具有受巷道干扰小,距探测目标近,探测范围不受巷道空间制约等特点。仪器在某地面钻场进行了不同工作频率的孔间透视能力测试,证明了研发的仪器功能良好,具备一定的孔间透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育王岭隧道破碎带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山  张文君  邱波  孙浩 《科技通报》2019,35(2):195-200
隧道掘进穿越断层和节理裂隙破碎带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塌方、涌水突泥等灾害事故,为保证隧道穿越多裂隙带的施工安全,降低施工灾害发生的概率,施工前有必要对隧道进行超前预报。本文依托育王岭隧道,通过地质分析研究了育王岭隧道的破碎带发育特征,利用TSP超前预报系统、地质雷达和红外探水等物探手段对育王岭隧道的地质缺陷体进行探测,探测结果与现场实际揭露情况基本吻合。综合采用TSP超前预报系统和地质雷达可较为精确预报岩溶区隧道的破碎带发育情况,红外探水基本可以预报裂隙含水情况,其预报手段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某矿143下06综采工作面过NF6断层为例来进行说明。工作面依据断层落差和产状,推进的时候从断层下盘向上盘推进,截割层位采用超前刹刀割底方式控制,过断层的时候第一时间对超前支架维护顶板进行拉移,顶板破碎的区域通过上金属网联合板梁的方式对顶板进行了较好的维护,在过NF6断层时工作面比较顺利,这也为其提高产量和效率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顶板岩层结构,特别是煤层上方坚硬、厚层砂岩顶板是影响冲击矿压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矿上坚硬厚层顶板条件下采煤工作面发生的冲击地压灾害,本人分析了灾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原则。研究表明,岩层自身属性及赋存特点对坚硬厚层顶板破断后的承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坚硬厚层顶板断裂失稳的发展受顶板断裂长度的影响显著,而提高支架支护强度对顶板断裂失稳的控制作用是有限的。因此,掌握顶板的运动规律,并对其进行监测,可达到预测预报冲击矿压危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胡光伟  韩梁斌  葛汉平 《科技风》2011,(11):201-202
针对安家岭井工二矿B908重型综放工作面在回采末期遇到大的断层,顶板破碎,工作面支架回撤难度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出采用锚、索、网、钢带、钢梁加液压单体、木垛、点柱、注浆等联合支护方法,实现了工作面的快速安全回撤,为顶板破碎条件下重型综放工作面支架回撤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李春印 《今日科苑》2007,(14):113-113
急倾斜煤层倾角为大于35‘的煤层,由于倾角较大,因此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活动,开采工艺、工作面矿压显现等方面都具独有的特征。一、急倾斜采煤工作面的顶板事故类型有四种:(一)漏垮型冒顶事故:发生事故的工作面的顶板岩层比较松散,破碎或由胶结性较差的再生顶板,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