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语文教育中结合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完美人格,并引导他们创造美。  相似文献   

2.
“语文味”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课堂呢?下面以《云雀的心愿》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说起课中操,我们并不陌生。几分钟的放松活动,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欢。但是我们发现,有的课中操的设计并不太合理,没有体现出语文课独有的“语文味”,纯粹是唱唱跳跳、拍拍手、跺跺脚,学生在嬉笑放松中与课堂教学脱节。那么,如何让课中操也有浓浓的“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4.
李伟忠 《新课程研究》2007,(3):31-31,34
在专家讲座、教师评课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语文味不够。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语文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通过课堂学习将文章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感悟,通过交流、通过朗读、通过品味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就是语文课,这样的课就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5.
陈健 《河南教育》2005,(10):22-22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既符合新课标对语文课的要求,又体现了重视个人感知的人文精神。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美一个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应该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恰如其分地利用这种近似于质朴的原始情感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语文审美教育,实质上是语文情感教育。作为审美对象的语文教材,大部分内容都是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统一体。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语文审美教育,让学生从原…  相似文献   

6.
近来,笔者通过网络学习欣赏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荷花》一课,越看越有滋味。语文课如何教出“语文味”?王老师的这节课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高志勇 《教师》2008,(9):14-15
“语文味”的问题,是针对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自然科学课等现象而提出的。虽然语文课与思想品德、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科学有关,但是,语文课决不是思想品德课、天文地理课和其他自然学科课,而是借助这些学科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的课。我理解的所谓的语文味,就是围绕“语文”二字进行教学,就是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就是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一、让教材首先感动我们自己现在人教版教材更开放,更具有灵活性,更注重体现编者的关注人文性和让学生直接感知文章的原滋原味儿的理念。例如,《月迹》、《三月桃花水》、《忆读书》、《新月集》等。这些课文,是采用散文形式构篇来表现主题的。有的课文  相似文献   

9.
朱娅 《考试周刊》2011,(91):52-53
"现在的语文课,越上越不知道该怎么上。"这成了许多语文老师的经典独白。难怪,语文课不是像白开水那样乏味,就是像打翻五味瓶那样酸甜苦辣咸兼有。语文课到底该有哪些"味"?第一"味":净1.撕掉满课的"标签"。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老师们在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但不得不承认,课堂上的"标签"越来越多了。仅举两例便可见一斑:(1)给尊重学生贴"标签"。表现在问题的探讨上,老师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包括与老师不同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马延灯 《教师》2014,(7):68-69
正"语文味"问题是语文教学中的老问题,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语文性质的认识模糊,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人文性"的一面,淡化了语文的"工具性",导致语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回归语文的本味,强调本味语文、本色语文的呼声日渐高涨。让语文教学回归本性,追寻"语文味"的课堂成为当下一道突出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1.
刘霞云 《学语文》2006,(2):53-53
关于“语文味”,在2001年上半年由华中师大副教授程少堂正式提出之后,一直受到教育界的厂泛关注。如何教出“语文味”呢。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很难想象一个思想守旧、知识陈腐、不善言辞。心无大志的语文老师能把语文课上得令人如沐春风。要想教出“语文味”,用喜剧之王周星驰的话来说,“只要用心,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那该如何用心呢?下面我就谈点自己的看法。首先,要想教出语文味,教者需练就一身“硬功”。  相似文献   

12.
李芳芳 《教育》2014,(6):36
正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传承着文化和思想,是一门有灵性的艺术。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现代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也提出:"语文还要再‘语文’一点,要以语文的方式进行语文教育。"因此,笔者理解为,"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语文味:有了这个味道,你的语文课才美。听你的语文课如同在品尝一道佳肴,品一杯美酒。因为你的课堂浓缩了语文的精华,让人真正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曾经不止一次地听人悦:“语文是万金油,任何具有同等学历的人都可以教语文。”这话总让我这个语文老师没法信报。也许,语文因其基础学科的特点,因其用汉字表情达意的特点,难免给人一种易学易懂之感。殊不知,正是语文的这些特点,赋予了语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谈的涉猎范围,注定了语文最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独特个性,因此,具有同等学历的人,如果没有相应的审美能力和知识储备,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的。那么,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呢?  相似文献   

14.
吴亚西 《广西教育》2009,(19):13-13
当下的语文课,的确有了语文味。上课时,或学一两个生字,或抠一两个句子……从没有语文味到有了语文味,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它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高雅的言谈举止等几个方面。要全面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程蕴涵着潜在的人文资源,而这些资源又承载着厚重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价值,这个价值的生成源自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7.
王崧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想调制一堂味道纯正、浓郁的语文课,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诵读体悟得滋味诵读不是简单的一读了之,而在于把写在纸上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主要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除此之外,它还具有审美教育功能。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它几乎包容了一切美的表现。因为,语文教材中一篇篇依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文质兼美的典范佳作,作为美的信息载体差不多包括了人类文化传统中各个领域的美的积淀。  相似文献   

19.
在许多学生的眼中,语文课就像是没有浇水的鲜花,干巴巴的,并且是语文教师一人唱的独角戏。其实就语文教材而言,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篇章,思想深遂,艺术形式完善,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为什么会在语义课上变成了“干瘪”的代名词呢。  相似文献   

20.
1.奇怪的问题 学校教育有很多学科.独独只有语文学科有“语文味”的争论。这说明什么?说明有些语文教育专家与语文教师已经糊涂到什么是语文、语文课该干什么都弄不清楚了。中国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五四以前,主要是读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