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社新课标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收入了孟子的名篇《寡人之于国也》,文中“填然鼓之”一语,教材注释道:“咚咚地敲着战鼓。填.拟声词.模拟鼓声。鼓之,敲起鼓来。鼓,动词。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2003年6月版的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第一册的注释与此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2.
翻开课本你就会发现,文本是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万籁有声,声声入耳。古今文人,妙笔生花,描声绘音,历历在“耳”,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音。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咩咩”的羊叫声,“哞哞”的牛叫声,“淅淅沥沥”的小雨声,“潺潺”的溪水流动声。在古今诗文中,拟声词在模拟声音之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3.
拟声词是通过对声音的模拟构成的,使人触“音”生“义”,具有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易于诵读、便于记忆的特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当利用拟声词的特点,可使词汇的教与学方式多样、生动灵活。大学英语词汇中拟声词可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4.
“坎坎”在《诗经》里是模拟鼓声、伐木声的迭音象声词。《诗·小雅·伐木》“坎坎鼓我,蹲蹲舞我。”郑笺:为我击鼓坎坎然,为我兴舞蹲蹲然。又,《诗·陈风·宛丘》“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毛传:坎坎,击鼓声。此外,《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毛传:坎坎,伐檀声。但是“坎”这个字现在普通话读为“k(?)n”(注音按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下同),这与鼓声、伐檀声相差较远,象声词不象其声了。那末造成二者脱节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物的声响古今不同吗?  相似文献   

5.
李一平 《考试周刊》2012,(66):93-93
在日语中拟声词、拟态词是状态副词的一部分.是以一种象征性的语言音来模拟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及各种状态。这类词的词义受语境影响很大,不易掌握。本文就日语拟声词、拟态词中成对的浊音词与清音词的语义差别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隋红军 《小学语文》2013,(1):109-110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 《不留余地的狼》这篇课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八板块“不同的思考”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由一个小故事和由此而引发的各界人士的思考两部分组成:一至五自然段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叙述了一只“不留余地”的狼追捕羊、  相似文献   

7.
AB式拟声词及其重叠形式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式拟声词中叠韵词较多,第二个音节声母为“1”的也较多,后者可能与古代汉语的复辅音有关。这类词通过不同的方式时现实世界的声音进行模拟。AB式及其不同重叠形式的拟声词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这类词作状语时,在组配方面受到拟声词形式和VP组成成分的双重限制。这类拟声词后加“地”与否表现出不同的语法意义。是否加“地”与拟声词的形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基础上多划分了一个词类——拟声词,并下了定义:摹拟事物的声音。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268页的《汉语知识》中,对拟声词下的定义却是:“拟声词是模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准确更严密呢?我以为,初中语文教材上的定义欠妥,“模拟人……的声音”这种说法很费解,并容易使人把拟声词与叹词相混淆。  相似文献   

9.
小B:“我填、我填、我填填填……”最近有同学发来E—mail跟小B讲。“无聊的课用来填字刚好打发时间。”小B在此郑重声明: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上课玩填字游戏有三大坏处:1.不能集中注意力,怕被老师发现。由此降低了答案的准确率;2.仓促间写字马虎潦草,害得小B大眼瞪小眼也认不出字来,影响小B视力;3.游戏反应力减弱——据广大同学反映,填字游戏最不适合“运行”的环境就是上课环境,因为它不会给人带来完全放松的状态。现在,大家知道自己填字游戏为什么总是不能完全过关的原因了吧?0K,游戏开始。玩完了记得赶快去认真写作业!ByeBye!  相似文献   

10.
“诸”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分成两个条目,编者认为“形同音同而在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初中《汉语知识》短文,把拟声词单划一类,归入虚词,既不甚妥当,也无大必要。首先,划归虚词,很难讲通。《汉语知识》实词一节中指出,实词有三个特点:一是“表示实在的意义”;二是“能够作短语或者句子的成分”;三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独立成为句子”。这三个特点,拟声词是一一具备的。先说“表示实在的意义”。《汉语知识》给拟声词下的定义是:“拟声词是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声音,可以听得到,大的声音引起的震动,人们还能感觉到,乐音和噪音还  相似文献   

12.
拟声词是指摹拟事物声音的词。有多音节拟声词、双音节拟声词和单音节拟声词,如“稀里哗啦”、“丁当”、“轰”等。单音节拟声词常常用叠音来拟声,叫叠音拟声词,它的重叠成分只拟音而不单独表义,几个相同的音节合起来摹拟一种声音,因而只是一个词,如“哗哗”、“当当”、“叽叽喳喳”。  相似文献   

13.
高考志愿,这是一个老话题,但关注的重点多是“怎样填”。本讲解则试图以直观的图示方式,在关注其“然”的同时,也关注其“所以然”——为何这样填。  相似文献   

14.
学用拟声词     
拟声词就是模拟事物声音的词,也叫象声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通常用在口语或作文中的拟声词,比如“滴答、哗啦、轰、呼哧”等;另一类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标注的书面语,比如“狺(yín)狺、珑玲”等。恰当地使用拟声词,可以使你描写的事物更形象生动、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就说描写动物吧,“小猫叫着跑来了”和“小猫喵喵地叫着跑来了”哪句更生动呢?当然是后  相似文献   

15.
也许有些同学听过口技表演。一些口技表演者,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比如鸟叫啦,流水啦,风声啦,以及碰撞声、跑步声,等等。这种对声音的模仿,如果表现在文字上,大概就形成了拟声词。所以拟声词又叫象声词,它是用特定的读音对事物发出的声音进行模拟的词语,是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比如我们常说的“呼呼的风声”“哗哗的流水声”“淅淅沥沥下着雨”,等等,都是。  相似文献   

16.
提前批对多数学生来说是重要的机会,但成绩优异者不宜轻动提前批的脑筋,这些同学应专心研究重点批的志愿填报问题,千万不可有"不填白不填的"心理——此时随便填填,录取时你就很有可能被人"拦路夺美",  相似文献   

17.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时习”教科书注释为“时常地复习”,句子可以翻译为:“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笔者认为教材对“习”字解释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不太确切,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揣摩。  相似文献   

18.
关于拟声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以前,我国语法学界一直没有注意到拟声词。最早注意拟声词的是《语法修辞讲话》和《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它们都把它归入“象声词”。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和黎锦熙、刘世儒的《汉语语法教材》,都把拟声词归入叹词,因为叹词和拟声词都是“象声的”。然而,叹词与拟声词无论从表达的内容上,还是从分布和功能上看,都是有区别的。有人把拟声词列为形容词的一种,但事实上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拟声词的虚实问题,在语法学界仍存在着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使一部分学生对语文不在然,认为学语文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走入社会用处不大。其实,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大街小巷各种叫卖、商店门口引人注目的招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处理、一首动听的歌曲、一次感人的帮助、一句亲切的问候……这些难道不是语言艺术的结晶一一语文吗?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和生活密切相关,语文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纠正学生错误思想,培养学生用“心”去感受语文至关重要。在此,浅谈几点自己的教学体验。  相似文献   

20.
象声词,又名拟声词、摹声词,顾名思义,它乃是一种模仿、描绘人或事物声音的词。有的语法书,在谈词的分类时,未涉及它;有的语法书,如《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将它列入叹词,而安师大中文系编的《现代汉语》将“拟声词”作为一类,称它为特殊的虚词,并把它分为“摹拟人的声音的拟声词”——叹词,“摹拟事物声音的拟声词”——象声词。看来,也是将象声词(拟声词)归入叹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