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品教学”是真正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它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完成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作品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享受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传统教学没有的。只要扎实地做好“教学实例”和“作品评价”这两个环节的工作,作品教学的教学效果还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歌曲作品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歌曲作品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学生正确地、有创造性地塑造歌曲作品的艺术形象.在教学中,有目标地引导,学生演唱的情感表现能力,这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以《清明上河图》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形象由浅入深地学会描述而深刻地走进作品、认识作品;以作品的几个鲜明特色为突破口,增强学生各种情感,获得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以及审美愉悦和审美想象;欣赏和临摹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美感。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到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高中小说教学,其目的在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育学生的文学形式意识,问题意识和语言意识,使学生认真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切实体味语言的丰富意蕴,提高他们的文字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注重个性化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鹏 《考试周刊》2014,(21):176-176
中学美术鉴赏课是学生的必修课,只有在教师巧妙教和学生努力学的情况下,了解作品中运用的美术语言,才能更好地对作品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讲析文字作品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欣赏能力和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必须把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去完整地讲析,才能达到这些目的。一、培养阅读能力,需要整体地讲析作品整体地讲析作品,重要的是把握作者的思路,讲清作品中写了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教学中把学生的阅读思路通过教师教学的思路同作者的思路结合起来,便会迅速地引导学生读好作品。作者的思路决定作品的立意,布局、遣词、造句等,成为牵动作品整体的一根弦。学生阅读时的思维活动能够沿着作者思路进行,就容易达到整体上把握…  相似文献   

8.
叶璐 《学子》2013,(8):99-100
歌唱是艺术的语言,每首声乐作品都程度不同地抒发了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传统声乐教学中应当十分重视声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正确的范唱、讲解以及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并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引导学生有表现力地歌唱。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的姿势、呼吸方法和发音、吐字、咬字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使学生从内容到形式上全面地把握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9.
莫烘云 《广西教育》2011,(28):62-62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重要途径。只有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学生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才能更好地完成小学美术课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欣赏各种作品,体会不同作品的内在意义,在不断的欣赏、总结中提高欣赏美的能力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作品评价旨在确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观.计算机作品评价是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典范.通过对评价绩效的反思,认为计算机作品评价更多地渗透了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各种潜能和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关爱他人,较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一、展示作品,使学生共享研究成果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一般都尽量要求学生将研究成果利用电子手段制作出作品,而每个学生研究的往往只是课题任务的一部分,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只习得支离破碎的东西。为了让学生事先对其他同学的作品有个初步了解,对自己有疑问、有兴趣的作品作较深入地思考,教师可以将所有的学生作品储存在服务器中,供全体同学交流前先浏览、共享。在成果展示、交流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要尽量利用资源,仔细分析其他学生研究成果中包…  相似文献   

12.
<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由于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是指向每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因此,这种阅读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重视作品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要  相似文献   

13.
1.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勇于“班门弄斧”。长期以来,我们把教材中的作品总视为完美之作.老师总要千方百计地为作品找说法,即使错了也是如此,学生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敢“异想天开”.这又怎能谈得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要敢于“班门弄斧”。让他们知道作家并不神秘,作品也不见得美。课堂上,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作为阅读者个体,彼此的感受不会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选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的一部分,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具有很好的效果。通过教师的“抛锚”,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消化作品,并在作品的情境中把握作者意图,促进课堂的互动,从而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5.
古典文学作品在我国文明传承历史上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是学生窥探古代文明的最佳途径,更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指引。高中阶段的古典文学作品对于学生个人文学素养的提升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让学生在领略中华传统文明历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熏陶自身综合素养。本文从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入手,深入地探究分析了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高效的古典文学作品教学。  相似文献   

16.
从语文科的角度切入,针对学生文言作品阅读中涉及较多的历史知识,分析借助历史知识的引导帮助学生阅读文言作品的问题,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言作品,减少疑问和理解误区,进而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8.
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去阅读,而不能让学生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体会作品,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感悟作品,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把握作品,指导他们正确参与到作品的再创造中去。  相似文献   

19.
刘秀凤 《文教资料》2013,(14):45-46,48
朗读是一种专门的智力技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关键的不是朗读技法的指导,而是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述的情境,体察触发作者动笔的意念和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角色,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作者认为有效的做法是:亲历体验入境读,联系生活入境读,语言渲染入境读。  相似文献   

20.
洪静 《现代语文》2009,(5):44-45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可见,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