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较长时间在较多场合都能听到或看到这样一种表述:“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真的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吗?语文教学真的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要“充分发挥”吗?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就主体、教学主体和语文教学主体作一番辨析。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语言运用、如何进行教学组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课堂板书以及学生讨论的引导在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注意“温度”,声音清晰温和,语言简洁明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学组织要有“法度”,松紧适宜,手段灵活;多媒体的运用要注意“宽度”,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放宽,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教学板书要注意“深度”,这样能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意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指导态度的明朗与否,将影响学习的有效性。语文课堂上“五度”的运用,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正处在关键日寸期,需要理性的思考和谨慎的操作。教育价值要由“带着问题读”向“读出问题”转变;教学策略要追求“过程”和“方法”的融合;教学理念要实现“多元生成”和“价值引领”的统一;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实现“人文的感悟”与“语文的感悟”的兼顾。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语文新大纲要求教师要“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增加了“注意培养创新精神”的内容;在教学目的中,增加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等要求。可见,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要注重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改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本文试图探讨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在“小”上下工夫,重视“小”的智慧。以小见大,使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让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6.
刊登在《湖北教育》2000年第12期的《要冲出“研究语文”的误区——从〈记金华双龙洞〉教学片断说起》(以下简称为〈要冲出〉文)一文:现今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冲出“研究语文”的误区,使小学语文教学回到“学习语文”的轨道上来。这是无可争议的。但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我认为还有深入谈下去的必要。如“在我们的教学中,忽略让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而以老师的思维结果代替学生的感悟过程,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误区。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还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分注重“知识与能力”的作法,要体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在三维目标的落实当中,搞好“情感”引导教学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要如何才能恰当地体现和落实“情感”因素呢?  相似文献   

8.
“实”与“活”语文教学思想的形成经历了相当丰富的教学实践。我校常务副校长李明新是语文特级教师,主管学校的教学工作。他长期从事语文研究,在吸纳前人语文观点和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文教学要追求“实”与“活”的思想。正因为“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有着明确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针对性,所以,  相似文献   

9.
曹兵 《考试周刊》2010,(24):66-66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低效”备受国人诟病,1978年吕叔湘先生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即语文教学效率不高问题。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约占教学时间三分之二,但阅读教学效率“少慢差费”也是不争事实。面对今天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大背景,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母语教育的传统和价值。语文教学要“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应是动态教学,这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动”即“活”,语文教学“活”了,才有生命力。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可随学生兴趣的变化而变化,随时事热点的改变而改变,随环境的不同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有生活气息,变得“活”起来。而现在语文教学关键是受课本、陈旧的理论和传统模式的束缚,这些束缚如同无形的枷锁,使语文教师顾虑重重。语文教学要“动”起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让空间环境“动”起来所谓让空间环境“动”起来,也就是说不要将学生固定在一个环境中,要常常变换场所,使…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一、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要适时适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特别注意“度”的问题。超过了一定的“度”,语文教学就可能变成政治教学,从而改变了语文课的性质。因此,教师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捕捉最佳的德育渗透时机;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即备课时要考虑德育渗透内容上的“度”,施教时要权衡德育渗透时间上的“度”,要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学生思想品德实际的切合度。既要防止“过”,  相似文献   

12.
当前语文课程有一个新理念:语文课“生活化”。这种“生活化”了的语文课程所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消解了语文教学,消解了“语文性”。“语文性”是站在语文课程的立场上,对语文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一个尺度。语文教学要有“语文性”。  相似文献   

13.
实践性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显著特点,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实践的内容是做“事”、“用书”;实践的途径是“劳力上劳心”;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实践的内容、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规律确定等是其丰富的内涵。用“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性思想来指导语文教学,可谓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实质,对此要认清语文实践的特殊性、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语文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晓东 《考试》2009,(6):27-28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让课堂更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是充满情感的教学,也是审美的教育。语感、情感、美感是实现语文教学更具“语文味”的三个重要方面。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文学素养、较高的情感张力和审美能力、丰富的教学机智以及个性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设计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活动必须依据语文教学的客观存在来进行 ,才能取得成效。要认清语文教学的客观存在 ,必须吸取西方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以及儒家哲学思想的有益养分 ,并从哲学的高度对语文教学中主体、客体和主客体关系以及班级授课制模式下语文教学设计的“齐”与“畸”的辩证关系进行研究 ,从中揭示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 ,反映语文教学的个性特征 ,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弊病一直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记得全国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曾讲过他“最想说的”也是“最根本的、最关紧要”的一个话题就是“目前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我想,钱老师的话深刻地揭示出当前语文教学之所以走不出困境的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目中无人”。语文课成了一门“摧残人、束缚人、折磨人”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学要重新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现代语文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探究式教学理念,给课改中的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是有目共睹的。但由于认识的偏颇,理解的偏差,不少教师的阅读探究陷入了“去语文”“泛语文”“浅语文”的误区,使得语文的地位有所动摇,语文的效率依然低下,语文的深度难以保证。因此,要提高语文探究效果,须准确地认识“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科学地把握“探究式教学”的真谛,使“语文”成为探究中不可动摇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8.
生活处处皆语文。所以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要“生活化”,学生生活要“语文化”。现实生活是语文教学的灵犀活水,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在生活中学语文,不断提高听、说、读、写和交际能力,把语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去,使生活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灵犀活水。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现实生活的变化必然带来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变化,无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与时俱进,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手段吸纳进来,以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的改进与提高,但我们要正视语文教学的特点,绝不能喜“新”厌“旧”,将传统的真正有价值的做法一古脑地抛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可、所支持,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对于怎样上好语文课,可谓众说纷纭。结合这些年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应该从“教学三问”人手。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思考好“为什么教”“教什么”及“怎么教”这三个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