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尤侗、李渔都是清初剧坛的重要人物,他们交游频繁,且以“同调嘉宾”相称,但清代文人多对二者的戏曲褒贬不一。这些不同的评价不仅缘于李渔、尤侗戏曲的个体差异和评论者的独特趣味,更多的应归因于清代剧坛崇雅黜俗的审美观念。这一雅俗之辨有其独特内涵,既是清代高压政治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同时也是明清戏曲文人化进程中的必然,给清代戏曲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前后和戊戌变法前后,京师学人的交游演为热潮。与清初学人文酒之会的潇酒闲适不同,此期的学人交游分别表达了以学问经世和以上书、组织学会来改良社会的时代诉求。鸦片战争前后,京师学人的交游既是学术交流一种方式,也是表达时势见解的一种手段。交游活动,或于名寺,或在学人私宅中。这一时期,学人交游之广泛,探讨学术、社会之活跃,对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戊戌变法前后,京师学人主要以会馆为聚居地和活动中心,积极展开维新变法活动,组织公车上书,创办各种学会。康有为、梁启超成为京师维新学人的重要组织者,交游活动的政治色彩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前后和戊戌变法前后,京师学人的交游演为热潮。与清初学人文酒之会的潇酒闲适不同,此期的学人交游分别表达了以学问经世和以上书、组织学会来改良社会的时代诉求。鸦片战争前后,京师学人的交游既是学术交流一种方式,也是表达时势见解的一种手段。交游活动,或于名寺,或在学人私宅中。这一时期,学人交游之广泛,探讨学术、社会之活跃,对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戊戌变法前后,京师学人主要以会馆为聚居地和活动中心,积极展开维新变法活动,组织公车上书,创办各种学会。康有为、梁启超成为京师维新学人的重要组织者,交游活动的政治色彩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前后和戊戌变法前后,京师学人的交游演为热潮。与清初学人文酒之会的潇酒闲适不同,此期的学人交游分别表达了以学问经世和以上书、组织学会来改良社会的时代诉求。鸦片战争前后,京师学人的交游既是学术交流一种方式,也是表达时势见解的一种手段。交游活动,或于名寺,或在学人私宅中。这一时期,学人交游之广泛,探讨学术、社会之活跃,对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戊戌变法前后,京师学人主要以会馆为聚居地和活动中心,积极展开维新变法活动,组织公车上书,创办各种学会。康有为、梁启超成为京师维新学人的重要组织者,交游活动的政治色彩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朋友圈之文治篇在北宋,朋友圈有一个雅号--交游。特别是士大夫这一知识阶层的交游,更加偏重于精神和情感等较高层次的人际交往。他们多出于道德、文章、志趣、学养的相投而交游,主张君子“淡交”的圣训,轻势利、重道义,推崇长久不渝的朋友圈交游关系。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高峰,相比唐朝的尚武之风,宋朝统治者通过“兴文教,抑武事...  相似文献   

6.
清初江南文人剧坛观演剧活动颇为兴盛。作为剧坛重要人物,尤侗的观演剧活动甚是频繁,戏曲交游众多,并与冒襄、李渔、查继佐、曹寅等著名家乐主人在无形中织就了清初江南文人剧坛的主要关系网络,他们丰富的观演剧活动凝聚且呈现出清初江南文人剧坛的基本特点,也给清代文人戏曲发展及文人生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尤侗是清初著名的杂剧作家之一,所作五部杂剧均受到较高评价。但他的经历颇为特殊:由明入清而易代之感不强,终其一生心系于科举功名然不得。一面是个人的不得志,一面又是来自禁中与民间的广泛赞誉。在貌似矛盾的双重作用下,尤侗心中逐渐凝聚起才子情,并不断有意强化它。试结合其经历和剧本,来探讨尤侗心中的"才子情"在其杂剧创作中的表现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杰出小说家吴敬梓生前与两淮盐商程晋芳多次交游于淮安、扬州、南京等地,两人情缘至深,堪为文士与盐商交往最为典型之一例。交游既丰富了吴敬梓的人生阅历,他也从中获得了一定的生活之需和精神慰藉,并为创作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积累了充足而珍贵的素材。  相似文献   

9.
任昉年谱     
昉生于宋大明四年庚子,卒于梁天监七年戊子,享年四十九岁,历宋、齐、梁三世,自孝武至于梁武,凡十四帝。今仿清人体例,于十四帝之下各系帝纪事,略及三公,由此可明昉所生活之时代也。任昉年谱系昉以三事:曰仕履,曰交游,曰著述。仕履不记出藩入守,亦不记品第,概以“除”字领。交游则记从某某游,与某某交。从某某游者,乃交游以求仕宦也。  相似文献   

10.
晚唐五代著名诗僧贯休一生游历四方,交游众广。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南方,和他交游往来的有数十人之众。其中又以诗人文士居多。  相似文献   

11.
瞿佑交游考     
瞿佑在杭州、南京、周府、保安、北京都留下了足迹,一生交游极广。章在宏观考察瞿佑每个时期的交游的前提下,尽可能微观地考清交游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2.
尤侗不仅是清初著名的戏曲作家,也是对"曲"有独特认识的戏曲理论家。虽无系统的曲论著作留世,但在多篇散文中透露出自己的曲学心得,论及戏曲的地位、功能及价值,较为全面地表达了自己对戏曲创作所持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清初著名的戏曲家和文学家,尤侗历来受到文人学者的关注,对其评价亦经历了清代、近现代及当代三个阶段,学者们也从诗文创作、戏曲创作及艺术成就,乃至文坛影响等多个角度对其人其作进行观照与审读,取得了很大成果。因此试以时间为序,搜集整理各种戏曲史、文学史等文献著作,全面论述自清以来对于尤侗及其戏曲创作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蔡伸一生干犯权贵,以致仕途蹭蹬,加之身处大厦将倾、追亡逐北的动荡年代,足迹遍及吴、楚,阅历深厚,因此,其词作涉及的题材较广,包括怀人、羁旅行役、壮志难酬、咏物、闺情、滑稽戏谑、唱和等方方面面,有《友古词》一卷传世。蔡伸词作不但题材广泛,而且创作手法上亦能独辟蹊径,因而独具风格。  相似文献   

15.
清初文学家尤侗词集《百末词》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学观念上强调"道真性情"。创作上不以《花》《草》为宗。《百末词》艺术色彩鲜明:性情至真,感人至深;体物缘情,精切流丽;词风清新,自成一家。有论者认为《百末词》是《花间集》和《草堂诗余》的遗风,艺术成就不高,不是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陆游从戎南郑时,结识了一些同在征西幕府共事的朋友,其中以高子长、张季长、刘戒之、范西叔、周元吉、章德茂、宇文叔介等与之最为要好。陆游与这些友朋们诗文酬唱,甚至在离开汉中多年后,仍彼此惦记,吟念不已。对在汉中结识的友朋们的怀念,是陆游念念不忘汉中的动因之一和表征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朱彝尊现存散曲59首,可分为两类:咏地方风情与叹世叹归。地方风情组曲以[北仙吕.一半儿]为主,多采取冷静客观态度,以清新浅近的语言,重在介绍该地的人文历史与自然形胜,融地名、历史文化名人、出产、典故于一体,生动再现了江南水乡的风景物产、乡土民情。朱彝尊叹世叹归,一是因官场险恶、被同僚倾轧,二是故乡人的真情、故乡的美景与险恶的官场、同僚的暗算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在散曲中时时吟唱"归去来兮"。朱彝尊作曲力求醇雅,用词精工雅炼,音韵谐美婉转,词化倾向颇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钱澄之是明末清初皖籍重要文人、学者,性情洒脱,交游广泛。钱澄之一生按其生活经历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考察钱澄之的中后期的交游情况,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钱澄之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相似文献   

19.
《远游》以“重曰”为界分为原作和拟作两部分,原作为淮南王刘安的绝命辞;拟作实即《广骚》,为扬雄模拟《离骚》、《大人赋》而成的集句式的百衲体;刘歆将其附益在《远游》之下。两者分别对中国诗歌的游仙诗与玄言诗产生很大影响。司马相如《大人赋》借鉴了《远游》原作的首、次韵而自铸伟辞。  相似文献   

20.
奥地利画家埃贡·利奥·阿道夫·席勒只活了28岁,这位天才的画家在短暂的生命中处处显示出桀骜不驯的个性和对绘画成规的反叛。他用自己敏锐的直觉,真实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其生前虽然饱尝苦难和嘲讽,但却以他独特的艺术光辉照亮了欧洲艺坛,成为了伟大的表现主义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