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批评性报道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新闻报道中一个老大难的课题.近年来,社会上对“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认识上存在种种偏差,有的地方告新闻单位、告新闻记者成风.还有其他方面的干扰,许多记者采写批评报道感到越来越难,吃力不讨好,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探讨如何加强批评性报道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1 以正面宣传为主,这很对。“为主”是对“为辅”而言;没有“为辅”,也就谈不上“为主”了。如果说“反面宣传”即是指批评性报道的话,那么,这一类报道现在的态势并非令人满意。2 “为主”与“为辅”究竟如何掌握?似乎很难说得清楚,原因在于缺少衡量的尺度。缺少尺度的东西不只是“为主”与“为辅”一例,还有不少。人们常说:原则话好说,具体事难办。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3.
批评性报道,比较难把握。批评首先要真实可信,而且在事件的把握上,也必须要全面,否则就会引火上身。那么,新闻工作者在批评报道中,应着重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5.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批评性报道具有两重性:一是积极的一面,二是消极的一面.我们采写的批评性报道必须考虑它对整个社会是起积极作用,还是起消极作用,这是检验批评性报道社会效果好坏的试金石.笔者以为,批评性报道要想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握好“度”.  相似文献   

6.
牧野 《新闻世界》2009,(10):128-129
作为媒体,舆论监督是一个重要职能。综观批评性报道,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报道。所谓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最近几年,由于揭露性报道的增多,媒体出现了批评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轰动性的新闻题材,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都开设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或栏目。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又容易引发新闻官司,传媒在这些官司中又常常遭遇败绩,说明一些媒体在舆论监督的操作、记者在批评稿件的采写中的确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报纸上公开的批评是一种艺术.近几年来报纸上批评性报道数量不少,起到了好的作用,但出色的批评报道还不多,所以有必要提出讲究批评性报道的艺术的问题.一、尖锐与含蓄批评必须尖锐泼辣,旗帜鲜明.对于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不能含含糊糊,吞吞吐吐,棋棱两可.但旗帜鲜明又不等于直来直去,有时根据对象的情况、问题的性质等等,需得用含蓄的方法.直来直去固然痛快淋漓,但效果有时并不佳.含蓄并不是含糊,而是一种批评的艺术,实践证明,尖锐与含蓄是可以统一在一起的.今年1月30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刊登的批评性  相似文献   

9.
批评性报道是近几年来电视新闻中异军突起的新项目。在总的原则上,电视批评性报道和报纸的批评性报道是一致的,但又有它的特殊性。电视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把批评性报道搞好?不少电视台正在研究这个问题。下面谈谈个人对此的思考。(一) “四人帮”粉碎以后,较有影响的一条批评性报道《王府井商场旁的小轿车》是在一九七八年播出的。它批评一些同志用公家小轿车上街采购商品  相似文献   

10.
“团结、稳定、鼓劲”是当前乃至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大局,我们搞批评性报道,决不能图一时痛快,来个“狠批猛斗”,而应该首先区分好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记者下应该以旁观者或居高临下的姿态训斥人,而应以满腔热情帮助分析梳  相似文献   

11.
电视批评报道是新闻媒介实施舆论监督的利器,其常以深度调查、质疑精神和视觉冲击力,在传播过程中激起较大的社会反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批评报道深受群众欢迎,另一方面,记者采访受阻甚至被打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新闻单位被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月27日,香港艺人陈冠希等人的不雅照片在网上相继流传,到2月8日逾千张艺人照片已扩散到全球."艳照"事件让大众再次见识到传媒的巨大影响力和杀伤力,同时也凸显了传媒慎重行使舆论监督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透过艳照事件,什么样的批评性报道才能惩前毖后?怎样报道才能合理引导民意?传媒在突发事件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舆论监督职责等等都是需要深刻反思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今年二月十六日《北京日报》第一版刊登的中共北京市委、市府、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新当选的领导班子会见新闻界领导时,市委书记陈希同说:北京市欢迎新闻监督。他认为:“报纸、电台、电视台、无论是肯定我们工作成绩,还是批评我们工作中的缺点,都是对我们工作的有力支持。过去的不少批评帮了我们的忙,欢迎今后继续监督我们的工作,批评我们工作中的缺点。”他还说:“最近,报纸、电台对北京很少有批评报道。人民来信的批评也不多。这并不说明我们的工作就没有问题了,对北京的工作我们心中有数,小至买米买菜,大至重大方针,都有不尽  相似文献   

14.
报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无产阶级的新闻学上应该占什么样的位置?怎样看待它的作用?过去虽曾有过不少的论述,但是,在我国进入四化建设新时期的今天,似乎仍大有深入研究探讨的必要。提到搞表扬性报道,是没有什么疑义的,是不会受到责难的。但一提到搞揭露问题的报道,有些人不免顾虑重重,觉得这样搞,“会降低党的威信”、“给社会主义抹黑”、“影响人民的信心”、“给工作造成麻烦”,等等,归根到底一句话:搞批评性报道,副作用大,正作用小。批评性报道是不是就副作用大?不见得。请回顾一下我们的实践。远的不说,只从粉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深度报道栏目的推出,全国许多电视台都推出了类似的栏目,山东有线电视台的《今日视点》便是其中之一。近一年的编辑采访工作,使笔者深深感到,深度报道栏目以其容量大、分析透彻正受到越来越多电视观众的喜爱。这其中,批评性节目由于其特殊的报道内容和方式,尤其受到大家的关注。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谈谈对深度报道中批评胜节目的把握。一、选题的把握不论人们承认与否,新闻的舆论导向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新闻总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选择和组织才传播出去的。…  相似文献   

16.
怎样把经济报道搞得生动活泼?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入门。这里只是想从南方日报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九日一版头条配合新闻图片发表的《化肥白花花,为何受糟蹋》这篇报道,谈点粗浅的看法。我们在一次会上,听说广州石油化工厂生产的尿素因运不出去,堆积在厂,浪费严重,便决定去看看。一到现场,真是触目惊心:农民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治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是帮忙,促使所暴露的问题最终得到解决,这是批评报道的初衷.因此,在从事批评报道的过程中,批评者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从整体利益出发,从全局着眼,要掌握好“度”,把握得好自然就会达到报道的目的.地方电视台到底如何才能做好批评性报道呢?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27日,香港艺人陈冠希等人的不雅照片在网上相继流传,到2月8日逾千张艺人照片已扩散到全球。“艳照”事件让大众再次见识到传媒的巨大影响力和杀伤力,同时也凸显了传媒慎重行使舆论监督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透过艳照事件,什么样的批评性报道才能惩前毖后?怎样报道才能合理引导民意?传媒在突发事件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舆论监督职责等等都是需要深刻反思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传播手段快速发展的当下,新媒体平台需要牢记党的新闻宣传方针政策,更好地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批评性报道。客观、公正、全面、合理、有度地采写批评性报道,其实也是贯彻党的新闻原则,弘扬正能量、搞好新闻监督工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钱坤 《视听纵横》2006,(4):77-79
近年来,浙江各省级电视台本着“为民生服务”的理念,开辟了多档颇具影响力的民生新闻类栏目。其中批评类的报道在各类信息中与大众自身相关性更强,更具参考价值,在内容上更加精彩,因此引起观众更多的关注。但是综观多个新闻节目后,我们会发现这种基于民生新闻的批评性报道在评论和制作理念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受高收视率及随之而来的高广告收益的催动,一些电视机构盲目上马民生新闻,导致节目过多过滥,忽视评论水平;另一方面,节目制作者和管理者以新闻娱乐化为口号,追求事件包装,忽视对大众的关怀和责任。这些方面都致使民生新闻的批评报道热闹有余而价值不足,可能误导受众对民生的理解,使民生新闻走向旁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