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3年3月10日晚,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晚餐集体中砒霜之毒,致二百余人发病,二十四人死亡,数十人终身残疾。毒案发生后,急救处置刻不容缓,善后工作千头万绪,流言蜚语沸反盈天,死者家属百般责难。全校师生戮力同心,处乱不惊,积极投入救护、应急、善后和恢复工作,有效控制了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迅速恢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金风送爽。2006年教师节,我们该为广大教师奉献些什么?讨论再三,我们决定推出这样一个“专辑”:社会各界的人士怀念自己恩师的章。我们每一位老师现在既是人师,也肯定有自己的恩师,希望这佯一组章能在你的情感世界激起一些涟漪……[编按]  相似文献   

3.
利用当代空间环境设计理念和创作手法,在实践中塑造高等学校的入口空间特色,可以创造人性化的空间场所,体现高校独特的场所精神。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东方红校区主入口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多层次的环境、多样化的空间、人性化的尺度、独特文化内涵的体现、自然景观的运用五个方面特征的设计,结合学校大门需要满足“神”、“式”、“形”、“韵”设计特点,塑造一个人性化的校园入口空间。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所论“师范精神”,是指固化于人们灵魂深处的一种探索真理、追求正义的观念意识和理念形态。“师范精神”的陨落,源于功利主义思潮的盛行等多种原因,其结果将直接导致个体精神的迷失、群体精神的萎靡和人的自我心理矛盾的加剧。“坚守师范精神”话语的当代教育价值,在于促使教师形成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理性品质;其具体体现,依赖于师范精神显现的基本依据,以及个体对人生意义理解的深刻程度等;其基本条件是个体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意志;其内在本质因素,是精神世界的真正自由。  相似文献   

6.
"师范精神",是指固化于人们灵魂深处的一种探索真理、追求正义的观念意识和理念形态。"师范精神"的陨落,源于功利主义思潮的盛行等多种原因,其结果将直接导致个体精神的迷失、群体精神的萎靡和人的自我心理矛盾的加剧。"坚守师范精神",其话语的当代价值,在于促使教师形成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理性品质;其具体体现,依赖于师范精神显现的基本依据,以及个体对人生意义理解的深刻程度等;其基本条件是个体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意志;其内在本质因素,是精神世界的真正自由。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论"师范精神",是指固化于人们灵魂深处的一种探索真理、追求正义的观念意识和理念形态."师范精神"的陨落,源于功利主义思潮的盛行等多种原因,其结果将直接导致个体精神的迷失、群体精神的萎靡和人的自我心理矛盾的加剧."坚守师范精神"话语的当代教育价值,在于促使教师形成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理性品质;其具体体现,依赖于师范精神显现的基本依据,以及个体对人生意义理解的深刻程度等;其基本条件是个体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意志;其内在本质因素,是精神世界的真正自由.  相似文献   

8.
9.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和工作达八年时间,学校当时的民本主义教育理念和育人措施、注重学生自治的素质教育实践、优秀的师资队伍,对毛泽东的理想抱负、身体素质、读书方法、调查能力、军事才能、哲学思想、政法思想、教育思想和文学艺术修养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培养和锤炼,使毛泽东由玉石成大器,成为中国拄长天之大木。  相似文献   

10.
师范精神是师范教育的精魂。东汉洛阳太学的治学理念和行为准则中蕴含着"德行高妙、志节清白、精明行修、经师人师同求"的师范精神,这一精神伴着洛阳师范学院的成长,形成了优良的师范传统,坚定了学校师生忠贞不渝的师范信念;以"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师范品格作为校训,彰显了专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展示了意蕴深厚的师范文化;师范精神的凝练、师范信念的确立和师范文化的发展,对现代师范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兴起于20世纪初的湖南师范教育把修身教育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之中。清末,修身教育以忠君、尊孔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民国初年,通过对传统道德修养进行改造和吸收,并引进了西方国家教育当中公民教育的内容,形成了以资产阶级道德观和人生观教育为基础的中西融合的道德教育模式。其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开设修身课,让师范生明白修身的标杆;制订详细具体的管理制度与严格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相结合;通过道德实践与职业教育的磨炼等。培养出有良知和社会责任心的师范生,为我们今天师范院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论精神与精神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探讨“精神”的定义和人的“精神性”存在及其构成的基础上,针对当代教育的深层弊端论述加强精神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面对日益技术化和工艺化的当代社会,人们在发挥教育促进物质生产的作用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引导,尤其要注重人的精神生活的调适和精神信念的形成,这是当代教育走出唯功利主义误区的重要选择。此外,文章对“精神教育”与“宗教教育”的关系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反传统的激进言行并存的历史图景是官立新式女子学校为女性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多种方式和可能。对传统经典的阐释也不再是男性知识精英的特权,而是通过两性的共同解读和传播,具有更加丰富的性别意涵。在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语境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阐释往往与国族主义话语紧密联系在一起。出于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对社会失序的极度焦虑,他们不断阐发传统经典的时代意义。近代报刊媒体积极参与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历史记忆的形成与传播,为传统文化在近代的阐释与传承提供了十分便捷、开放的舆论平台,更凸显了女性有关传统文化的言说的社会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德育》2008,(4):F0002-F0002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建于1957年,目前共有45个教学班,1700名学生,130名教职工(其中北京市骨干教师9人,崇文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7人)。学校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国际教育创新联盟会员校、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并多次荣获国家及北京市的各项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6.
地域精神与高校校园精神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在构建和谐新浙江的进程中,浙江精神是培育浙江高校校园精神的总前提;培育浙江高校校园精神是传承和弘扬浙江精神的重要途径;弘扬浙江精神与培育大学精神以及两者的统一对浙江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程度,是检验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和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内在特征,提升人的精神品质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追求;现代高等教育的价值迷失和精神发展的当代危机,呼唤精神教育;人的精神大厦的构建包括心理、道德和审美三个层面,因此精神教育的内容也是由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构成的一个大“道德教育”体系,三者是由浅入深、依次递进的动态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水产专业人才的职业学校,对中国百年水产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文献的视角分析我国早期水产教育的历史沿革,对研究了解我国早期水产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湖南第一师范在校学生的现状了解,进行关于毛泽东书法的调查,搜证文献参考资料,着力影响毛泽东书法在湖南第一师范传承,以激发青年学生对书法的热爱与追求。  相似文献   

20.
岑曦 《文教资料》2021,(1):73-75
浙江精神作为地域性精神理念,从浙江人民探索建设中提炼出来,引导很多人投身建设浙江的实践中,推动浙江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用浙江文化熏陶人民,用浙江经验鼓舞人民,用浙江精神激励人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理论灌输、环境感染、实践教育等途径,将浙江精神融入其中,不断增强育人效果,加深大学生对浙江文化的认同,激发精神动力,实现高校创新型人才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